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9-12-23李莉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李莉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包括语言和文字两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借助语文来达到信息互换、情感传达与思想交流的目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实践性。我国中学生经过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期,已经具有基础的语文素养,在进入高中阶段需要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时,新课改顺势而生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标准性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要将学生的两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教学的新的总目标,使得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即将成人的学子后期规划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理念;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多年以来,教育的大环境是相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领悟而言,学校、家长甚至于学生本身更关注的是成绩的浮动。这也就造就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倡导由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法,不仅方式呆板无趣,而且在这一单向式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容易被固化,久而久之只追求简单的重复操作与死记硬背,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令全世界羡慕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应是丰富、生动且有趣的,语文作为文化精华的集大成者,更应受到莘莘学子的喜爱。但现实与之背道而驰,针对这一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填鸭式”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参与。高中语文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有参与感,就需要从教学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其中体验领悟、感受自我并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自觉转变学习态度,寻找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式学习习惯。除了教学的改变外,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与分享,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会分享、整合知识,提高知识吸收率,还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寓教于乐”与学生“乐有所学、学有所成”的和谐匹配。为实现这一理想,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最大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课堂上各要素互相协调运行,整体统一,使各个部分在时间上占比合适,在空间上分布恰当,最后达到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做到自主探究式学习,彼此合作,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乐于分享学习成果,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备课,发挥好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以情激趣,以趣促学,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进教学全过程;采用个性差异教育,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

(一)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但并不是单一式的引导,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思考,并给予教师反馈的双向式引导。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除要将本职工作精细化,悉心研讨教学内容外,还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发展需求,自我学习,丰富学识,认同新兴化的教育理念,使自身的文化科学素养和教学应用能力更进一步。

新课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发起挑战,高中语文教学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呆板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要求退出历史舞台。那作为语文教师,观念上一定要革新,顺应时代前进的要求,从一个新的教育角度切入学生的实际学习,在实践中优化课程结构,扩展教学内容,创新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与综合性“三位一体”的独特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取得教学成果。

而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由于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他的个性相匹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于预先对学生进行设定,学生的学科基础、思维模式、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等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撰写适合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若要让教学成果符合我们的预期,甚至达到最大化,那教师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不能脱离因材施教这一基本原则。例如名篇《赤壁赋》是高中语文的课本必学内容,作者苏轼是我国文学史影响深远的文人,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这篇《赤壁赋》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情并具有很强的哲理性。高中学生在经历九年义务教育后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有能力把作品透析得更彻底,通过作品了解一代文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学习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精神的救赎,体悟他的人生感悟,激发学生对哲理的思考。在这一课中,教师可通过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啟发学生对本篇的更深层次的赏析。

(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语文总体上分为语言和文字两部分内容,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基础必修科目。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进入高中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出众的语言能力才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能力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它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产生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要达到优化学生语言能力,促进整体知识能力提升的目的,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多阅读,并对经典的文学作品加以赏析,达成内化的效果。

目前在高中语文语言能力培育板块,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模式老旧,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格局狭小;忽视阅读教学,阅读的缺乏导致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受限,而传统教师依旧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劝导式”阅读;学生在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下,影响思维的延伸和发散,习惯性被动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目的性太强;课堂对多媒体教学过多依赖,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但也削弱了语文的魅力。

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就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能力的培育。首先要打造语言环境,教师要在课堂上打造适合语言生长的环境,引导学生更深程度地感受语言。当积累了相当多的语言知识,加以锻炼之后,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其次注重课堂上的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直接感受文章,对文章产生理解和领悟,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表演、歌唱等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最后通过写作和口语的表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转化为己用,应用在生活中。

(三)加强教学评价环节

目前因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流于表面、评价不足,产生两大不利于语文教育发展的后果,即学生的“马太效应”和教师的“首因效应”。语文基础差的学生越来越差,语文基础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教师会更加偏向于学习好的学生,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师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而把教学评价引入到教学中的目的就在于平衡学生和教师,避免出现两大效应,使教师可以主动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公平,还可以使教学更加规范化,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合作探讨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增强学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识,共同成长进步,这一模式自新课改后受到推崇,也被更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若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教师首先需要设计一份合适的教学方案,明确目标。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个人目标要与小组目标实现捆绑,这样小组成员会兼顾个人与团队两方,学会互相协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维护好课堂秩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结论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过程,而要兼顾教师与学生两方。教师要转变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采取适合学生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学生则要立足自身发展,主动自觉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香.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2]李朝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潘少娥.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4]赵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5]周玉珍.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选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D].贵阳:广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