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全真派道教仪式音乐初探

2019-12-19邓永聪

歌海 2019年5期
关键词:道教

邓永聪

[摘    要]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三元宫的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过程及其音乐特征进行分析,继而探讨音乐在仪式当中的功能,阐述仪式音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元宫;道教;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

道教全真派在广州地区传播甚广,宫观林立,有三元宫、纯阳观、白云仙馆、都城隍庙等散于各区。一脉相承下的宫观,其道教仪式音乐可谓大同小异。目前,尽管已有诸多的学者对道教仪式音乐进行研究,并且呈现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有关广州全真派道教宫观仪式音乐研究并没有涉猎。此外,“北至三元宫,南去纯阳观”,这是广州地区道教中人素有之说。因此,笔者选择三元宫作为考察点。

三元宫,位于越秀区应元路,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独生女“潜光”(世称鲍姑) 建修道之地,初名越岗院,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为北庙。至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为“三元宫”,至今已有1660余年历史。①宫内设有财神殿、观音殿、三元大殿、鲍姑殿等。道宫一年到晚有不同的仪式,例如早晚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中元法会仪式、礼斗祈福法会仪式等等。如下以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过程及其音乐特征、音乐功能进行具体论述。

一、三元宫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过程及其音乐分析

(一)早课仪式

早课仪式是三元宫乾道每天的必修功课,年月日周而复始进行着。《太上全真功课经序》有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又有云:“虽是随堂之功课,实为祝国之大猷,朝夕诵念,昼夜忘疲,直候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方是出家之上事,大丈夫之道德也。”这些都说明了道众们做早课的内容以及其目的、意义。可以说,只有通过早课的修炼,才能到达道之理想境界。

1. 早课仪式过程

三元宫的早课仪式一般在三元大殿②进行,唱诵的经文为《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平常早上八点半开始,凡农历初一、十五提前到七点半。虽然时间不同,但仪式过程是一样的。以笔者在2017年7月15日的早课仪式实地考察,整个仪式过程具体如下:

(1)仪式前

早上8:30前,往往由一乾道走进坛内敲鼓、钟,鼓钟声响后众乾道纷纷集中、整理道服。随后,乾道们在坛外排成一列,于面对神像的左边登坛。根据笔者了解,乾道们的队列顺序是有明确的分工的,排在前四位依次是负责木鱼、引磬、钹、铛,四位后则是陪经。乾道们登坛后,八个人分成三排立于坛前,叩礼后,又立于坛前,敲响法器。

(2)仪式中

【澄清韵】—【举天尊】—【吊挂】—【提纲】—【诵经】—【礼诰】—【转天尊】—【小赞】

一会儿,最后一列的一手开始敲击木鱼,起唱【澄清韵】【举天尊】【吊挂】,众乾道跟唱,顿时法器声、人声响遍了整个三元大殿。

接着是【提纲】,“(一手)一炷真香本自然,黄庭炉内起祥烟;(二手)空中结就浮云篆,齐乐长生万万年”,两乾道在无法器配乐中一唱一和;乾道们念诵长长的一大段经文、多段不同的略带有音调的【礼诰】。

再接着的是【转天尊】,在“(一手)人心多散乱,一念皆纯真;(二手)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的一呼一应对白后,一手起唱“雷声普化天尊”,其余乾道跟唱,随后所有乾道(按照顺序)边唱边围绕着三元大殿转(3圈)。之后,乾道们相继回坛(回原来的位置),完成最后一项早课仪式——【小赞】。

(3)仪式后

【小赞】唱罢,乾道们行叩礼,有序的相继下坛,早课仪式结束。

回顾起来,整个早课仪式时长35分钟左右。

2. 早课仪式音乐及其分析

早课仪式音乐的特征体现在韵子的音阶、节奏、伴奏等各方面,具体如下:

【澄清韵】为四乐句(5+4+4+5)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2、5、2、1。用音为1、2、3、5、6、7,旋律进行較为平稳,由同度、二度、三度、四度组成,节奏以四分、二八夹杂着十六八为主,显得较为松弛。从字音方面来看,一字多音的情况较为普遍,一般加入衬词“呀”或“啊”辅助演唱,例如“吞”字唱完两拍后,后面的拖腔都以“啊”的进行为主。演唱形式方面,除了开头“琳琅”由“一手”较为自由的起唱(领唱)外,其余乾道在“振响”处加进来,在二胡(或者古筝)以及其他法器的伴奏声中,直到结束皆为齐唱。

【举天尊】“大罗三宝天尊”这一圣号围绕着3、2、1三音进行。前句“大罗三宝”由一手在无法器声中自由表达;后句“大罗三宝天尊”则由众乾道伴着法器声应和,有一种强烈的呼应之感。

【吊挂】为两乐句(4+5)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1。用音同样为1、2、3、5、6、7,旋律平稳进行中带有五度、六度的跳动,节奏以二八为主。从字音方面来看,一字多音的情况亦较为普遍,衬词“啊”辅助演唱的地方也多。演唱形式同样为齐唱,在二胡(或者古筝)以及其他法器的伴奏声中进行。

【提纲】为两乐句(5+4)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2、1。用音为1、2、3、#4、5、6,旋律平稳且节奏自由绵长。在无配乐中两乾道一唱一和,有对答之意,又使人听起来有一种飘飘渺渺、回环不断之感!

【礼诰】是在木鱼一拍一拍的敲击、略带有音调(1、2、3、5)的诵唱下进行的,最后一拍的尾音都较长,落在1、3上。拍子在不断的交替变换,整条韵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几个小节的乐音根据经文的需要不断地(调整)重复运用,直至完整的一节经文结束为止。

【转天尊】虽然只有4小节,但可以细分为2+2的结构。前两小节落音在3上,后两小节落音在1上。用音为1、2、3、5、6。此外,同度、二度、三度、四度在旋律进行中的运用,且节奏都是二八,字音较为密集,显得这条韵子具有“转”的流动感,因而能够在伴奏声中更好的表达齐唱的整齐划一。

【小赞】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3+4+4+3的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1、2、3、1上;第二部分是4+3+3+4的结构,每句则落音在2、1、2、1上,且后两句是前两句的略带点变化的重复。整条韵子用音为1、2、3、4、5、6,基本上是五度以内的旋律音进行。最为有特点的多句尾音都运用了附点,使得尾音更绵长。演唱形式同样为带配乐的齐唱。

(二)灵官诞法会仪式

三元宫每个月都有不同神仙的“诞”法会。而灵官诞,是专门为王灵官举行的祭拜仪式。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守坚祖师改名王善,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在道教中,灵官是最受崇奉的护法尊神,有五百灵官这一说法,而王灵官正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①

1. 灵官诞法会仪式过程

灵官诞法会一年一度,在三元宫的灵官殿进行。

以笔者在2017年7月17日的实地考察,仪式顺序为:【祝香咒】——【举天尊】——【吊掛】——【提纲】——【净天地神咒】——【圣号】——【表文】——【土地咒】——【转天尊】——【仙家乐】——【五供养】——【礼诰】——【小赞】。

灵官诞在早上10:30分开始,六位乾道在摆满供品和法器的供台两边三三对应站立,高功站于主位。过场音乐后,高功起唱【祝香咒】“道由”,其余乾道跟唱“心学”……【净天地神咒】则由一手起唱“天地”,其余各乾道跟唱“自然”;而【圣号】除了最后一句经韵之外,全由高功独自唱完。【表文】是乾道诵读部分,内容为诵读(香客)名字等,不涉及到音乐。接下来的【土地咒】【转天尊】、【仙家乐】【五供养】皆由一手起唱。【五供养】唱罢,一手念白:“献供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心求忏悔,福寿自然长”,接着一手继续起唱【礼诰】【小赞】,直至仪式结束。整个仪式过程,不算过场音乐,共13个步骤,时长33分钟左右。

2. 灵官诞法会仪式音乐及其分析

虽然灵官诞的经文为《上供朝礼科》,与早课的经文不同,但灵官诞仪式用乐方面,与早课的某部分用乐是相同的。例如:【举天尊】【吊掛】【提纲】【转天尊】【礼诰】【小赞】。因此,这里仅就灵官诞仪式不同用乐的部分进行分析。

【祝香咒】为四乐句(4+4+4+3)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2、5、2、1,其中第一、三句同尾,第二、四句同头。用音为1、2、3、4、5、6、7,旋律平稳中带有四度跳动,节奏以四分、二八为主。一字多音处少则四拍,多则八拍,每句末字在器乐声中的演唱显得很有“拉长之感”。

【净天地神咒】为六乐句(2+3+2+3+2+2)结构,每句皆落音在1上。后面四句旋律较为相似,属于稍微的变化重复。整条经韵用音为1、2、3、5、6,旋律是同度、二度、三度、四度、五度的平稳进行,节奏仍以四分、二八为主。字音总体来看偏于疏松,不算太密集。

【圣号】为四乐句(4+3+2+5)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6、6、6、3上。用音为3、#4、5、6、1、2,字音较为密集。前面的经韵由高功一人在较少器声配乐中演唱,终句则由所有乾道在较多器声配乐中加进来演唱,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之感。

【土地咒】为两乐句(2+2)结构,每句分别落音在1、5上,作多次重复,用音为5、6、1、2、3。旋律在四三拍、四二拍交替中进行,字音也较为密集。不难看到,从起始中音5到结束低音5,演唱起来是较有层次的,也有一定的动力。

【仙家乐】为六乐句(4+5+4+5+4+4)结构,落音分别在6、2、6、2、6、6上,其中第四句是第二句的重复,第五句是第三句的重复。用音为6、7、1、2、3、#4、5,旋律平稳中带有六度跳动。特别在“仙家乐”这一句,较为强调3、5、6、1这几个音的进行,拖腔的拍子延至8拍。而另外较有特点的还有结束句“大有仙家乐”,乾道们有意提高音区演唱,使得结束感更强烈。

【五供养】为四乐句(3+4+3+3)结构,每句落音都在3上。用音为3、4、5、6、1、2,旋律同样较为平稳,基本在四度以内,以四分、二八节奏为主,夹杂着两拍进行。

二、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的音乐特征

综上所述,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音乐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旋律方面

早课仪式用音基本为1、2、3、5、6(宫调式),个别韵子偶尔会出现偏音4、#4、7。音的跨度基本在五度以内,甚少会出现六度跳动。灵官诞法会仪式用音方面情况比较复杂,除了1、2、3、5、6(宫调式)之外,还有3、5、6、1、2(角调式)、5、6、1、2、3(徵调式)、6、1、2、3、5(羽调式)。同样运用偏音4、#4、7,音的跨度基本在五度以内,有时会出现六度跳动。所有经韵的节奏都较为松弛,以四分、二八节奏为主,基本上采用均分律动节奏,一板一眼的在器声中呈现;也有少数使用非均分律动节奏,各种散拍子的运用在无配乐中显得自由无束。总体来看,一字多音的情况较多。

(二)伴奏方面

早課仪式中,【澄清韵】【举天尊】【吊挂】【转天尊】【小赞】这几条韵子有二胡以及其他法器如木鱼、钹、磬等伴奏;【提纲】【礼诰】则无伴奏。有关经韵的伴奏,三元宫(二胡老师)单老师认为,(伴奏)要注重音乐的美感章法,与仪式中的庄重感相得益彰,好听能融合才行。①这就如在【提纲】这条韵子中,两乾道一唱一和,法器声不作伴奏,二胡也应与法器保持一致,营造一种静态的经韵美。而灵官诞法会仪式差不多所有韵子都由竹笛以及其他法器如木鱼、钹、磬等伴奏。不同的伴奏观念产生了不一样的经韵。

(三)演唱方面

1. 演唱形式。早课仪式的韵子由“一手”起韵(领唱),灵官诞法会仪式的韵子有时由“一手”起韵(领唱)、有时由高功起韵(领唱),一般都是前面二字起,二字后面的与其余乾道合起来唱(齐唱)。但有例外的时候(如【提纲】),由“一手”和“二手”(早课仪式)、高功和“一手”(灵官诞法会仪式)相互对唱进行。也有出现(灵官诞法会仪式)整条经韵(如【圣号】)几乎以高功独唱为主的情况。

2. 唱法特点。演唱以带有旧广府话(广西官话)的真声为主,常用音域约为c1—e2,但个别经韵(如【仙家乐】)可达bb2。对于经韵的唱诵,经笔者观察,当演唱衬词“啊”时,气息往往一拖即长缓缓叹于胸中,带有旧广府话(广西官话)的咬字,时刻保持较为接近自然说话而又稍高的位置,形成连贯不断的声音。另外,经韵的演唱还要做到正如广州市道协副主席车道长所说的那样——“同声相和”,大家要保持一个音的高度,不要你高我低。②换言之,经韵的演唱更强调的是集体演唱的(音高)协调。

3. 衬字衬词。在一字多音处常会加入“呀”“啊”,也有偶尔加入“哎”,使得演唱更灵动、更有韵味。

三、三元宫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的音乐功能

这里认为,三元宫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较为注重的是交流的功能。其中,早课仪式是乾道与神的交流,着重的是乾道(修真);灵官诞法会仪式也是乾道与神的交流,但着重的是神(娱神)。

具体来说,在早课仪式中,乾道通过不同的经韵的唱念咏诵,时而快,时而缓,时而高,时而低,更多是在完成一场“自我修真”的仪式;而在“神”的面前,通过“神”的见证,乾道习得“心领神会”之效果。这里的“音乐”也并非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与神交流的语言,通过不断的经韵诵唱,向神表达“乾道”自我的诉求。与早课仪式不同的灵官诞法会仪式,乾道通过经韵的诵唱,在表达的是祝神、贺神、颂神以至娱神。因此,“音乐”与早课相比,其抑扬顿挫更为强烈,更强调一种神仙崇拜的心境。可以说,“音乐”也成为了一种语言,让神能感受到道众们的虔诚膜拜之心,一种道之信仰境界。

四、结语

本文就三元宫的早课仪式、灵官诞法会仪式过程及其音乐特征进行分析,继而再探讨音乐在仪式当中的功能,阐述音乐的重要意义。另外,笔者认为三元宫的这些仪式音乐的分析,在鉴于广州道教全真派宫观的一脉相承的情况下,并非是单单一个宫观的仪式音乐分析,更多的是折射出广州地區道教全真派的仪式音乐特征。可以说,研究这样的仪式音乐“个案”,体现了广州地区道教(音乐)文化的一次融汇。

最后,笔者想就此文,去表达笔者在田野考察时所悟的道——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猜你喜欢

道教
《中国道教通史》述评
略论《今言》背后的道教因素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道教对其影响思考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传承中的宫观与音乐仪式
道家道教研究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
道教诸神的新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