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理性解读平和现状

2019-12-20邓思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对策

摘 要 随着网络普及发展和网民人数增加,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频频出现,许多尤其是涉及民生、司法、反腐败等方面的问题,社会敏感度高,容易引起舆论的聚焦。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发酵和放大,更容易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展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需要政府部门正确去认识和对待,采取相关对策来正确引导并健全机制。

关键词 网络社会管理 网络舆情 正面与负面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90.2文献标识码:A

网络社会管理伴随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产生的,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网络媒体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在平和县独具地方特色的“网络社会”应运而生。

1平和网络舆情现状的分析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平和县网络社会也同全国呈现以下特点:

(1)网民数量剧增。我县每年网络用户成几何增长,覆盖范围日趋庞大。

(2)网民年龄不再年轻化。即使在农村也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在熟练地浏览新闻、或咨询QQ和微信的一些新功能,怕赶不上时代。

(3)上網环境十分便利。随处可见“拇指族”,随时都可轻松上网,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无处不在。

那上网都在干些什么?用微博、微信等通信软件聊天交流,或者浏览新闻、玩游戏,发表一些时评言论。比如平和网民比较热衷“小鱼网”“平和社区”等,“平和大城小事”“大平和”等微信公众号,还有平和网、政府门户网站也成了关注和讨论的平台。这也得益于我县政府信息日趋透明化,群众知晓权、参与权、监督权日趋完善。2018年,我县在政府网主动公开的信息有2082条,内容涉及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网民留言数量也大幅增长。

网络兴起,信息流动加速,公众的表达意愿强烈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梳理清楚,结果就可能“雾里看花”、真伪难辨;众声喧哗的表达若不经过理性沉淀,很可能变成人云亦云,甚至三人成虎,严重影响稳定和谐的大局。

当下,网络表达的途径最为畅通,人们的表达过于依赖网络,网络声音就被过度放大了。我们的日常也时不时的遭遇网络舆情。如今年发生在我县河滨路段的命案,案情未破之前,就有有心人士借助网络到论坛发匿名贴,大肆散播偏激言论,给不明真相的公众们造成误解,并以此向公安部门施压,这给刑警办案形成一定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使得民众一度对平和的治安状况堪忧。对此类网络舆情,如不迅速澄清曲解的事实,不对情绪化舆论进行疏导,将会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为其呐喊助势,甚至激发非理性情绪,埋下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平和网络舆情乃至延伸到整个网络现状就成了我们社会普遍关心并需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2面对平和的网络舆情,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

平和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生态工贸大县”需要各方的力量一起付诸实施,有责任感的平和网民,应该一起构筑理性、祥和的平和网络社会。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汇集社情民意、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对网上负面言论一味删除封堵,甚至对发帖者搞打击报复,结果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有时曝出“替谁说话”“你是不是党员”等“雷语”,结果成为网络笑柄,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对群体性事件网上舆论应对失当,导致事件升级、影响扩大,留下不少深刻的教训。我认为,要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在网络舆情初起阶段,良莠不齐的言论迅速传播,要有区别的处理不同性质的舆论:民众对于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民生问题的诉求,以化解矛盾和理顺情绪为主;对于涉腐案件、突发事件等各种负面、偏激的言论,要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并及时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对于有攻击性的、造谣污蔑的言论要进行有力批驳、表明立场,并揭穿其险恶用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

(2)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应对网络舆情,政府部门在思想上要重视,采取积极的态度,矛盾面前不回避,质疑面前不遮掩,指责面前不冲动。应对网络舆情,各级领导干部在行动上要迅速,提前制定周密而详细的应急预案,对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实际问题,要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及时查清,防止不良影响被不良用心者利用炒作。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一旦负面舆情产生,立即启动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还原事实真相。

(3)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所以政府还应该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进行净化,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网络成为舆论监督、关注民生的有序平台。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政务公开,对容易触发网络舆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及至新闻媒体的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从源头堵住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同时,应健全网络舆情回应机制,建议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网络信息权威发布体系,针对广大网民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舆情,提供统一的辟谣和监督平台,做到不护短、不遮丑、不回避,清者清、浊者浊,以正义和勇气积极倡导和播正能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

作为个人,面对众说纷纭的网络舆论,应该理性分析,做出正解判断,尤其是对于一些负面新闻和舆论,在未得到证实前绝不轻信,更不随意散布,以免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的,平和需要更多建设性声音,网民需要更加温和理性,这对于解读一个真实的平和非常关键!

作者简介:邓思静(1982.0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中共平和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文史。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