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老龄群体的老旧社区公园更新策略研究

2019-12-23林大地

福建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园路老龄月亮

林大地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2)

0 引言

老龄群体也称作老年人群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即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1]。社区公园指用地独立,具有基本的游憩和服务设施,主要为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就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服务的绿地,规模宜大于1hm2。老旧社区公园则一般指建成于2000年以前,园路、铺砖、配套设施等较为落后破旧的社区公园。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住房商品化改革,同期或更早建成的居住区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它们原本由单位负责维护管理,在单位撤出后普遍出现管理滞后的情况。其中,与这些社区联系紧密、同期建造的社区公园同样由于建造年代早、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和破旧。当前,老旧社区公园在面向老龄群体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统计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由于社区公园在场地规模、功能类型、景观丰度等方面都普遍与综合公园有较大差距,所以它对少儿群体、中青年群体的吸引力较小,但与综合公园相比,它在区位上更贴近周边社区,游人社会关系稳定、服务半径较小,这与老年人行动迟缓、不便远行、不喜陌生环境的特点相契合,因此老年人已成为社区公园当前最主要的游人群体。

调查发现,缺乏改造升级的老旧社区公园在场地塑造、绿化环境、设施配备等诸多方面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适应性较差。因此,研究面向老龄群体的老旧社区公园更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老龄群体的主要特征及老旧社区公园的主要不足之处

2.1 老龄群体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身体功能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衰退。从公园休闲活动的视角来看,老龄群体在生理上一般或多或少呈现运动能力下降、步幅减少、步速减慢、易疲劳、喜久坐;听力和视力下降,交流出现部分障碍;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对短期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等主要特征。在心理上,则在特定情况下,易于表现出失落、孤独、恋亲、怀旧、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2 老旧社区公园面向老龄群体的主要不足之处

从老龄群体的普遍特征分析来看,社区公园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慰藉心灵的游览环境、安全舒适的场所空间和便利充足的服务设施,但老旧社区公园一般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设计理念、建设标准和管养水平基本都无法满足老龄群体当前的实际需求,从建设内容来看,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风貌日益破败,社区“乡愁”无处安放

老旧社区公园,一般与周边的居住区在同一时期建造,在城市公园绿地较为匮乏的年代,它是周边居民最重要的日常休闲活动场所,更是重要的精神寄托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缺乏有效养护管理的社区公园逐渐老化,整体风貌日益破败,景观形象不合时宜,无法承载易于恋旧的老龄群体的社区“乡愁”。

(2)空间布局未能体现“因老而设”的特点

社区公园服务对象的老龄化是近年来城市绿地出现的时代新特点,而老社区公园在建造之初无法预见到20年后公园将要面临的重要转变,且受当时的设计水平和建造能力所限,老社区公园内的空间布局普遍形式单一,既没有引导分类游人群体的景观分区,也没有为老龄群体专门设置合理的功能性场所。

(3)植被老化、绿化环境杂乱,易于诱发老龄群体的负面情绪

由于植被种植较早且长期缺乏养护,老旧社区公园的苗木普遍出现生长凌乱、枝叶颓败、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现象,部分植被老化而未及时清理,整体绿化环境破败不堪,这不仅影响了公园的景观形象,而且还容易诱发老龄群体常见的失落、颓废、寂寞、孤独等负面情绪。

(4)园路与铺砖常年失修,易滑易跌,无障碍设施欠缺

受时代的影响,老旧社区公园在建造之初,设计考虑普遍不够周全,无障碍设施普遍缺失,园路与铺砖当时所选用的材料也很难满足现今老年人的需求,一般都易滑易跌,且使用年限已长,已无法给老龄群体提供安全、稳固的游览环境。

(5)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游赏条件不够便利

同样出于时代的原因,老旧社区公园在休憩健身、休闲娱乐、风景建筑、景观小品、给排水、电气照明、安全防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明显不足,这给老龄群体带来较大的不便。

3 以老龄群体需求为导向的老旧社区公园更新策略探讨

基于以上对老龄群体的特征研究及老旧社区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老旧社区公园在面向老龄群体时,宜按照以下策略开展更新改造工作。

(1)老有所忆策略

老旧社区公园在更新改造时,应坚持维护原有的基本风貌和空间格局不受大的更改,挖掘公园文化资源要素、延续文脉,确保公园整体风貌与景观系统能激发老龄群体的历史记忆,唤醒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贪图现代感,不顾社区历史沿革,大拆大建,导致公园面目全非,既不经济节约,也未能顾及老街旧邻思忆恋旧的故土情怀。

(2)老当益壮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群体日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而老年人又很少愿意去室内健身房等场所,因此老旧社区公园的更新改造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速度较慢、动作较缓、距离较短等特性,一般以散步、快走、舞蹈、健康操等为主的运动方式,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运动。

(3)因老而异策略

除了对健康的普遍追求外,不同的老龄群体都有各自特别的业余爱好,如广场舞蹈、乐器演奏、老年体育竞技游戏等,因此,老旧社区公园的更新,应广泛征询周边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公园的期望,通过整理、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爱好的场地需求情况和公园自身的场地情况尽力予以满足,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良好状态。

(4)老无所畏策略

老旧社区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必须消除园内易滑的铺砖、易跌的台阶、易落的挂果等潜在安全隐患。必须清理环境卫生、清理绿化环境、清理残破设施等风貌不佳且影响老年人情绪的建设内容,必须配备栏杆、扶手、无障碍服务系统等老年人常用设施,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识别能力弱、行动缓慢的特点,加大密度配备标识标牌、公厕、分类垃圾箱等设施,使老龄群体在园内有强烈的安全感。

4 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阐述以上更新策略,本次研究以福州市月亮湖公园为实例,进一步探讨老旧社区公园的更新要点。月亮湖公园位于福州市五四路福建老年大学东侧,总面积约1.03hm2,其中湖体面积约0.5hm2,周边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机关单位宿舍等居住小区。月亮湖公园与周边居住区基本建成于同一时期,公园游人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周边社区的老龄群体,园内园路、景观亭、坐凳等各类设施陈旧破败,是典型的老旧社区公园。

4.1 月亮湖公园现状主要问题及其游人需求调研

本次研究通过现状调研和访谈,发现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加上长期缺乏科学合理的维护,月亮湖公园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湖底淤积水质差,环湖驳岸生硬且有缺损,湖体景观形象不佳;场地空间塑造破碎,难以形成可引导老龄群体集中交流互动的活动场所。场地和园路的铺砖材料多重混搭且破旧易滑,安全性差。整体绿化种植杂乱,刺桐、美丽针葵、翠芦莉等多种植物因缺乏管养而生长表现差,乔灌地被配置失当杂草丛生,植被色彩黯淡缺乏生机,不利于老龄群体的心理健康,绿化环境差。敬老亭等游憩设施陈旧,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缺乏,便利性差。公园整体景观风貌较差,对老龄群体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如图2所示(对月亮湖公园更新改造前的场地现状调研截止于2018年8月)。

图2 调研期间月亮湖公园老旧概况

公园使用群体的特殊需求对老旧社区公园的更新策略影响较大。月亮湖公园的游人以机关单位的离退休老职工、老干部为主,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养好、休闲娱乐活动雅趣高,因此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而提出的设施更新、材料更换、绿化提升等常见需求外,经调研、访谈发现,他们还盼望能为他们日常喜爱的钓鱼、书法、棋类和民族舞等文化娱乐活动留足场地空间。

4.2 月亮湖公园的适老性更新方案概述

(1)维护并强化“一湖一带”的总体景观格局

月亮湖公园由于规模较小、空间较局促,自建成以来,已逐步形成以湖为核心、环湖打造景观带的“一湖一带”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坚持“微更新”的改造思路,严格保护原有的空间格局,不大拆大建、不随意改变地形地貌特征,保护好周边居民心目中月亮湖的原貌。同时通过环湖生态驳岸改造、环湖健身步道建设、观湖视线通廊打开等方法,柔化湖体景观界面、强化湖体与邻近开敞空间的联系,进一步彰显公园总体风貌,如图3所示。

图3 维护并强化原景观格局的月亮湖公园设计总平面图

(2)因老而设、动静分开、步移景异的5大景观节点

根据现场调研访谈,本次研究得出了公园周边老龄群体的总体需求,从活动类型来看,可分为散步、健步走等低强度中距离线性健身运动,钓鱼、临水休憩等沿湖分布的环状静态休闲活动,民族舞、音乐等较高分贝的点状娱乐活动,器械类低分贝点状康体健身活动,以及棋类、书法、阅读等清静类点状文化活动。本次更新在原有的场地基础上,因势利导地构建“榕荫月韵” “荷塘月色” “月笼轻纱” “月明风清”和“竹烟碧波”共5个主要景观节点,分别呼应上述5个类别的休闲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并通过环湖园路串联形成滨湖景观带。场所布置上,通过植被围合、设施嵌入、园路穿越等方式适度拉开不同景观节点之间的距离,实现动静分开的同时,也形成了步移景异的良好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月亮湖公园景观空间打造

(3)生机勃勃、疏朗通透的绿化景观环境

本次更新严格保护园内的植被基底,特别是大规格乔木;清理了场地内的杂草残枝,移除了严重老化、枯萎或生长表现差的植被,优化了灌木配植模式;强化林下空间的通透式梳理和打造,既疏朗了景观环境,又为各类文娱活动腾出场地空间。同时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点状补植宫粉紫荆、天鹅绒紫薇、茶梅、福建山樱花等观花树种,并沿生态岸线丛植再力花、花叶芦竹、狐尾藻、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保障园区四季缤纷、生机勃勃的绿化景观效果,正面引导老龄群体的阳光心态和愉悦心情,如图5所示。

(4)统筹配备,处处显示爱老之心

月亮湖公园周边建有老年大学、老年医院,整体已形成老龄群体较为集中的空间节点,周边适合老年人服务设施较为丰富。本次改造统筹结合周边配套条件,重点开展无障碍设施普及、园路铺砖更新、栏杆扶手增设、钓鱼位优化、园亭修缮、夜景灯光亮化、标识标牌引导等工作,在各个细节关爱老龄群体。与此同时,湖体的清淤、补水、增氧等工作同步开展,将原来老旧破败的月亮湖公园逐步改造为老年人身边水清景美、和谐欢乐的优美社区公园。

图5 舒朗通透的林下空间与四季缤纷的植物配置

5 结语

现代社会中,社区公园已成为老龄群体的主要室外活动场所,是老年人离退休后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面向老龄群体的老旧社区公园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能力特征、社区乡愁情怀、独特活动需求、环境感知表现等诸多因素,结合场地环境特点,合理塑造宜老适老的社区公园。

猜你喜欢

园路老龄月亮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
园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止措施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