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藤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019-12-20许春枝

武夷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炭疽雷公藤分生孢子

许春枝

(福建省三明市国有林场工作站, 福建 三明365000)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属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多年生落叶藤本灌木,具抗炎、活血消肿、通络止痛、抗肿瘤等多种药用功效(陈全助,2013),用于治疗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和肾小球肾炎等多种疾病(王君明等,2018;吴闽枫等,2018),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光谱植物源杀菌剂(黄明来等,2012)。 鉴于雷公藤的潜在市场价值,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雷公藤野生资源急剧下降而几近衰竭,当前雷公藤的开发利用开始由野生资源开发向人工种植转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福建省泰宁县便有雷公藤种苗繁育基地6.7 hm2,药材基地1 800 hm2(陈全助,2013)。 然而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雷公藤病害频繁暴发,种类增多,为害日趋严重,给雷公藤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陈全助,2013;谢婉凤等,2014;张金霞等,2018)。 雷公藤炭疽病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真菌侵染性病害(陈全助,2013),是雷公藤推广种植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感病植株叶片受害率100%,可造成大幅度减产。 目前,有关雷公藤炭疽病的研究仅限于病害病原鉴定及其流行规律观测,为寻求有效的病害控制措施,本研究选择了4 种市场上常见的广谱低毒杀菌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该病害防治筛选有效防治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炭疽病菌株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

田间自然发病新鲜病叶从福建省西北部泰宁县(东经116°54′~117°24′,北纬26°34′~27°07′)雷公藤种植基地处采集分离,分离方法参照方中达(1998)的组织分离法,对得到的菌种进行纯化、保存。 供试菌株在PDA 培养基平板培养5 d 后划破菌落刺激菌落产孢,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脱,配制成浓度为2.5×106个·mL-1孢子悬浮液备用。

1.2 试验药剂

选择4 种市售常见广谱剂型杀菌剂:40%多菌灵(Carbendazim)可湿性粉剂(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40%腈菌唑(Systhane);30%苯甲·丙环唑(Benzylidene propionazole)乳油;30%嘧菌酯(Azoxystrobin)(苏州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 毒力测定方法

1.3.1 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潘龙其等,2016;王丽等,2016;文克俭等,2001)。 根据预实验结果,将各药剂配制成0.333、0.250、0.200、0.167、0.143 mg·L-1浓度梯度(潘龙其等,2016;王丽等,2016;陈年春,1991)。 将上述配制的药剂加入已灭菌热溶解并冷却的PDA 培养基中摇匀,制成系列浓度梯度含药PDA 培养基平板,以无菌水代替药剂的培养基作对照。 取直径0.5 cm 菌株菌饼,接种各处理PDA 培养基,每个处理重复3 次,置25 ℃人工气候箱恒温培养4 d,“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相对抑制率(陈年春,1991;游文莉等,2003;于静亚等,2017;范晓龙,2009,2010;陈潇航等,2018)。

1.3.2 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法(谢婉凤等,2014),将供试药剂配制成0.333、0.250、0.200、0.167、0.143 mg·L-1浓度梯度,与分生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移液器吸取30 μL 滴在含PDA 培养基的凹面玻片,无菌水作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 次,培养皿置于25 ℃人工气候箱恒温培养,12 h 后随机抽取5 个视野,每视野检测孢子20 个,统计孢子萌发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孢子萌发抑制率。

1.3.3 抑制中浓度EC50的计算 用抑制中浓度作为杀菌剂毒力比较指标,测定出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程度,EC50值越小,表明病原菌对药剂的反应越灵敏,药剂的抑制作用越强。根据抑制率查得几率值并作为纵坐标(y),各药剂浓度转化为以10 为底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x),按几率值与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P值(范晓龙,2010;陈潇航等,2018),并计算EC50(游文莉等,2003)。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采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范晓龙,2009;洪宜聪,2015)。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表1),4 种供试杀菌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同种药剂浓度越高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越明显。

表1 不同杀菌剂对病原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Table 1 Inhibi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fungicides on conidia germination and mycelial growth

从表2 可以看出,4 种供试杀菌药剂对雷公藤炭疽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最强的是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EC50分别为0.166 和0.136 mg·L-1;抑菌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50为0.638 mg·L-1。 4 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菌丝的毒力大小依次为:苯甲·丙环唑>多菌灵>腈菌唑>嘧菌酯。

表3 可以看出,4 种供试杀菌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多菌灵,EC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50为0.271 mg·L-1。 4 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菌分生孢子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多菌灵>腈菌唑>苯甲·丙环唑>嘧菌酯。

表2 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病原菌丝的室内毒力测定Table 2 Inhibi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fungicide on mycelial growth

表3 不同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分生孢子毒力测定结果Table 3 Inhibitory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fungicide on conidia germination

抗病品种选育是林木抗病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但林木抗病品种繁育具有周期长,技术条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生产过程中林木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抑制林木病害的大规模发生。 有研究通过杀菌药剂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进行药效测定发现,无论是室内药剂筛选还是野外田间药效测定,甲基托布津对南方红豆杉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范晓龙,2009;洪宜聪,2015,2017)。 谢昀烨等(2018)对茶叶炭疽病病原(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该病害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陈潇航等(2018)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菩提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抑制效果最佳。 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4 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同种药剂浓度越高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越明显。 对菌丝抑菌效果最强的是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EC50分别为0.166 和0.136 mg·L-1;抑菌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50为0.638 mg·L-1。 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多菌灵,EC50为0.164 mg·L-1,抑制效果最差的是嘧菌酯,EC50为0.271 mg·L-1。

根据此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和苯甲·丙环唑这2 种药剂对雷公藤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治试验,为进一步筛选生产防治使用的杀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炭疽雷公藤分生孢子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鸡 妈 妈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甲和雷公藤甲素的影响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绝经前不宜服用雷公藤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服用雷公藤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