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

2019-12-18丁丽娜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丁丽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前言: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开展的一种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工作岗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是如今高职教育有效实施的一种教育措施。工匠精神不仅代表的是专业精神,也是能力和表征的体现。在高职院校中,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可以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道德水准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将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结合,可以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劳动和资源优势,已经进入了制造大国的行列中。但是,我国与先进的制造之间依据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实现制造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就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技术人才,不仅要将其专业技术能力提高,也要实现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若想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就不能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忽视,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精神培养以及道德素养,才有助于我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想要保证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就要积极的进行思政教育,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逐渐树立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观念,进而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主动的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1]。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融合,可以保证高职特色工匠精神课堂的创建,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经典的工匠精神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定期的为学生组织有关于工匠精神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叙述,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达和交流,保证思政课堂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高职院校学生主要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这样的方式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便捷性,但不适用于传统的思政课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加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为学生构建微课堂,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微课堂是线上自学的模式之一[2]。通过微课堂的构建,可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创建的班级群,为学生推送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的观看,与教师实现线上的实时交互。在思政教育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符的微课程,通过个性化教学,更加高效的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不断发展。

(二)拓展思政教育职能

在如今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对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依旧将重点放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样的层面,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十分关注。这样开展学生的思政教学并没有问题,但是,并没有考虑职业院校的实际需要。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3]。在职业院校中,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职业技能。在思政教育中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才能够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缘故,总是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国家正处于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与职业精神。想要达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就要将思政教育的职能拓展,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还要学生使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有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挥,促进学生向更好的自己发展,取得更高的成就。

(三)提高学生职业认知

在以前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更多的是将学生培养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但是,高职院校更注重将学生培养为适应岗位的人才,并没有帮助学生树立个人职业的追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目标并不明确,很容易产生惰性心理以及自满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职业目标并不远大,依据自己的目标定位找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尤为不利。为了更好的将工匠精神引入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开展对学生职业认知与职业理想方面的教育。每位学生的职业追求都要置于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国家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并达成共识。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要将工匠精益求精和坚持专注的精神不断的为学生渗透,使学生树立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促使学生不断的坚持和努力,让学生不断保持前进的发展方向。

(四)加强校园企业合作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培养过程中,若是仅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习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学校也可以定期的邀请行业中的精英,让其走进思政课堂,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前的最新形势。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发挥,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基,保证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结论:在高职院校中,将工匠精神培养和思政教育融合,可以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备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拓展思政教育职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加强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种种有效的措施,保证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