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成长性的影响

2019-12-19张敏李刚袁涛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成长性

张敏 李刚 袁涛

摘 要:本文以深市49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4个量和质上的指标共同衡量企业的成长性,从内部控制五个目标维度选取指标运用算术平均法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用实证方法研究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成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成长性有正向促进作用;不同行业之间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对成长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信息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比其他行业更大。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考虑,列举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成长性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成长性

一、引言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的特点,所以在内部控制监管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否则会衍生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公司的成长。但究竟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效果怎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公司成长性的快慢真的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那么到底有多大,又如何去衡量?国内外的一些理论研究显示,内部控制能够映射出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其对公司的成长影响是很明显的,但这些理论研究依旧缺乏强而有力的实证检验。另外已有的研究大多是探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业绩、价值之间的关系,没有上升到成长性这个高度,所以从实证角度来透彻剖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家们构建良好内部控制的迫切愿望。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否显著正向影响其成长性?(2)创业板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成长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

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其成长性的关系的研究,多数偏向于正向的关系,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研究结果为负相关和不相关的关系。另外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多是研究其对公司价值和绩效的影响。就目前学术界来看,直接探究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价值或绩效产生影响的文献没有非常多,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波及公司上上下下,辐射面广,所以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价值。张先美,张春怡等實证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其中便得出成长性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李灿结合公司成长性、企业的特征等因素做了实证检验,得出内部控制披露质量越好,公司成长性越高,但与所在的行业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赵琳洁学者搜集了创业板255家企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的成长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然而郑石桥等人的观点则存在区别,其研究的结论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的价值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基于上述学者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分别针对两个方面的研究较多,但部分学者由于研究的范围、针对的对象、加入的变量不同等因素使得二者的关系呈现不同的结果。

由于成长性是公司价值、公司绩效的进一步升华,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以上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提出3个假设。以49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否对其成长性有显著影响,呈现什么样的影响。并加入行业因素,试图讨论不同的行业之间其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异。最后列举了一系列建议。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的研究假设

Doyle等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水平与盈利能力存在关联,通常体现为盈利较高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效率也会更高,公司的成长性也会更好。张继德等人在研究中提到,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内容复杂、涵盖面较广、值得斥巨资的庞大系统,即使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个小环节、某一个层面出现问题,也同样会给企业带来巨大不利,甚至牵涉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成长问题。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企业更愿意对外披露内部信息,预示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市场也会做出积极反应。因此,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类风险,提高公司的成长性,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为:

H1: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成长性有正向促进作用。

引言中也提到,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行业这一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成长性的作用是否明显观点不一。国外学者McGain通过实证探究国外上市公司的绩效,得出行业因素是作用于企业成长的众多因素里最明显和持久的要点。但李灿却发现所在的行业与公司成长性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两高六新”的特点,各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数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成长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由此,本文提出的第二个假设为:

H2:不同行业之间两者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信息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比其他行业更大。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的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2011年-2015年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截至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达到498家,涵盖14个行业,以制造业、信息技术行业为主。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和巨潮资讯网,部分数据根据手工筛选财务报告信息得出。经过Excel处理和筛选,并使用SPSS19.0和stata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剔除异常数据,最后得到了453家公司连续五年的数据。

2.变量的选择及定义

本文研究变量包括公司成长性变量、内部控制有效性变量 行业属性变量、交互项变量和控制变量三个部分。各变量的解释如表1所示。

3.回归模型的构造

为了检验假设H1,本文构建了基本的假设模型,即模型1,其被解释变量为成长性综合指数GROWTH,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有效性ICI,控制变量为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和上市年龄。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成长性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前面的介绍,本文选取了具有关联性的21个财务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构建成长性综合因子为GROWTH,用于替代成长性指数。

通过获得6个主要因子,本文将每个主要因子的方差百分比作为权数,共同组成下面的综合因子GROWTH:

接着进行实证检验,用以上公式得出每个公司的成长性综合指数替代其成长性水平,同时将上述的两个自变量和四个控制变量与GROWTH一起进行实证检验。

2.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453家样本公司2011年-2015年各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3.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样本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各个不同变量构成的相关系数均不大,多数<0.3,表明多重共线性在个变量中的出现的几率渺茫,各变量可以为本文构建回归模型展开实证检验所用。

4.回归分析

模型1主要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如下表3所示。

由表3数据可知该模型的样本数据具有可研究性,模型效果较好。ICI的回归系数是0.138,sig的值是0.000,说明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即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成长性越好,符合本文的假设H1。

观察表中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成长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企业越少利用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成长性会越好;公司规模与公司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利于公司持续的成长;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成长性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上市年龄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随着上市时间越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逐渐在下降。以上结果大致与本文预期一致。

模型2主要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行业属性的交互项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如下表4所示。

模型2中加入了ICI×INDUR的交乘项,回归结果均处于正常和合理的范围内,也侧面烘托出回归模型的牢固性。回归数据证明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内控有效性对其成长性的正向影响更明显,假设H2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五、结语

1.研究结论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实证过程验证了假设H1,可以揭示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其成长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就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太乐观,差异明显,亟待提升其有效的程度。

(2)假设H2在回归模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这表明不同行业之间内部控制有效性对成长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信息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比其他行业更大。

(3)控制变量LEV、SIZE、SHARE、AL也基本得到了显著性验证,即规模与公司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上市年龄均對成长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呈现出来的是由不显著正相关过渡到负相关的过程。由此看出,LEV、SIZE、SHARE、AL在不同程度上对公司成长性产生影响,如果可以更好地优化和设计这些变量,能够更深层地推动企业成长。

2.政策性建议

参照搜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和内控的现实状况,加上上述的实证检验结果,本文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1)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公司能够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

(2)结合自身实际,改善内部控制状况,促进企业成长。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审时度势,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成长状况、所处阶段和行业特征进行发展投资,切不可脱离实际。

(3)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就国家层面而言,可以针对各大板块制定合适的监督制度。要想改变现状,关键在于企业自身内部的建设和监督,因此完善公司内部独立审计制度,保证其实效性,同时还应利用外部审计,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先美,张春怡,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沪市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66-73.

[2]李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3.

[3]赵琳洁.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河北经贸大学,2014.

[4]郑石桥,徐国强,邓柯,王建军.内部控制结构类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9(1):34-37.

[5]Jeffrey T. Doyle,Werli Ge,Sarah E.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forth[J].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10(2):130-142.

[6]张继德,纪佃波,孙永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8):179-180.

[7]宋鹏,黄倩.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测量[J].财经科学,2012(01):66-72.

作者简介:张敏(1992.12- ),女,四川崇州人,中级会计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会计学方向)

猜你喜欢

成长性
企业研发费用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及促进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