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义乌小商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浅析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商品义乌市摊位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在国际市场之上,义乌小商品其产品的质量、品牌以及所具有的附加值等方面均处于较为劣势的状态,欠缺可持续发展的出口竞争能力,从长远的角度观察而言,这将会对义乌小商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义乌市政府一直竭力地去推动发展小商品市场,并且通过市场化发展的方式来推进该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义乌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成长为经济强市。自1982年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创建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搬迁,八轮扩建,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具体可划分为五代市场,四个阶段。

(一)萌发与缔造阶段(1978年—198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把握了义乌市 “鸡毛换糖”的传统商业概念,大体上历经了两代市场的更迭,其中第一代市场包含从1982年该市市政府开放的拥有700个摊位的城镇小商品市场与1983 年具有 1050 个露天摊位的湖清门市场。而1984年创办的第二代市场——新马路市场则完成了由“马路市场”向“以场为市”的转变。

(二)形成与成长阶段(1986—1991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把握住了由于前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内商品极度匮乏的机遇,在通过前期萌发与缔造阶段的摸索之后,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场地占用的规模、总体露天摊位的数量、所交易商品的类目、年度交易总额等都取得了火速的发展。截至1991年底,完成了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的构建,使之拥有8503 个固定摊位与1500 多个临时摊位。小商品市场的逐步扩展、流通业的加速拓展逐渐成为义乌市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全面发展阶段(1992—2001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大举发展我国国内贸易,逐步完成由零售行业向批发行业发展的转变。在1992 年,一期开始投入使用的义乌小商品第四代市场总计有7100 个露天摊位,二期工程完竣之后,摊位数量增至 23000 个。随着小商品市场规模的一步步扩大,小商品市场所售卖的商品类目也日益完备,商品所涉及行业也日趋增加。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引商转工”方略的指导之下,义乌市涌现了大批小商品制造业企业,并且逐步形成了前店销售、后店生产的经营贸易方式。这种经营方式确保了商品在批发环节中货物来源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其市场辐射能力也大大超出了前期所具有的规模,并且开始逐步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流向全国(除台湾省)的所有城镇和乡村。

(四)国际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这一阶段恰逢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义乌小商品市场又一次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投资规划打造了其第五代专业型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从 2001 年10月工程开始奠基,2002年十月开始正式运行使用,与以往那种人员不固定、货物不规范、场所过于分散的批发市场有着极大的差别,这时候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更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二、浙江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一)出口中存在问题

1.自主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市场占有率低

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的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缺乏建设自主品牌的意识,且企业对核心竞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投入力度不够,使其加工工艺与国外同行业厂商相比较为落后。据调查,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现如今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5个,国家免检产品30多个,浙江省名牌产品70余个,但对于庞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而言,其所占比重依旧较小。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印度、越南、菲律宾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这些国家所提供的更加低的劳动力成本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逐步动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2.出口商品档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所出口的商品之中,附加值低的工业制成品仍然占据着较大的份额,而那些产品附加值较高、有着核心技术水平的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如今,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发展出了一些像鞋帽包、饰品、工艺礼品、美容美发用品、拉链等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优势的行业,但是由于其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所导致的同行恶性竞争、粗放式资源消耗方式等弊病也日益凸显,与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背道而驰,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良莠不齐,不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之上良好形象的树立。

3.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

创新发展能力决定着企业的高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义乌小商品出口企业的创新发展意识都普遍较为薄弱。据调查,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上拥有核心技术含量的产品或是经过了创新改造发展的商品仅仅为20%左右,且目前多数企业用于投入技术研发创新发展的经费才占其年收入的0.8%左右,而海外同类企业对于研发经费的投入却高达其年收入总额的10%以上,相比之下差异由此可见。

4.出口企业还未充分使用电子商务平台

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原先是从露天摊位的商品集贸市场发展而来,不少商场经营者还是受到传统销售模式与理念的禁锢,对近些年大热的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的方式依然持观望态度,虽然现如今大部分小商品市场的商店内已经实现WIFI全覆盖了,但多数的商场经营者只是利用网络来与其客户进行联络与查询商品信息,却未积极地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商务平台把自己所售卖的小商品“引出去”。因此,从总体层面上看来,义乌小商品市场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方式进行交易的整体水平不高,其市场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然处于尝试阶段。

(二)制约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口的因素分析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未开展管理体制革新

不少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者的思想仍然比较保守,历经多年打拼攒下一定积蓄之后,则更愿意去谋求舒适安稳的日子,并且不希望让自己的子女再重复走这条经商之路。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拥有“家族房产”的出口企业的经营者会把每年所收到的房租看做是其主要的收入,而把经营小商品市场作为其副业发展。这种得过且过,畏惧风险的观念十分不利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2.市场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融资渠道较少

义乌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地理环境属山地丘陵地貌,市境东、南、北三面群山环抱,所在地区能源资源匮乏。例如在其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由于该市资源有限,工厂要在规定期限内赶出所需货物,必定会加大对所需资源方面的投入,从而增加其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但是低廉的价格又是其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因此会进一步的约束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3.国际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出口常遭遇贸易壁垒

据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已连续4次下调2016年世界经济预期增速,且在2015年4月所公布的下调报告中,宣布将其下调至3.2%,创六年来最低记录。同时,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总量将上升2.8%,与上次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全球贸易总量增长连续5年放缓并且在4年之间持续低于全球经济增速水平,贸易超调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现状在短期之内依然难以改变。

4.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虽然现如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出口贸易具有不小的规模,然而在其监督管理方面仍然有着不少的欠缺。从对外出口贸易中出口商的角度来看,在贸易诈骗事件发生之时,他们常常“诉诸无门”,其所应当得到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使之更加“谨小慎微”的来对待对外出口贸易,制约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外贸易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商品义乌市摊位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水果摊的主人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小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分析
母亲的摊位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小商品名称中的成功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