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收藏品”能增值能养老 近十万元打了水漂儿

2019-12-23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收藏品受害人买家

2018年3月的一天,家住河南洛阳的徐大爷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做收藏品鉴定及投资的公司,咨询徐大爷有没有收藏投资意向。徐大爷并未在意。随后的几天,对方多次打电话给徐大爷,极力推荐他们公司的“收藏品”,称这些“收藏品”都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不仅可以作为养老保障,还能为子女们留下一笔可观的财富。

听了这些,徐大爷对这个“收藏品”投资开始有了想法。在对方持续不断的花言巧语和“心理攻势”下,徐大爷最终决定投资这些“收藏品”,希望以此减轻儿女们的养老负担。随后,徐大爷在对方的引导下购买了一套价值1980元的纪念币作为“入会费”,对方承诺入会后会及时介绍买家与其联系。

没过几天,徐大爷接到了买家的电话,买家称想收购一枚玉玺,但徐大爷手中并没有这件藏品。买家告知徐大爷,之前联系他的那家收藏品鉴定投资公司正好有这件藏品,他们可以在徐大爷买到之后再高价收购。徐大爷通过收藏品鑒定投资公司购买了价值19800元的“玉玺”。收到“玉玺”后,买家告知徐大爷他们还想收购那家公司另外几件藏品,需要徐大爷一并买入。徐大爷又花费了7万余元购买了4件收藏品,当徐大爷再次联系买家时,却发现买家的电话已经注销,收藏品投资公司也瞬间蒸发。此时,徐大爷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洛阳市公安局天津路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刻展开调查,并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主要活动区域。经过大量走访和缜密调查,警方在河北承德将犯罪嫌疑人尹某、王某、赵某抓获归案。

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专门对戒备心不强老人下手

该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实行团伙作案,分工明确。一名嫌疑人负责假扮收藏品投资公司人员专门打电话寻找老年受害人,发现戒备心不强的老人后,便软磨硬泡用各种理由说服受害人,取得信任后,便立刻收取“入会费”。另一名嫌疑人假扮买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诱骗受害人高价买入“收藏品”,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为止。最后一名嫌疑人专门负责到银行取钱。受害人买到的“收藏品”是价格低廉的工艺品,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经查,该犯罪团伙已先后对全国各地的36名老人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90余万元。

警方提示:“收藏品”投资类诈骗,是当前老年人经常遇到的诈骗手法之一。在这类诈骗行为中,犯罪分子抓住一些老年人的收藏爱好和急切投资心理,以“高价回购”“溢价回购”作为噱头,引诱老年人进入圈套,有时还会用“亲情牌”来迷惑受害人。

在侦办涉及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件中,要注意办案的方式方法。注重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案件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针对此类“收藏品”投资诈骗,老年朋友要擦亮眼睛,对一些所谓的“投资理财公司”“收藏品公司”保持高度警惕。在确认不了对方资质和收藏品价值的前提下,万万不可打钱汇款。同时,老年人在购买收藏品或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多和儿女沟通,防止发生财产损失。

猜你喜欢

收藏品受害人买家
卖家秀女人 vs 买家秀女人
试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收藏品之异同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拉风买家秀
淘宝买卖家的搞笑对话
收藏品市场之老外眼光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