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9-12-18唐禹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红色民族资源

唐禹

(四川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要求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追求民族解放、民族繁荣和人民幸福而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它们是物质形态、信息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我们应当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从最初的“扶贫开发”逐步发展到一个涵盖经济、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研究领域。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教育之间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多少都会涉及到红色文化的实体或相关概念,能够把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传承可以凸显出来,红色文化在党和团的活动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运用用体现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各个方面。但是,红色文化在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中的体现、教学和传承过于随意,红色文化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中“以天为本”的随机事件。课程体系、文化活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相对来说都比较独立,不能达到互补和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充足的高校,它们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独树一帜。红色文化全面融入课程系统和学校建设,设立相关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丰硕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整体分布不均。

三、民族地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探究

针对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全面、对红色文化资源不敏感、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兴趣等共性问题,少数民族地区高效率的教师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设“学校历史知识多少”的专门栏目。向学生教授学校自建校以来到最后定居汶川县水磨古镇,使学校历史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更丰富多彩。大多数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些学生说,这一部分引起了他们对探索学校历史的兴趣,并开始对我们学校的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独立研究。此外,还应利用假期政治作业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参观周围的红色文化资源,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度和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活动中,学校互联网媒体平台上线“学校一点红”栏目,由辅导员牵头,成立专门负责的特殊学生团队,学生分组摄制相关视频、讲党史、讲红色故事、介绍家乡红色文化风景区。随着栏的不断推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进行自主教育指导,把看似古板的“历史课程”变为网上“历史知识的竞赛”和“家乡红色资源介绍会”。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加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教学互动当中来。

四、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

所谓认同感是指人某一理念或者事件的价值认同。对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是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前提与目的。与此同时,在不少当代大学生的眼里,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意义比较浅层,把以往的生活环境与现今的生活环境相对比,在不少当代大学生们的脑海中,红色文化资源所内涵的诸如“中国以前所遭受的苦难”等情境只是一种符号表达,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当代大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会。“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红色文化资源所内涵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真诚奉献、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等精神内核,是在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能忘却的精神动力。因此,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首先应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程度比较高,在选择、评价和接纳文化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故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行为特征,从而明晰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融合“线上”+“线下”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品牌效应

新时代是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不仅仅是工具,也是生活中的“肢体”。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不能离开“互联网+”的思维。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应融合“线上”+“线下”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实现最大化。就“线上”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而言,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微信、博客、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的灵活性,克服不少大学生注意力薄弱和认识碎片化的不足,实现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的“随时性”和“随地性”。

(三)设立红色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

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育长效机制和考评制度。一方面,在教育制度建设上,民族地区高校应制定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方案。在教育设计上,应按照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以“选课”的方式让新时代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采用年级递进与内容深度挖掘的形式进行有目的性的系统教育;在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党员教师、学生干部等师生的红色文化的培训,鼓励他们在其所在的党(团)支部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活动,如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定期对红色人物进行深入学习等。

五、结语

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开发、新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大学生全面接触红色文化熏陶环境,完成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结合。同时,教育主体从教师转到学生,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学校为出发点,不断深化红色文化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红色民族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