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艺术的审美分析

2019-12-19荣华

歌海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学

荣华

[摘    要]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童声合唱因其纯净的音色、率真的表达成为合唱艺术中引人注目的形式之一。通过对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来华演出的分析,概括性地提出童声合唱艺术在演唱中展现的声部间和声美与和谐美,在表演中传达的体态美与形式美;通过对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合唱艺术的赏析,揭示童声合唱的审美视角与独特魅力。

[关键词]童声合唱;美学;和声与和谐;体态与形式

合唱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美学表现力。欣赏到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Augsburg Domsingknaben)的精彩演出,你会感受到天籁之音般的美妙,可谓余音袅袅;观赏到精美绝伦的表演,感叹训练有素。合唱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巨大,它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和审美的惬意。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美是生活”这一命题,认为“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童声合唱作为合唱艺术的重要表演形式,不仅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更高于生活,体现了和声美、和谐美、体态美与形式美。

一、合唱艺术

合唱是由多人、多声部组合、声部之间变化配合,群体音响统一协调的声乐演唱形式,是群体的声乐表演艺术。童声合唱属于合唱中的特别形式。一般来说,选取的演唱者多为处在变声期之前的儿童。童声不同于成年人的声音,更空灵,更纯净,音域更宽,极富感染力。

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是国宝级合唱团,最早在官方文献中提到是在1439年。该合唱团的表演曲目相当广泛,他们表演的声乐曲目从中世纪开始,历经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直到近现代,包含了经文歌、牧歌、圆舞曲、艺术歌曲等。合唱团的保留曲目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三仙童”片段堪称经典版本,常演不衰。该团指挥雷哈德·凱姆勒(Reinhard Kammler)带领合唱团,先后荣获了教皇和德国联邦十字勋章,在耶路撒冷被授予圣墓骑士勋章,并先后获得巴伐利亚文化奖,人民基金会大奖。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来华演出均为男性演唱者,但是年龄有所差异,既有男童又有青年。青年男生的音色更成熟和低沉,而男童的声音则接近女性,更加的高亢和嘹亮。所以男童演唱中高声部,而男生则负责低声部,既能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又能在统一中凸显层次性。

二、合唱的和声美与和谐美

合唱源于西欧的宗教音乐。宗教音乐首先是由单声部、无伴奏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后来人们在其上方或者下方添加平行四度、五度的旋律与它对应,产生了多声部复调音乐——奥尔加农。此后,历经迪斯康特、孔杜克图斯,产生了经文歌。合唱音乐是由合唱(唱诗班)演唱的音乐,每一声部有两个或更多人声;合唱音乐是复调的,由两个或更多独立的声乐线条构成。{1}所以,从纵向来看,合唱必然是多声部的,而且每个声部具有相对独立性,彼此相似又不尽相同。但正是这种差异对比产生了丰富的层次感,音响更丰满、动听,声音更富有色彩,体现了一种和声美。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的演唱最多可达8个声部,这种纵横交错的立体声,使得合唱的感染力呈几何倍增长。

奥地利音乐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认为:重叠而起的严整巍峨的复调音型,多声部的巧妙组织,其中各个单独的声部不能自由独立,因为声部的总体才是自由独立的,这种音乐有其不可磨灭的长处。{2}因此,虽然合唱的声部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声部之间的统一均衡能带来高度的平衡感,指挥家秋里曾说,“合唱的基础是声部的统一”,这是一种和谐美。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突出共性,不追求个性。所以,经过专业的合唱训练,合唱队员在音准、节奏、吐字、音量、共鸣、音色等方面均实现了去个性化,实现共性。同时,根据作品不同段落的要求和不同声部的角色,声部间协调配合,可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辅助性声部依托旋律声部,补充性声部点缀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与旋律形成对比等。

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是经典的合唱圆舞曲,作者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所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后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受到极大的追捧,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全曲由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采用圆舞曲典型的三拍子,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通俗易懂、格调高雅。

蓝色多瑙河全曲采用D大调,谱例1为它的主题1,第一小节男高和男低共同演唱主三和弦分解琶音;第二小节,女高和女低六度叠加演唱,呼应主和弦。这样,一呼一应增强了音乐的动感,犹如清晨鸟儿的鸣叫,亦如多瑙河波光粼粼的水面。虽然每个声部音高不完全相同,但是按照三度、六度这种和谐音程的关系叠加的和声,增添了音乐的色彩,使其更加丰富。同时,节奏、音色的统一以及错落有致的声部配合,使得音响效果实现均衡和统一。

三、合唱表演的形式美和体态美

20世纪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在《论音乐的特殊性》一书中提到,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既对立又相互渗透。相同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形式中,或相似的形式中包含着不同的内容。{3}合唱歌曲可以用多种表演形式来呈现。

合唱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齐唱、对唱、重唱等。齐唱是最普遍、最简单的合唱表演形式。音高整齐划一,不需要和声思维,因此,齐唱在我国的群众艺术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对唱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交替演唱,一般有对答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对唱。合唱中重要的表演形式是重唱。通常情况下,依据作品的要求从各个声部中选择一、两个合唱队员负责演唱。在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三仙童”的片段被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的小队员演唱得精美绝伦。值得注意的是,三仙童在与帕米娜的重唱中,帕米娜的女性角色是由一名梳着分头的小男孩担任的,他的音域较为宽广,最高唱到小字三组的降b3,嗓音惊人。在歌剧表演中,重唱占有一席之位,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清晰、精致。

合唱不仅是听觉上的审美艺术,更是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在合唱团演出的过程中,要实现既好听又好看,就需要合唱艺术表演呈现多元化,在表演过程中,实现动作的协同和多变的队形,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审美疲劳。

从视觉上来讲,动作的协同能够增强合唱表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在表演《蓝色多瑙河》时,不仅台上合唱队员需要随着节拍左右摆动,而且坐在舞台侧门的队员同样需要左右摇摆,以期带动台下的观众跟着节奏律动,感受舞曲的韵律之美。

队形的变化使演出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在很多人印象中,合唱队形就是队员们站在舞台的阶梯架上,一排排整齐划一。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则根据曲目的特点和要求,将不同声部的队员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对唱曲目队形特点是高声部的队员站在台上,低声部的队员则分为两组,分别站在观众席的两侧过道上,与观众“亲密接触”,这样互动演唱,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音响效果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此外,为了与观众拉近距离,在后半场合唱队员会站在舞台的最前沿演唱,甚至在组织者的带头下翩翩起舞,以烘托气氛、调动观众情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之美主要体现在不同声部编排组合表现出的对立统一的和谐美。而童声合唱艺术不同于其它单声部类型的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是音乐音响的立体多维性。它如此动人美妙,沁人心脾,饱含了和声美、和谐美、形式美与体态美。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的表演正体现出对比和均衡、继承与发展的品格,天衣无缝的配合让人不禁感叹童声合唱艺术如此多娇!

参考文献:

[1] 纪建功.合唱与指挥[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 张伟.合唱艺术表演形态的美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7(11).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