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9-12-23聂梅丽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聂梅丽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关注此问题的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为之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朗读教学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加深,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朗读,学生头脑内对课程的思维构架更加清晰,更有助于对课程的理解。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对课文有朗读的要求。例如语文书中在课文的后面会附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字样。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可以不断练习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朗读教学也会提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预习的作用。例如一篇陌生的文章,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统一提问,或者根据语文书上的生字表来学习如何阅读陌生的字。第一遍也许不认识的字太多不流利,对语句的理解也不足。但是反复读上几遍,对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后续的课程中也更容易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不仅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会提升后续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往往成为了一个流程,缺乏有效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朗读教学过于枯燥。由于朗读方式过于单一,例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可能会给学生一点自己朗读的时间,然后非常匆忙地结束了,或者是在课程内容结束,下课铃响之前齐读一遍。这样机械的朗读,无法激发孩子的兴趣。第二,形式化的朗读教学无法丰富课堂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课流程过于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传统的朗读教学无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往往出现学生还未读完就被打乱的情况,这样的阅读肯定也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第四,现阶段大部分语文课堂授课留给朗读教学的时间太少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他们需要一个更宽松的时间去进行多次的朗读。匆忙结束的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调理清晰自己的思路,可能思维还会停滞,也不利于之后的教学。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丰富朗读方式培养朗读兴趣

朗读教学需要多种朗读方式来丰富,一开始可以给学生时间自己读,然后齐读,或者用分角色朗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的课文也应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诗歌类的课文要注重朗读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可以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解释题目,介绍诗人的生平,让学生体会诗人写诗时的心境。通过听课文录音,了解古诗的朗读特点,然后教师通读诗句,学生实读,老师进行补充更正。叙事类的课文让学生与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让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文类的课文,可以在多次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文章的内容,这样就能学习到新知识,完成学生的语言积累。朗读教学通过上述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例如教师在讲童话《三袋麦子》时,可以先让学生将文章熟读,然后可以设计表演环节,引导孩子想象这三只小动物与土地爷爷的对话以及心理活动,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去对话,让学生觉得学习更加轻松,更加愉快,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更加深刻地感悟语言。每个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水平不同对课文的意境产生不同的体会,因此,通过朗读教学丰富的层次感和多变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的内容更充实。

(二)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

朗读教学最大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在充足的时间下,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独立思考条件。教师也应该通过朗读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找到合适的朗读教学方式。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程的印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例如在语文课《一夜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指定段落让学生齐读,再进行师生讨论,比如:“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教师提问: “上述这句话的意思是送来的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然后领着学生反复朗读上述课文,引导学生:從文中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出送来的花生米也是两人的分量,但看起来“好像”没有增加。即便是增加了分量但花生米依然可以数得清颗数,将周总理劳苦的工作与简单的食物形成了对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对课程有更深的了解,更能牢记课程中的知识。这样一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课堂上会产生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三)通过朗读清晰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能让学生熟悉课程内容上。但是,朗读也是学生熟悉语言结构的一种方式。如果缺乏朗读教育,那么学生就无法清晰地梳理自己在语言组织方面的思维,小学语文是教授学生正确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更需要有效的朗读教育去清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例如小学语文六年上期的《山中访友》,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熟悉课文之后,再让学生有质疑地朗读。教师提问: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跟他交流的?请大家读读相关的句子,思考一下当时作者是怎样的感受,我们该怎么读?然后引导学生说:“其实在这山中,除了书中介绍的朋友外,还有无数朋友,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这样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经过上文分析朗读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同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应通过朗读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清晰学生思维的方式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隋本忠.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N].发展导报,2019.

[2]张美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在绘本的芬芳里呼吸数学知识的精彩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