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教学应“言”“趣”兼顾

2019-12-23伍少坚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说明文情境语文

伍少坚

【摘要】初中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言”与“趣”兼顾,既教出说明文的语言味,帮助学生读明白介绍的知识,又教出说明文的趣味,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从而提升说明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言;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说明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一是由文体特点决定,它不像小说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散文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常常是内容相对枯燥、语言平实准确。二是说明文是中考语文中的必考文体,常以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作为考点,因此教师总是将文章肢解为考点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说明文缺失兴趣,课堂教学缺乏生机。

那么如何加强说明文教学的研究,让说明文教学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呢?笔者以为说明文教学应该注重“言”与“趣”兼顾来论述。

一、重“言”:教出说明文的语文味

重“言”,就是要强化说明文的文体意识,教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足见“说明白”是说明文的文体特质。那么教学说明文就应该帮助学生去读明白,旨在帮助学生读明白介绍的知识,读明白作者如何介绍知识的方法。

(一)以“知识”为教学的起点

说明文教什么?南开大学的徐江教授指出:“说明就是介绍知识。说明文的作者就是一位二传手,他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应以“知识”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又如钱梦龙老师教学《死海不死》时,从说说死海的现象引入,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人不会淹死。他立即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回答因为海水含盐量高,质量大,所以人不会下沉。钱老师并不满意,又追问: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学生频频点头称会。钱老师说,那么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質量大,恐怕还不够吧?学生思考片刻说,因为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所以人不会下沉。

在这一师生问答的过程中,钱老师通过不断追问,将教学指向“死海为什么不会淹死人”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原理上,最后得出因为海水质量比人体质量大,所以人不会下沉的结论。

(二)以方法为教学的终点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说明文教学应在弄懂说明知识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是怎么来说明的,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白的。

以特级教师叶映峰老师的《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为例。叶老师请学生根据生物入侵者的特点,用一句话来说“生物入侵者指的生物”。学生回答:生物入侵者是通过非自然的途径,可以破坏某个地区的原有的生态环境,还会给人类的生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指出这位学生给生物入侵者下了一个定义。同时追问,课文上的一段文字,是什么说明方法呢?学生回答:作诠释。接着叶老师追问下定义和作诠释有什么不同,学生概括出了作诠释应该就是把别人发现的东西引用到文章中解释,下定义就是更科学地阐释事物的本质,更加简洁。

从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叶老师的教学巧妙地实现了从知识向方法的转移。说明文教学应教出说明文的语言味,以介绍知识为起点,以传授方法为终点。

二、顾“趣”:教出说明文的趣味

说明文教学不仅应重言,还要兼顾趣。其实说明文教学中蕴藏着很多有情趣的点,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能让说明文教学有情有趣,风生水起,让学生享受习得知识的乐趣,唤起热爱科学的激情。

(一)巧导入,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导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巧妙、科学、新颖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这样设计导语:中国是被誉为古桥的国度,苏州是江南的水乡,又被誉为是古桥的故乡。诗人杜荀鹤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悠悠千载的苏州,在那久长的历史岁月,到底建下了多少座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至今苏州保存的古桥很多,让我们看屏幕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屏幕显示:觅渡桥、引静桥、枫桥、宝带桥的图片介绍)这些石拱桥历经风雨,屹立不倒,它们有着怎样的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一探究竟吧!

先用与苏州桥有关的古诗句引入,说明苏州是古桥的故乡,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着用多媒体出示苏州保存至今的几座石拱桥,拉近了学生与石拱桥的距离,同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创情境,生妙趣

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情境教学法,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丰富的语文课中活动,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巍巍中山陵》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快速默读课文,请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按照课文的参观游览顺序,向游客介绍中山陵,看看哪位导游介绍得最好,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导游。在教学布丰的《松鼠》一课时,在初读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中活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组,将给布丰的《松鼠》拍摄纪录片,请你以课文为脚本为影片配音,看看谁读得最好。

观察上面的两个案例,当小导游活动,教师旨在梳理介绍中山陵的顺序思路和配音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作者对松鼠流露的情感。教师设计的匠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通过导游和播音员的角色,调动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去学习说明文知识。

(三)重熏陶,促情趣

说明文教学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的特征,掌握说明知识,是必要的。但一堂语文课,也不能仅仅以此为单一的目的。说明文中流露着科学家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着他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笔者以为教学说明文也应从大处着眼,让学生得到一点科学精神与态度的熏陶。

例如特级教师陈钟梁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在结课时这样说道:“物候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科学啊!大自然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取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向人们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你看,为了解开这个谜,科学工作者研究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以高度的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实验、研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像科学家竺可桢,直到八十四岁临终的前一天,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写下当天的天气情况。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风华正茂,正处于年青时代,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用武之地啊!”

陈老师精心设计结束语,声情并茂地叙说,让课堂中的孩子对科学家竺可桢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同时他又用“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用武之地”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希望孩子能学习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奋发向上,热爱科学,成为一名科学家。这样的设计,独具匠心,巧妙地融情于课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说明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说明文教学灵动精彩,语文教师要大胆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说明文知识方法传授的同时,兼顾说明文教学趣味的挖掘,让学生乐学爱学说明文。

参考文献

[1]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叶映峰,周仁良.说明文教学贵在激趣、激智、激情——《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及评析[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7).

猜你喜欢

说明文情境语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