APP下载

为学生播下美好的种子

2019-12-23殷亮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阅读习惯课外阅读

殷亮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激发孩子积累语言的兴趣,教会孩子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孩子积累语言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摘抄;方法;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殷老师,我在你们班上课的感觉太好了。” 听到这样的话,如一汩甘泉直沁心底。我不由得想起三年前,我接手这个班时的情景。

当时三年级××班是一个新组的班级,任课老师跟我告状,说是上课的纪律很令人头疼。刚开学,这个班就全校“闻名”了。我想我既然接下这个班,就要想办法把学生带好。他们还只有八九岁的年纪,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潜力还没被发掘;他们有无限种可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用四年的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各种成绩:获得“长沙市优秀班级集”荣誉称号,赢得了所有任课老师的赞赏……

如果有人问我采用了什么办法,让××班从一个全校闻名的乱班变成了长沙市的优秀班集体,我想也许是阅读的力量吧。三年多,我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就是推广阅读。我想通过阅读让孩子的心沉静下来,我想通过阅读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给孩子,把一切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孩子,我想通过阅读让孩子自身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可喜的是,孩子们做到了。

随着现代社会育儿理念的进步和年轻家长素质的提高,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已经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绝不应该满足于只教会孩子积累字词,激发孩子积累语言的兴趣,教会孩子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孩子积累语言的习惯,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才是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才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最好践行。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和语言积累方面的一些浅见。

一、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要选好读物,首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一是体裁要广泛,二是内容要丰富,三是要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每个学年开学前我自己先列个书单,再与家委会讨论,最后确定推荐的书目。开学初给全班学生推荐一年的阅读书目,并发动家长,让孩子自己或合作买好推荐的书,鼓励学生把书放到班级图书馆与同学共享,或以图书漂流的形式与同学交换看书。我再给孩子补齐推荐书目中没有的书,放到班级图书馆,供学生借阅,这样图书资源就可以共享了,保证推荐书目中的书学生有机会读到。

在学期中时,我以课文为契机,由课内引向课外,群文阅读,并指導阅读方法。如学了《去年的树》一课,我就向学生介绍日本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的童话系列作品,还把家中的书拿来供孩子阅读;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向学生介绍林海音及她的作品《城南旧事》,并拓展阅读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系列,开展了读书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了《学会看病》,我向学生推荐读毕淑敏的系列作品,让学生在读、悟、比较中学会一些写作手法; 学习了《将相和》,我便带学生一起读吴涵碧的《吴组组讲历史故事》,为了鼓励学生把十五本书读完,我还给学生多次上了阅读指导课和阅读分享课,让学生了解真正的中国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但逐渐养成,而且走上了正轨。

二、开展班级故事会,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我在班上安排了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并进行有效利用。共读一本书时,既有阅读导读课,又有阅读中指导课,还有阅读后的阅读分享课,或读书交流汇报活动。我在班上经常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把家里或在外面借到的好书拿到班上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交换阅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在每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待课时间,我会安排一位孩子给大家讲故事,在孩子确定好讲故事的内容后,他们先反复练习,这样到班上上台讲时就信心十足了,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和胆量,又扩充了孩子的知识面。在学校每天的十分钟德育课时间,我周一、周三、周五给孩子读各种中外经典故事、短篇小说等,周二、周四,带学生诵读经典:《弟子规》《大学》《论语》《古诗词338首》……学生的积累越来越丰富。

阅读时,我并没有硬性规定,只提示学生:“你们可把每天看到的喜欢的句子,新认识的字词,分类记在笔记本里。”但是一些学生自觉地记阅读笔记让我感到惊喜,有的学生设计了读书卡,有的学生则设计了“成语城”,有的小组还联合出了童话故事集、诗集,还有的学生兴趣很高,竟然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就记完了一本笔记本,而且字迹端正,图文并茂,我把记得好的笔记放到展示区展览。

三、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及早介入,指导孩子如何看好一本书。如在指导孩子有序翻阅图书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书的结构,了解书的封面、封底。刚开始时,教师要和孩子一起看书,边看边讲,让孩子直接感受画面与教师讲的故事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正确翻书的榜样。教师介入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阅读习惯建立的过程。教师的及时介入会使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快速改正,好的行为不断积累,最后形成较为系统的、孩子平时就能自觉做到的阅读习惯。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我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如何抓关键词进行跳读,怎么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去大量阅读,争取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业较轻松时进行海量阅读。

教师如果爱读书,学生自然也会跟着学,我经常和学生说老师以前看过哪些书,现在在看什么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话题。同时,我还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和家长会时,发动家庭阅读,进行书香家庭评比,让孩子和家长能互相促进,相互提升。

曹文轩说:“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从我们班学生的身上,我隐约看到了这种富有美感的人生。我把在班上做得比较好的推广阅读的方式推广到年级乃至全校。现在我们全校浸润在书香中,学校随处可见孩子手捧书阅读的情景,即使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也有许多师生利用间隙在阅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推广阅读,像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梅子涵老师……像长沙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朱爱朝老师,还有我所喜欢的语文名师窦桂梅、王崧舟、蒋军晶、岳乃红、徐冬梅……他们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执着与坚韧,乐此不疲地播撒着阅读的种子。还有更多的一线语文老师,他们只是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坚持,为孩子的童年打下了一个“精神底子”,让孩子的生命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精彩。

采取什么方式推广阅读,如何做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如何利用好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搭建好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我会坚持往前走。让我们在摸索前进中握紧手,用阅读照亮孩子成长前进的路。也许我们的坚持会给孩子播下一颗颗美好的种子,让我们相信阅读,相信种子!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阅读习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