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画千声品诗境

2019-12-23瞿忆云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诗韵诗意意境

瞿忆云

【摘要】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凝练的诗歌语言为切口,从“引”“赏”“悟”“合”“徊”的角度进行意境赏析的训练,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画引境,营造诗意;以美赏境,铺设诗情;以读悟境,感受诗韵;以人合境,领会诗情;以情徊境,构筑诗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积累感悟,提升其审美的情趣以及品位。

【关键词】意境;诗韵;诗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诗歌具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较为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亮丽风景线,最为符合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以及思维品质等等在内的内化性情商要求。运用丰富的形式组织诗歌教学,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审美潜能,拓展诗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方式上感受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努力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让诗歌鉴赏异彩纷呈。

一、以画引境,营造诗意

这里所提到的“境”是意境的意思,是一种可以引起读者联想以及想象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进行生动真实情境的创建,激发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同时激发出读者的审美渴望,进而达到宜人、化人以及感人的最终审美效果。

例如在进行《秋天》这一诗歌的教学时,首先需要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为教学着手点,体会诗歌所需要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先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秋”的画面,组合加工文字、动画、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的信息,采取音乐、语言以及实物等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田野、山间、湖泊、农村、草原的美景,体会喜庆丰收的心情,感悟诗人爱秋天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以及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完全沐浴在美好的情境之中,对其情绪进行调动,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将单调的情境变为丰富多彩的情境,努力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对美进行充分的感受,帮助学生进行诗中意境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以及深化学生的情感。

二、以美赏境,铺设诗情

在进行诗歌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火花的点燃,让学生在勃发情绪中进入到审美圣景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对审美情景进行精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倾向,如此才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之弦进行拨动,让学生能够共鸣,这是诗歌鉴赏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例如在进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中,用多媒体对散曲中的古藤、昏鸦、流水、小桥、古道、夕阳、老树、瘦马、人家以及天涯浪子的形象进行展示,之后将所有的形象进行组合,呈现出一幅极具美感的深秋晚景图,铺设了一种“苍凉凄美”的情景,先将学生带入一种“审美”的情境中,接下来,对诗意的品味便水到渠成了。

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动静结合、文字与形象结合、多种描述方式结合,对学生情绪进行激发,让学生可以带着和诗人相应的真情实感。通过想象、视觉、动觉、情感以及其他的可感知审美因素,采取各类渠道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认识活动进行充分的结合,进而起到以美育人以及以情动情的审美境地。

三、以读悟境,感受诗韵

在进行诗歌的教学时,以图景进行配乐朗诵,直接劈文入情,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品味诗人迸现的情感,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哀其所哀,乐其所乐,在情感之上和诗歌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在进行韵律美的感受中,对语感进行培养,受到诗歌情感上的熏陶,感受诗歌艺术感染力,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熟读。

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是你,站在长城上,眺望长城内外的景色,入眼的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你会以怎样一种心情来吟诵这首诗呢?或是你觉得应当选择何种配乐进行朗读?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后,学生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则可以进行动画课件的播放,展示长城的图片,再配上钢琴铿锵凝重的曲调,讓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自豪感,不知不觉让学生进入到诗歌的角色中,带着这一感受进行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每一位学生朗读完诗歌后,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称赞,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堂参与的热情以及兴趣。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诗的和谐的韵律,领悟诗中饱含的诗人的激情,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使含蓄的诗歌语言可以更好地对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形象以及生动的再现。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感悟诗的韵律,还能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习惯,进而为后续实现学生自悟以及自主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以人合境,领会诗情

诗歌的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大部分诗词作品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以及自身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我们赏析诗歌时,首先需要详细了解作者的具体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情感,才可以更好地深入到诗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对诗人的情感脉络进行把握,进而领会到诗歌中所表达的主要意旨。而且,不同的社会时代特征,在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解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诗词作品内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对诗人的生平进行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直观再现相关资料,“乌台诗案”到“一蓑烟雨”,再现写作背景及作品创作情况等,了解苏轼的主要经历和情感,了解他与弟弟的深情,这样更有助于正确解读诗情,能更好地体会诗人词中表达的美好祝愿以及达观心境。

采取更加形象化以及多样性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诗歌作者、当时社会现象以及历史背景的了解,逐渐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知识,为后续进行其他诗人以及诗人其他时期的作品进行赏读时可以更加迅速地进行赏析,此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行激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起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以情徊境,构筑诗意

“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属于语言的一种艺术,诗人在诗歌中凝聚了精练以及含蓄的语言。常用想象和联想,借助修辞,化虚为实,外化自身的情感形象。“诗由情起”“凡景语,皆情语”,景物被诗人赋予了极具特点的生命以及性格。以情徊境,是一种审美教育产生情感体验以及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同时也是目前诗歌教学最高的境界。因此,在进行诗歌的欣赏时,必须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痕迹,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直观地再现领悟意境的思维过程和深度,教师还必须发挥想象、联想,在诗情画意中,启发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把他们带入诗意的境界。

例如可安排小组合作,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看诗歌创作诗画作品,可以用简笔画勾勒原作意境,也可以在原诗画的基础上,再创作新的与原作相似意境的诗、画,然后展示交流;也可以展示画面,学生看着画面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或者让学生使用优美的诗句,采取修辞的方式对其所看见的画面进行描绘。让学生能够采取流畅以及精美的语言,辅以丰富多彩的想象以及联想,使用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知、意、行的统一。

诗歌语言的反刍,体现出个性化,可以让学生将诗意理解得更加透彻,培养学生写作以及分析方面的能力,整体提升其语文素养。在充分鉴赏、体悟到诗歌的艺术美后,还将课堂延伸到了生活的范畴,学生开始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眼睛面对周围的一切,用各具特色的语言众说纷纭,也让课堂展现它最精彩的高潮。

参考文献

[1]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诗韵诗意意境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诗意地栖居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菊花诗韵
骑途雨纷纷,古城诗韵韵
被耽搁的诗意
四季诗韵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