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18于敏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员教研

于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是学校的重要使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两个轮子,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高水平院校的保障。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的基层单位,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必须要由教研室来完成。要抓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研室工作,而抓好教研室工作必须有一个敬业奉献的教研室主任。充分认识教研室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职院校教研管理现状

(一)对高职院校教研管理的目标认识不足

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教育偏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它的教研目标就是培养技术人才,知识的讲授以能用为度,以实用为本。很多高职院校对这个目标认识不足,甚至忽略了这个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灵活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社会价值不能实现。此外,教育者不够重视教研管理,对教研的关注度不够,让教研工作滞留在原地,没有突破性发展。

(二)教研室的资源不足

一是没有教研管理创新团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靠近,很多教育工作者不能社会发展的脚步,创新教学模式,制约了知识的有效传播;而是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是有相互关系的,但实际教学中,各院的独立性很强,同校院系内部之间教研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不同学校之间的教研工作联系更少,队伍整合比较困难,学科交叉合作很难,教研资源共享几乎不可能;三是硬件软件资源缺乏,要推动教研创新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撑,因为硬件设施是必要的。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要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必须进行项目研究,这就需要很独特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

(三)教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不一致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其教研管理的目标认识不足,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根据一些教研成果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教研管理仅存在学校中,没有很强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使得教育工作者缺乏探索教研管理的热情,不具备时代和先进性。

二、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教研管理理念的创新

教研管理理念是根本,先进教研观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才能带动教学的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区别,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教研管理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其次,要敢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研管理模式,如教师和学生同住一栋楼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技能交流等;再次,要以专业为核心,突出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引导性作用。最后,坚持“以生为本”,突出“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

(二)成立区域研训中心

为进一步增强全区教研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区内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搭建教师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大教研及培训力度,大面积提高教研工作质量,成立区域研训中心,广泛开展教研活动。

(三)教研员积极投身课改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的实用化目标,教研员要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一是教研员做好课改实践的研究者,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课改,教研员要弱化事务性工作,加强课改实践的研究。增强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加大研究的“含金量”,研究的问题应尽量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二是积极推动课改实践,在教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让参与者成为课改实践的体验者。教研员应该培养这样一批教师团队,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学生的体验,用良好的反响带动课改实践的进一步完善。

(四)教研和科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高职院校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教师实现教学科研的互动,在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同时,引发发知识的创新,带动科研。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从而反哺教学。在办学实践中,教学和科研往往是既统一,又矛盾,需要我们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追求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统一,防止一些教师只上科课,不搞科研,或只搞科研,不上课的极端现象。

(五)构建多元教研网络

加强校内院系教研管理者和校外教研管理者的横向联系,把已往的单一教研点扩展成教研网络,以便最大程度实现经验共享和资源共享。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高职院校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抓住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校教研管理发展的组织形式,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教研管理的创新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做贡献。

(六)完善教研活动考核制度

完善教师教研活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教研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激励措施、监控办法、考核与评价体系,同时适当给予经费支持,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为使教研管理走上正规化、科学化轨道,高职院校领导要充分调研,多听取教师、学生等主要受益者的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完善各种教研制度。

总之,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目的促进教研活动改革,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引导和组织老师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利用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改革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员教研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关于教研员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的报告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趣闻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