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到多发性骨髓瘤:18F-FDG PET/CT早期预测

2019-12-19赵梅莘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轻链浆细胞电泳

赵梅莘,张卫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191)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 SBP)为局限性骨肿瘤,由单克隆浆细胞构成,是相对少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在其中约占5%[1]。超过50%的SBP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但相关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影像学评估18F-FDG PET/CT对SBP和MM,尤其对检出全身多发骨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评估18F-FDG PET/CT对SBP进展为MM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4月—2019年2月因单发骨病灶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为SBP的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29~80岁,平均(55.6±15.0)岁;均于18F-FDG PET/CT检查前后1周内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血清M蛋白及血清游离轻链检测。SBP诊断标准:①影像学检查(CT或MR)表现为单个溶骨性肿瘤;②骨穿刺和骨髓活检显示不含克隆性浆细胞;③无可归因于克隆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贫血、高钙血症或肾功能不全。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52环Biograph 64 PET/CT扫描仪。18F-FDG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放化纯度>90%。嘱患者空腹 6 h以上,注射18F-FDG 0.15 mCi/kg体质量60 min后行常规PET/CT显像。先行体部CT平扫,范围自颅底至股骨上段,矩阵512×512;随后采集PET图像,矩阵168×168,采集5~7个床位,每床位2.0~2.5 min。

1.3 图像分析 采用OSEM算法重建PET图像,并通过MedEx PET/CT中心影像与信息系统融合并评价图像。由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有分歧时经协商达成一致。记录病灶位置、形态、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并测量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用以计算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 TLG),TLG=SUVmean×MTV。

1.4 随访 对20例SBP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进展为MM为临床结局,依据随访结果分为进展组及未进展组,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SBP进展为MM的诊断标准[2]:①股穿刺显示骨髓浆细胞≥10%或经骨髓活检证实SBP;②存在浆细胞增殖引起的终末器官受损,如高钙血症(血清钙>2.65 mmol/L)、肾功能不全[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173 μmol/L或肌酐清除率<40 ml/min]、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下限20g/L以上)及骨受损(溶骨性骨质破坏、重度骨量减少或病理性骨折);③如无终末器官受损,则骨髓浆细胞≥6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以Mann-WhitneyU检验比较进展组与未进展组SUVmax、MTV、TLG、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的差异,以χ2检验比较2组血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血清M蛋白、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结果的差异。

2 结果

20例SBP中,病灶位于胸骨2例,下颌骨1例,脊柱17例(图1、2);实验室检查、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及病灶PET/CT图像分析结果见表1。随访时间2~56个月,平均(23.70±15.51)个月。至随访结束,8例进展为MM(进展组),病变进展时间3~43个月,中位进展时间8个月;其余12例归为未进展组。进展组中位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及SUVmax、MTV、TLG分别为8.00%(5.00%,25.00%)、5.47(4.67,15.53)、39.25(30.25,66.52)cm3及185.53(84.00,354.18),未进展组分别为10.00%(5.00%,32.50%)、7.27(5.48,12.28)、29.21(21.25,33.18)cm3及157.12(92.62,252.02)。进展组MTV明显高于非进展组(Z=-2.807,P=0.031),2组间SUVmax(Z=-1.073,P=0.521)、TLG(Z=0.826,P=0.792)、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Z=-0.055,P=0.956)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P=0.721)、血清M蛋白(P=0.606)及血清游离轻链(P=0.810)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于骨骼的单个浆细胞瘤称为SBP,与MM不同,除肿瘤病灶外,其他部位骨髓穿刺可表现为正常骨髓象;其预后优于MM但逊于髓外浆细胞瘤[3],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亦有部分患者进展为MM,其中原发于脊柱的SBP更易进展为MM,但对于SBP进展的相关因素目前尚无定论。18F-FDG PET/CT集解剖结构显像与功能代谢分析于一体,对SBP、MM等疾病的诊断价值已获得认可[4-5],但对于其在SBP向MM的进展过程中有无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3,6-8]。

表1 20例SBP实验室检查、肿瘤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及病灶PET/CT图像分析结果

注:“+”表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出现单克隆条带或血清M蛋白阳性或血清游离轻链高于正常水平;“-”表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未出现单克隆条带或血清M蛋白阴性或血清游离轻链处于正常水平;“N/A”表示数据缺失

图1 患者男,59岁,胸痛1周,查体发现胸椎肿瘤,病理诊断为SBP,血清蛋白电泳、血清游离轻链检测阳性,43个月后进展为MM PET图像(A)、CT图像(B)及PET/CT融合图像(C)示T6椎体及附件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椎旁及椎管内软组织肿物形成,SUVmax为46.4,MTV为70.29 cm3,TLG为1 464.84

图2 患者男,69岁,胸痛2个月,外院CT发现胸椎肿瘤,病理诊断为SBP,血清蛋白电泳及血轻链检测阳性,血清中出现M蛋白,39个月后进展为MM PET图像(A)、CT图像(B)及PET/CT融合图像(C)示T3、4椎体及附件占位,SUVmax为5.82,MTV为84.41 cm3,TLG为258.29

本研究中进展组与未进展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血清M蛋白及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此三者与SBP向MM进展无明显相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ficance, MGUS)被认为是MM的前驱状态,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既往研究[8]报道,约40%SPB患者骨髓检查中可发现存在克隆性浆细胞的证据,且与骨髓中无克隆性浆细胞证据的SPB患者相比,其PFS更短(15个月 vs 24个月)。Fouquet等[6]发现异常血清游离轻链水平是SBP进展为MM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患者初诊时骨髓穿刺均未发现克隆性浆细胞,但12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固定电泳出现单克隆条带,7例检出血清M蛋白,6例血清游离轻链高于正常水平;但统计学分析未发现上述3个指标与SBP进展为MM有关,提示MGUS并非SBP进展为MM的影响因素,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有限,尚不足以体现MGUS与MM的相关性,也可能是与单纯SBP相比,SBP合并MGUS并未显著增加其进展为MM的可能性。

Ki-67属细胞核抗原,是反映肿瘤增殖的指标,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部分淋巴瘤、前列腺癌)中的高表达与临床不良预后有关[9-11]。Ely等[12]对MM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以Ki-67检测为基础的浆细胞增殖率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Ki-67表达阳性率与SPB向MM进展无关,推测原因在于SBP与MM存在异质性,并非所有MM患者均须经历SBP这一阶段。此外,由于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谱存在差异,单个SBP病灶的肿瘤细胞增殖程度或者并不能反映出其向MM进展的可能性[13]。

本研究发现MTV与SBP向MM进展有关,其在进展组与未进展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7,P=0.031)。既往关于SBP或髓外浆细胞瘤的研究[14-17]指出,病灶最大径是其进展为MM的危险因素之一,而MTV同样可代表肿瘤大小,故可认为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且与单纯以病灶最大径作为衡量标准相比,MTV可更准确地反映有代谢活性的肿瘤大小,MTV较高可能提示预后更差,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提示,对于基线检查MTV较高的SBP患者,需更加积极地给予临床干预,以尽量延缓其向MM进展。

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是目前PET/CT图像分析时最为常用的病灶代谢评估指标,且在多种肿瘤中均被证实与肿瘤侵袭行为和预后不良相关[18-20],Albano等[8]认为,在SBP患者中,基于除脂肪体质量的SUV(SUV lean body mass, SUVlbm)>5.2和基于体表面积的SUV(SUV body surface area, SUVbsa)>1.7均与肿瘤进展为MM呈正相关;Warsame等[2]也认为PET检查阴性的SBP患者预后更好。本研究并未发现SUVmax与SBP向MM进展存在相关性,推测原因,可能在于SBP患者骨病灶常继发病理性骨折,新鲜骨折本身会引起FDG摄取增高,分析图像时测量到的SUV值受肿瘤组织本身和继发性骨折的双重影响,故FDG摄取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SUVmax及与SUVmean相关的TLG并不能作为预测SBP预后不良的指标。

虽然目前SBP向MM进展和转化的过程依然不明了,本研究也并未发现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但18F-FDG-PET/CT能更好地显示病灶体积和反映代谢活性,可能在预后评估中起到一定作用;高MTV水平可能与肿瘤进展为MM有关,对于高MTV水平SBP患者可能需要给予更多临床关注及积极干预,以尽量延缓肿瘤向MM进展。

猜你喜欢

轻链浆细胞电泳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6a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及红细胞沉降率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关系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两种新型聚丙烯酰胺电泳胶电泳特性及保质期研究*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免疫固定电泳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评价
浅谈电泳缩孔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经验
尿轻链κ和NAG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