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带”

2019-12-19李潇雨张潇

山东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蹴鞠淄博青瓷

李潇雨 张潇

位于鲁中地区的淄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曾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鲁商文化的发源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它融合着古老与现代的中华文明,汇聚着黄河沿岸与海洋文明的蓬勃朝气。凭借横贯东西、纵深南北的地理优势,在70年的沧桑变化中经历着从工业重城到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转变,现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讲述着淄博的故事。

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淄川、博山两地煤矿的开发,以两地首字拼成的城市名应运而生。依托矿山而生的淄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贴上了“重工业”“煤矿大城”的标签。今年94岁的孙启洲老人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淄博建市之初的样子:“那时,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工业,博山工矿企业多,四十亩地附近就有电机厂,税务街上有电池厂,西冶街上有琉璃厂,柳行那边有电器厂,别的地方还有陶瓷厂和几个煤矿。”林立在城区的各类工厂构成了淄博的风景线,工业也渐渐成为淄博发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于1966年的齐鲁石化,承载着全市人民对工业发展的期待,在几十年的转型升级中成为淄博人的骄傲。随着三十万吨乙烯工程的投料运行,工厂内纵横交错的钢架管道,在高耸入云的烟塔与阳光下熠熠闪光的球罐的交相辉映中,宛如巨龙盘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50多年的发展,齐鲁石化经历了从荒土到绿地,从温饱到小康的辉煌历史,也记录着齐鲁石化与淄博几代人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的光辉历程。

当城市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当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包含了多家大型化工企业的老工业区开始转变自己的角色,逐渐融入淄博的新城版图中。曾经的新华药厂转变为高标准的新华公园,为张店东部地区新添了一块会呼吸的“绿肺”,宏信化工也随着城市中心的搬迁退出了主城区。工业区的外迁,让这方土地上古有的文化积淀成了时代发展的主角,几代淄博人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更是将这里的传统文明打造成现代淄博的代名词。

现如今的淄博,外围有着转型升级后的工业园区庇护,中部则是在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对足球、陶瓷、丝绸等非物质文化品牌的塑造。古时的齐国故都、悠远深厚的齐文化、足球起源地的蹴鞠故事、精湛雕琢的陶瓷工艺、繁华热闹的丝绸生意,都让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号召下变得蓬勃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让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淄博看到了文化所积蓄的力量。齐文化节作为淄博市一年一度的重要节庆盛会和文化大餐,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成为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凤凰涅槃最宝贵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在齐文化的滋养下,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开发和重视。

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标志符号的蹴鞠,在近几十年的文化推广中,极大提高了淄博的知名度。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蹴鞠,临淄鞠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发了手工鞠等比赛和表演用具,以及与蹴鞠有关的仿古鞠、茶具、餐具、纪念币、小饰品、内画壶、内画瓶等一系列衍生品,并借助国家领导人访问欧洲的契机,把临淄的仿古鞠带到了英国和法国,作为国礼赠送。

同样享有国礼尊誉的还有“当代国窑”——陶瓷。淄博的陶瓷文化由来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制瓷工艺也从最开始的手工制造,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浪潮中的粗放经营,转变为现在集科技感与艺术感于一身,70年来淄博的陶瓷业经历了质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淄博的几家大型陶瓷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完成转型升级,依托传统的制瓷工艺,融入新型锻造技术,打造了“鲁玉陶瓷”“华光陶瓷”等高级精美的瓷器品牌。其中,鲁玉陶瓷是最早进入中南海的国宴用瓷。寓意“中华陶瓷之光”的华光陶瓷,经过3年的研制,发明专利青瓷新材质,并赋予其专属名字——华青瓷,华青瓷的诞生是只有现代科技才能达到的制瓷境界,实现了当代瓷器工艺对传统青瓷工艺的超越。迎光而照,朗润胜玉,它的精美绝伦在中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英国萨里郡蓝特室展览馆里大放异彩,在2018年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华青瓷更是以“国宴之器”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淄博,在数十年的辗转更迭中,实现了工业与文化发展的相辅相成,无论是长久以来的工匠精神,还是意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亦或是承载城市形象的产业品牌,都在以独具匠心的责任和魄力向世界呈现着中国之精粹,彰显着泱泱大国之风范。

(编輯/吴洁)

猜你喜欢

蹴鞠淄博青瓷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笛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报错恩
蹴鞠的文化价值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蹦鞠
诗意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