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融入全球价值的程度与方式及与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差距的形成及扩大

2019-12-22崔潇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低端廉价价值链

文/崔潇,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的改革战略和开放政策等因素,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加入全球价值链承接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绝大多数的跨国企业首选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进一步提升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依附于跨国公司并未其进行生产、加工、组装的世界工厂,形成了一股以不同种类的生产制造业大规模聚集在东沿海地区这一特定地点的强大力量,生产制造业的大规模集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的集中,同时也形成了人口的集中、人才的集中,降低了人才的使用成本;制造业的集中带动了与其相关的上下由产业的集聚,降低了原材料、中间产品、半成品等原料的使用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和需求使得生产成本大规模降低;制造业的集中促进了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了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物流成本和信息交换成本,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扩大了税基。政府出台完善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幅度降低贸易的交易成本,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互动,使得中国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使我国东部地区成为高端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形成并扩大了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创新要素比较比较优势梯度,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为数不多的几个的赢家。

第二,中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全力发展以廉价的要素禀赋为绝对优势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了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出口型经济不仅使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被充分利用,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外贸积累大量资金和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的GDP总量为1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总量是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除去香港地区的外汇储备,仅是央行统计下的外汇储备就已高达3.162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一个国家的GDP总量来测算,中国的外汇储备已在德国和英国之间。但是通过吸引外资的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来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这一具有绝对优势的要素资源和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将农村和城市边缘的部分农用地以租让的形式转为工业用地这两种不易流动的低级生产要素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为防止避免技术外溢,对我国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将生产、制造中关键的零部件转移到外商独资企业生产,发达国家这种对高端的技术实行封锁的做法,即利用了我国廉价的要素资源,又保证了领先的关键技术在仍留其本国,使我国想要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本国在价值链中地位的路径越来越艰难。

吕红良(2005)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产业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间最主要的合作就是工业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要依托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席之地,王芮(2016)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对比问题,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东盟五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均成上升趋势,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增速相比东盟五国更加迅速,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已经远超东盟五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的总和且差距逐年增大,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程度均逐渐加深,也表明了相对于东盟国家,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能力更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中国选择了打开国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开放战略,在思想上也学习了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选择发展我国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仅有廉价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仍然不能顺利打开进入国际贸易的大门,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没有著名的品牌、缺乏市场销路,又没有完整的产品。要解决中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问题,关键因素在于成功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是在中国买设备、建厂房带来这些资本要素,更为关键的是外商带来了著名的品牌、产品设计还有国际市场的销路、这些都是国际分工下形成产业链条不可或缺的高级生产要素,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中国本土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低级生产要素结合才有了中国外贸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回过头来看,不论我们外贸出口的产品是什么,产生多少贸易顺差、产业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归根结底我们在国际分工中提供的生产要素是低级的。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中国进口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后再销往国外,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研发、销售这些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则在国外进行,因此在国际分工中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依据价值链的分工规律必然获得高回报,而在要素聚集中提供低级生产要素,在价值链的环节中占据低端位置,决定回报必然不会高,同时中国的出口型经济受到国外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双重挤压,使我国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难以延长价值链,陷入了贫困式发展的窘境,同时也压缩了我国产业增值空间、削弱了产业关联程度和带动效应。

因此,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贫困式发展和低端锁定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并没有理论性地实现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向上攀升到价值链高端并没有逻辑性地出现。因此如果我国不改变只是国际代工发展企业的低级定位,一味地以初级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没有实现价值链上的攀升,中国经济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困局就具有长期性和内生性。

猜你喜欢

低端廉价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The Road We Choose
SILICON SAGA
任正非要求华为重视低端机
廉价月饼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