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务员腐败问题探究

2019-12-22李天珍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9期
关键词:构筑贪腐公务员

□李天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反腐败”工作作为推进我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路径,查处了一批贪腐官员。相较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基层民众对于“蝇贪”有切肤之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党和国家对于“蚊蝇之贪”放任自流,这将会逐渐腐蚀执政党的健康肌体,继而对党的执政合法性造成巨大危害。根据中国纪委监察网相关报道,仅2018年一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就达23.5万件,处理30.9万人。在“蚊蝇之贪”频发的当下,对基层公务员腐败问题进行研究,防微杜渐,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

一、基层公务员腐败的特征和危害

(一)基层公务员腐败的特征

1.隐蔽性。党的相关巡视难以深入触及基层,且“蝇贪”千方百计将受贿所得隐藏。

2.领域广。贪腐事件涉及征地拆迁、住房保障、贫困低保等各个领域。

3.形式多。包括收取现金、卡券、烟酒、电子红包,甚至出国旅游等各类形式。

4.数额大。“小官巨贪”现象愈加凸显,贪腐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二)基层公务员腐败的危害

1.影响基层稳定,危害社会公平。基层公务员的贪腐行为涉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领域。如某些人员擅自挪用征地补偿款,使得拆迁等敏感事件引发群众更大的不满而导致一系列暴力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再如这些群体往往“优亲厚友”,侵害弱势群体的利益,严重危害社会公平。

2.破坏党的形象,削弱执政合法性。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基层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形象最直接的体现。若基层人员贪腐,将会严重冲击社会公民对于我国党政机关的信任和认同而严重削弱党执政的合法性,这势必会对我国各种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落地产生不利影响,久而久之,也严重威胁和谐的党民关系建设,最终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冲击正确价值观,严重危害家风国风。公众目睹贪污官员的奢侈腐化行为后,激发民众“不劳而获”的思想,上行下效,使得社会中弥漫贪污腐化之风气而败坏家风、国风,抑制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

二、基层公务员腐败的成因

(一)个人理想信念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1.贪腐人员理想信念缺失。他们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诱惑面前违规使用、无限放大手中权力,即使我国党政机关经常开展一系列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但未有相关机构对活动的实效性进行深度评测,使得部分人员缺乏重视。

2.贪腐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这类群体一般知悉各类党风党纪,却抱有侥幸心理。“蝇贪”认为公务员数量众多,且其处于基层,不会被查到而未约束自我行为,“懂法却不守法”仍是其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二)内部管理制度欠佳,监督制度不力

1.用人机制尚待完善。我国对于基层公务员的选拔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且缺乏对于应聘群体“廉政”特质的考察,使得部分人员“带病上岗”。

2.薪酬制度欠妥。在人们的认知中,基层公务员总是低收入的代名词。这类群体看到他人的高薪酬会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会有部分人员通过“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进行自我补偿。加之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对于工作绩效优异者无法通过及时的物质和非物质奖励对其付出做出应有回报,这样,部分公务员将越过法律红线通过受贿以及获得吹捧得到畸形的满足。

3.监督机制不健全。党和政府的内部监督机制很少能够真正深入到基层公务员内部而发挥实效性,而诸如民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形式尚未被合理有效地采用。

(三)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政府干预较多

我国基层社会一般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这为基层社会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机会。例如,改革开放之初的价格双轨制曾造成各种“官倒”现象,这些很多都是由群众身边的基层干部所为。

(四)官本位观念,文化建设不足

1.“蝇贪”遵循“以官为尊”的官本位价值观。其认为“铁饭碗”就是高人一等,为官便可违规牟利,从而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来满足自我私欲。

2.我国在进行快速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建设。中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也伴随着西方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追求高档次的享乐、获取利益最大化成为“蝇贪”做事的准绳。

(五)庇佑血缘宗亲,“人情社会”的不利影响

1.人情社会构筑人情腐败。在各类同学圈及事业圈构筑起的人情社会中,他们通过“人情”拓展关系网继而构筑腐败。

2.庇佑血缘宗亲,构筑成裙带网。某些贪腐官员在行使权力时违规为自己的亲戚谋私利,甚至与这些人形成黑恶势力,横行乡里,这更有可能导致“团体式腐败”。

三、基层公务员腐败的解决路径

(一)如何做到“不想腐”

1.提升公务员道德修养,树立其理想信念。第一,廉政教育常态化。公务员管理机构应将廉政教育、公务员道德伦理等意识观念的传播活动常态化。相关机构可灵活采取案例、现场、座谈、网络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同时进行普法教育。通过廉政教育等培训树立公务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最大限度抵御各种外部“寻租”行为的腐败诱惑。第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日常、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把考核评价结果体现在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及管理监督等方面,促使基层公务员重视道德修养及法律意识的提升。

2.构筑有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第一,构筑合理有效的选拔制度。要剔除“带病提拔”等违规操作方式,加强对于公务员廉政意识的考察,从其初始进入路径便严把“腐败关”。第二,构筑公平的薪酬福利制度。一要做到内部公平。工作执行的优劣应最大限度地和公务员的薪酬挂钩,同时采取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二要做到外部公平。要将公务员的薪酬水平真正与企业中相同档位的工资薪酬相联系,进行更为有效的市场薪酬调查。第三,构筑多样的内外部监督制度。应将公务员内部监督制度明晰化、常态化,同时深入基层内部。此外,将群众、媒体、网络等主体引入外部监督,构筑有效监督渠道。曾有诸多基层腐败事件都是通过“微博建言”进行曝光而被查处。

要想做到“不想腐”,就要使得公务员从内心便不支持腐败行为。第一,通过树立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让其厌恶腐败;第二,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消除其不平衡感;第三,辅之内外部的有效监督使其更加爱惜个人声誉,维护公务员群体的正面形象。“不想腐”的心理是公务员群体构筑抵制腐败行为最强大的内心防线。

(二)如何做到“不能腐”

1.加强程序规制,减少自由裁量权。第一,基层事务总体程序固定。将各类基层事务的总体经办程序进行法条化的规定,减少由于程序缺失而产生的腐败空间。第二,制定更加细化的基层公务员版“权力清单”。由有关部门将各类基层事务的具体工作进行最大限度细化并责任到人,然后将各程序固定,分条列目进行公示,尽量减少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这样,向公务员群体寻租的行为难度也会加大。

2.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积极构筑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汲取优秀历史文化,摒弃官僚主义。如基层公务员可通过培养儒家文化的“克己修身”观来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辅之道家文化的“激浊扬清”而不与贪腐人员同流合污。第二,相关部门可通过微博及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抛弃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大对我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塑造。这样,公众渐渐抛弃将财富总量作为衡量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尺,而用奉献程度取而代之,并追求公平和规则意识,“人情社会”得到弱化,减少企业等利益体对于寻租行为的追捧。

3.借鉴国际经验,打击腐败活动。第一,借鉴国际社会的反腐败经验,构建法制体系。例如美国就设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普遍设立监察长办公室。而具体到我国要完善反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对于已经查明犯罪事实的腐败人员,要视情节轻重进行警告、开除公职等处分。我国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置虽然使得反腐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但因其是新设立的部门还需完善。第二,对于外逃的腐败人员,我国政府要与国际社会形成合作关系,坚决追捕,显示党和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震慑潜在的腐败分子。

总之,“蝇贪不除,其害如虎”,基层公务员作为我国国家权力金字塔的组织基石,其愈加多发的腐败问题更应得到重视。要从公务员管理的内外部角度治理腐败,构筑“公务员不想腐也不能腐”的反腐路径。

猜你喜欢

构筑贪腐公务员
LESSO联塑 为居者构筑轻松生活
构筑中国的学问系统
篮球公务员
贪腐搭档落马记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