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经济产业 全面提升“造血”功能

2019-12-20邓全生熊满根

老区建设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大棚贫困户发展

邓全生 熊满根

2017年9月,根据南昌市商务局党委的安排,韦金洪被派往井岗村担任第一书记,接力改变贫困面貌。他经过走访调研,发现井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老就是幼,不是病就是残,自身脱贫能力非常有限,必须走产业扶贫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贫困户的收入,从而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韦金洪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第一要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井岗村的扶贫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实现贫困村整村退出、贫困户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要素”着手,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解决产业发展“人才”要素。上任伊始,韦金洪发现村党支部书记身体不适需长期休养,村“两委”干部一盘散沙,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现象后,及时与村“两委”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向象山镇党委领导进行沟通汇报。镇领导经过了解和调研,在确认村党支部书记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履职后,镇党委大力支持村党支部换届,推荐并选举了党性修养高、带头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井岗村原党支部书记、现任镇水电站党支部书记万长卫回村任职,负责井岗村全面工作。同时,将长期从事农业开发的致富能手和思想上要求进步、工作中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员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较好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人才的难题。

二是解决产业发展“思想”要素。众所周知,思想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因此,韦金洪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既重视对困难群众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视思想上的帮扶,下功夫帮助困难群众在思想上克服畏难情绪,引导他们解放思想,走出自我禁锢,振作精神,树立起脱贫光荣的信心与斗志。邀请辖区内脱贫致富标兵和典型现身说法,转变他们“贫困”的思想,为他们发家致富引路,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专业技能,让挂在墙上的产业规划和精准扶贫措施见到成效。

三是解决产业发展“资金”要素。为改变缺少产业发展资金的状况,韦金洪积极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将市委下拨给井岗村的10多万元工作经费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又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扶贫项目,通过多方努力,为井岗村先后争取到了产业扶贫资金230多万元。

从“自身”出发,夯实产业发展道路

一是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韦金洪在去新建区象山镇井岗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前,已经在基层工作了7个年头,在联圩镇担任过党委委员,对周边情况比较熟悉,担任第一书记后计划启动蔬菜产业基地项目,着力壮大村集体产业,变“被动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努力让井岗村真正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为发展好扶贫产业,取得村“两委”干部的支持,韦金洪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周边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村进行学习调研,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在2018年引进大棚吊瓜(西瓜)和水果莲种植产业后,2019年又引进了黄蜀葵中草药种植项目,先后两次将江苏苏中药业集团的负责人请到井岗村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及洽谈项目合作事宜。

二是发挥特长补位不越位。在发展产业工作中,韦金洪做到参与不干预、补位不越位,充分利用在大学里学习的“农学”专业知识,从土地平整到大棚搭建、从品种选定到秧苗栽种、从基地除草到浇水施肥,都积极配合村“两委”干部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对接市场稳定产业收益。2018年在西瓜、水果莲即将成熟之际,韦金洪充分利用商务部门产品在市场流通领域的优势,积极与市场、商场、超市溝通对接,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产品销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棚种植基地采摘一茬西瓜就销售6万多元,白莲基地年销售金额达9万元,大棚辣椒年收益达5万元。

从“长远”发力,推动产业纵深发展

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模式。为了让井岗村扶贫产业能持续发展,在2018年村集体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韦金洪又引进龙头企业进行合作,采取村委会与公司合作经营的模式,充分学习借鉴“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合作方式,明确由村干部万建强牵头,引导村民参与。为鼓励群众种植黄蜀葵,韦金洪积极争取工作单位的支持,以600元∕亩进行种植补助,承诺只要村民想种植,一律提供种子、技术指导、收购等支持,解决贫困户不愿发展产业的问题,使黄蜀葵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40多亩。同时,根据韦金洪的建议以村委会的名义成立了井林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和井林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公司,为井岗村扶贫产业今后公司化、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产业的同时,为了贫困户的收益能得到稳定增长,韦金洪在井岗村产业基地建立了扶贫车间,安排7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务工合同,以100元/天的工资待遇让其参与到产业基地的土地平整、大棚搭建、产品种植等过程中,既增加他们的收入,又增长他们的种植经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和个人,村“两委”通过会议的形式,明确扶贫产业基地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拿出利润的25%给他们分红。2018年拿出了3万多元对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补助,使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

三是拓展农副产品销路。为全面助力井岗村脱贫攻坚,南昌市商务局联合市扶贫办与市邮政公司通过战略合作,依托邮乐购项目,以“邮乐网”和“老俵情”为主平台打造了南昌特色的邮政电商脱贫模式——电商运营中心。在井岗村电商运营中心的货架上,摆满了农户送来的花生、大米、芝麻、鸡蛋等农副产品,这里每天能够接收上百笔购买土鸡、土鸭、莲蓬、西瓜、香瓜的订单。运营中心在开展网络销售和代购业务的同时,还受理省内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充值缴费,以及代缴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服务,方便了村民生活。

通过韦金洪等村干部的努力,2018年井岗村退出了贫困村,有16户33人脱贫,剩下1户1人有望在今年底实现脱贫。

作者简介: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熊满根,南昌市新建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大棚贫困户发展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大棚讲课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区域发展篇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