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行且思渐修渐悟

2019-12-19吴洁

山东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菏泽篆刻

菏泽古称曹州。这里以农耕为主,没有工业,但文脉昌盛。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处处散发着耐人寻味的人文气息。这里人杰地灵,赵鸿羽就出生在这里。

在自然中释放天性

菏泽不仅有积淀深厚的文化,更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的菏泽牡丹赋予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更多灵气。

“我自幼喜欢涂鸦,从记事起就时常看着爸爸、伯父他们用毛笔为村里人写对联。幼时的我喜欢趁他们休息的时侯拿起笔在墙上乱涂,那时竟觉得有一种自豪的满足。”说起菏泽,赵鸿羽便打开了话匣,也让人感受到他对这方土地的热爱。“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写字,那时还不知所谓的汉字是多么的博大精深。随着以后的慢慢深入学习,才发现书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是让人可以坚持一生的事业。”在赵鸿羽心里,书法是他终其一生的事业。

赵鸿羽的坚持不是一朝一夕,“依稀记得,我学习书法的第一本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这本字帖我一学就是四年,后又转习赵孟頫、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行书兼习《集王圣教序》”。他回忆道,“初一时我要到县城上学,开始了寄宿生活。晚自习后我依然坚持挑灯临池,未敢有一丝懈怠”。现在,赵鸿羽依然坚持临帖。在不知不觉中,赵鸿羽对书法从单纯的喜欢升华到一种难以割舍的至爱。2004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赵鸿羽选择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在课堂上厚植学养

篆刻兴起于先秦,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它能将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起来制作印章。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外加自己想拓展更多汉字特有的技术形式,“我选择了篆刻专业。单纯地学习书法和篆刻是一件非常开心和享受的事。心无旁骛地专注这件事,这样让人变得更纯粹更专一,更容易深入下去”。赵鸿羽坚定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篆刻的工具主要是刻刀,还有石头、砂纸、玻璃、墨。当被问及第一次刻印有趣的事情时, “有趣的事倒没有,倒是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记得有一次刻印,因石头有沙丁用力不均匀,跑刀了,刻到了手上,顿时鲜血直流。现在手上的伤疤是最真實的纪念”。轻抚着伤疤,赵鸿羽略带羞涩回忆道。

中国美术学院,这里有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诸乐三、黄宾虹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足迹。这里有锐意出新、人文健康的宽松环境。赵鸿羽说:“这里更有祝遂之老师的精准临摹、陈振濂老师是启发式教学、王冬龄老师的急速创作,让我亲身感受到临帖无我,创作无它的境界。四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我收获颇丰。”

在生活中收获“心”境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

“毕业回济南后,我将所学消化吸收,开始参加书法展览。那几年‘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缸午夜香,现在仍记忆犹新。”赵鸿羽先后入展了西泠印社,中国书协,省、市书协等举办的重大展览。在第三届省齐鲁文化之星中入选,成为政府津贴的获得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后他又获得了中韩大展特奖。在2018年获得了“泉城文艺奖”。细说这些荣誉,赵鸿羽说:“这些是对我的肯定,也坚定了我在书法道路上的决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诗词歌赋都要了解。书法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书卷气,文人气。研习书法多年,赵鸿羽收获了更多书法之外的东西,“如果只为写字而写字,只不过一写字匠而已。书法不是短期学成的,短时间内想成为书家的都是急功近利的,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欲速则不达”。

菜根谭语: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人生如此,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习书养心,实践锻志。赵鸿羽说:“在研习书法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洁)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菏泽篆刻
迎春佳作
快递时代谈恋爱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人物风景总相宜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