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润心灵 滋养精神

2019-12-23袁煜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能力高中生

袁煜

【摘要】古典诗歌是独特的语言艺术,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不理想。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生鉴赏品味古代诗歌的能力展开论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教学经验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古典诗歌,这些诗歌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灿烂文明的瑰宝。古典诗歌通常来说指的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形成的诗歌。就体裁来说指的是文言文形式的诗歌。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并且不断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鉴赏以及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更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面貌,培养高中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诗歌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义务教育阶段贯穿到高中阶段。但是广大中学生在面对诗词鉴赏学习时,却总是兴趣不大甚至拒之门外。古典诗歌距离我们年代遥远,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缺乏了解,再加上文言文难懂,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应试体制下的考试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不高,也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教师对诗歌缺少深刻的理解,照本宣科,教学手段老套,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提高高中生鉴赏詩歌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琅琅上口——体悟诗歌情感

近年来,经典诵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百姓的重视和关注,像广受欢迎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朗读甚至熟读成诵,不仅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达到琅琅书声满教室的效果。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和诵读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的诗歌教学中,如果能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从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相信会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以《滕王阁序》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骈文,词藻华丽,字句排偶。比如第二段:“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在解读这部分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段描写的是楼阁高耸、装饰华美,俯视脚下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场景,学生能理解但不会体会其中的深刻。这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体会骈句带来的音律美,长短句子带来的节奏美,铺陈夸饰的词语带来的视觉美。通过朗读,可以深入体会王勃杰出的才情和此时心中喷薄而出、亟待被人赏识的豪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等,借助领读、范读、分组朗读等多种方法,摆正朗读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左思右想——探寻诗歌意蕴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深思的习惯。富兰克林说过:“思考使人深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应试的效果而忽视了思考的长远意义。在诗歌教学中会以高考题为指导,把诗歌分解成板块,教学生套路,这就远离了诗歌教学的初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养成深思的习惯,只有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探寻诗歌中所蕴含的意蕴,才能真正理解诗歌中蕴藏的宝贵财富。

以《雨霖铃》(作者柳永)为例,词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谁知道我今夜酒醒之后会身处何地?怕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那未落的残月了。针对这句话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几句描写的是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浪迹天涯的感受。最妙的是这几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柳和留是谐音,写尽难舍的离情。清晨的微风更见寒冷,就像作者寒冷的内心。残月破碎,象征日后难以团圆之意。”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几句景物描写饱含深情,将离人的哀怨凄楚、孤独惆怅抒发得淋漓尽致,感情真挚,创设出来令人感同身受的意境。这种描写手法在许多诗歌中有呈现,比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旅夜抒怀》、李清照《醉花阴》等,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把知识前后串联比较,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设置恰当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用平和的心态迎接学生思维的碰撞,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提升,视野就能得到扩展。

三、融会贯通——迁移拓展诗歌能力

学生对诗歌熟读成诵和深入思考之后,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等待这样的时机,迁移拓展诗歌内容,进一步挖掘思维的深度,打通古今和体裁的限制,达到提升自身审美素养的目标。

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例。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词。在进行完基本的内容梳理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整个词中哪句话最能感动你?”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尘满面,鬓如霜这句话,两个曾经彼此深爱的人在经历人事变迁的沧桑之后,阴阳相隔,在梦中再次相见时,对方容颜已改,好怕无法相认,最美的东西也抵不过岁月的摧残,这应该是世界上最为悲痛和无奈的事情!”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小轩窗,正梳妆这句话,可以想像当年年轻貌美的妻子精心地梳妆打扮,女为悦己者容,而词人则在一旁痴痴的凝望。可是这样的温馨画面只能出现在梦里、回忆里,而现在斯人已逝,又是何等的悲凉啊!”

在“迁移拓展”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充分动用自身的教学智慧,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课外阅读和人生体验,深入探讨,达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效果。而这样的拓展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丰富学生情感,学习诗歌精华,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随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所谓教无定法,方法和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只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必将是长期的过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也将继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谈美书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