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中的政治意涵探讨

2019-12-19郭洁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6期
关键词:执政者意涵文人

郭洁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4

如果站在历史演变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种文学形式的产生和消亡,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政治变化作为支撑。从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再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学表现形式,例如唐朝的诗、宋朝的词,而在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内容和形式的背后,无不蕴含着政治形势的变革。因此,以文学为镜,探究背后深刻的政治意涵,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

1 历史激变对于文学形式变化的影响探究

伊格尔顿曾经说过,但凡出现重大的历史变革,相应的,文学作为政治的直观反映,往往也会出现形式和内容上的重大变化[1]。譬如在我国古代汉朝和曹魏交替的这段时间内,当时的文学形式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表达的手法还是整体的文章体式,都逐渐的从原本的繁杂,转变到了后期的简洁。而这背后就与当时的政治变化有着极大的关联。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魏晋时期崇尚刑罚,而汉朝时期注重经术。在执政者的执政风格有所变化的前提下,人们的思想也会逐渐发生转变,而思想的转变也会逐渐体现在文学当中。刑罚使得人们变得更加谨言慎行,那么相应的,文学的形式也会变得日益精炼而非冗杂。另一个原因,是执政者的个人偏好,比如说汉灵帝崇尚奢靡,那么相应的,文人的行文风格也会趋于华丽。由此可见,在每一种文学形式的流行与消失背后,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意涵。不管是执政者执政手段和风格的变化,还是执政者个人偏好的变化,不会对文人的思想以及其创作出来的文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王瑶先生就曾经探究过魏晋时期文学体裁和形式背后的政治原因。他指出,由于在汉朝和魏晋的交替时期,执政者十分关注选拔人才这一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社会上也逐渐开始流行识鉴人物的风潮,也就是所谓的“名检”。而这一内容,又对当时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深远影响。

2 身份政治对于文学形式变化的影响探究

除了较为激烈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历史上的文学形式变革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那就是身份政治的变化。而这一因素之所以能够对文学形式产生不容小视的影响,究其本质,是因为文学形式本身就与其创作者的身份之间存在着深度的关联。也就是说,不管是文学的内容还是文学的形式、体裁,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显现出其创作者本身的身份、地位。五言诗的兴起与繁荣,就与汉魏交替这段时间内文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许多史料当中发现,在东汉后期,有一批宦游文人,逐渐出现在了民间。他们和传统的儒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他们也不是所谓的“辞赋之士”。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五言诗这种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学体裁,才能够得以繁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正是在文人趣味和他们身份政治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五言诗才得以产生。

而这里所指的“文人”,和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阶层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实际上,这里的文人,代表的是部分士大夫阶层成员,在东汉中期和后期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身份。也正是这种新的身份,使得传统的诗词歌赋开始成为了表达个人情绪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用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亦或是歌颂政绩的。也正因此,文学的形式才得以创新。

在此之前,文人的身份更多的是附属于统治者的,例如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文人,他们的写作目的,都是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因此,他们也可以被称为“宫廷文人”。但也正因此,文学缺乏足够的个人意识,也缺乏相应的自主性,而仅仅只是官方意识的附庸[2]。而直到东汉中叶,诸如张衡、秦嘉等这一批文人的出现,才使得文学的形式得以转变。他们赋予文学一个人的情绪和生命力,他们开始转变成为民间文人。而此时的文学,也开始成为民间文学。不管是离愁、喜悦还是悲哀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出来。而此时文学背后的创作者的身份,也开始从政治家,转变成为更为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的文学家。

因此,此时所流行的文学体裁五言诗,相比于之前的四言诗,则更加具备“人情味”。而这种“人情味”,显然是之前的四言诗所不具备的。明朝的许学夷曾经说过,魏汉时期的五言诗,因为创作者的出发点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感情,因此往往能够打动读者,显现出独特的深情以及美感。而这一说法,就是对五言诗的“人情味”和“滋味”的最好诠释。究其本质,五言诗的产生,不仅可以追溯到张衡、秦嘉等文人身上,同时,还可以追溯到曹操、曹植等人身上,更可以追溯到“建安七子”这些文人身上[3]。因为这是这些文人独创的情感表达方式,才赋予了五言诗以独特的生命力。也正因此,五言诗和四言诗之间的区别,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体裁上的区别了,而上升到了审美范畴的高度上,而背后的支撑,更深刻的,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意涵、身份政治的转变。四言诗作为传统的士大夫表达自身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背后承载的,更多是传统的政治意味。而五言诗则不同,它作为文人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器具,契合了文人的精神需求,也将文学的审美水平,拔擢到了另一个高度上。

3 结语

文学形式的转变和政治内容之间的转变相互影响,相互显现。而通过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转变,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背后政治思想的转变。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有着个人抒情达意的功能,更有着显现历史的作用,其后的政治意涵,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地探究。并以此来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变迁的理解。

猜你喜欢

执政者意涵文人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规执政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雨来了
反腐败:“重点查处”≠“只能查处”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听说,陈意涵充满了正量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