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析

2019-12-18姜静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观现实意义民族

姜静

(中共仁怀市委党校,贵州 仁怀 564500)

前言:传统文化由文明演化、汇集而成,能够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习近平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长期探索,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观,加以分析有利于文化发展和习近平思想解读。

一、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经历了我国发展的多个时期,建国后早期的贫穷落后,到现代国家的富强文明,沧海桑田式的变迁中,文化也出现了很多层面的变更,这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基础。21世纪以来,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多,各类外来文化进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出现了融合和冲突,这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形成的直接条件。如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民族团结、国家发展,习近平对此高度赞同,执政以来坚持通过扶贫、社会基础建设等方式,使各民族的团结达到空前的高度。而西方竞争文化引入后,习近平在尊重其价值的同时,仍重视我国传统的帮扶文化,谋求国家发展,也重视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倡议,将我国文化和发展成就推向世界。这是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深入理解的集中体现。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习近平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之一,也是我国民众精神追求的体现,是我国现代文化竞争力的保证,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习近平认为,传统文化经历5000年积淀而成,社会主义制度则与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几乎完全契合,也只有适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指导我国迈向现代化,这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相关。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民主、强调团结,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较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而言的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优越性的集中呈现,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相同。千百年的沉淀,则使我国传统文化与民众精神不可分割、紧密相连,如我国的“民俗文化”,舞龙、舞狮等寓意美好团结,习近平积极号召各地通过文化活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对我国民众精神追求的肯定和鼓舞。

我国现代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同样需要来自传统文化的支持。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1]。”对相关内容进行解析,不难发现,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传统文化观的高超价值,早已超脱文艺工作的小范畴,更多的体现在我国乃至整合中华文化的层面。文化软实力的增加,本质上是我国文化优越性的体现,是我国保持自信、保持自我发展动力、修复历史创伤、持续发展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不竭动力源泉。与此同时,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中的思想元素,也为我国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习近平重视文化,但也号召文化的与时俱进而非故步自封,这对我国文化乃至社会进步均具有高超的指导价值。

文化创新发展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现实意义所在,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曾作出重要论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习近平对待文化的态度,正如其对待国家和民族复兴,以高度清晰的认知、伟大政治家的责任感为基础,这也正是我国现代文化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基本要求。文化自信、文化繁荣的基础,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国文化、建设文化、睦邻友好文化、交流文化等,既是我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表现,也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习近平经过长期深入的思索分析,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予以表达,则使我国现代文化事业获取了更明确的思想指导,对我国文化自信、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综上,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具有高超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对我国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受到文化变迁的直接影响。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我国文化实力提升、文化创新发展等各方各面,这也是其现实意义所在,需积极贯彻。

猜你喜欢

文化观现实意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