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9-12-18周湘华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药学设置岗位

周湘华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我国医学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既包括新兴的服务业态,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医药卫生这一传统的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正经历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变革,形成独特的现代医药服务产业。高技能人才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药学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药学教学是大众化教育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辅助实践教学。药学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受专业分类的影响。不同的高职院校基于学科特征与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同时,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区域相结合,体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目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突出问题是对化学重视,对医学重视不够;对实验重视,对实践重视不够;对技术重视,对人文重视不够。药学专业的教学以药物为重点,对基于医患为主线的医药结合教育重视不够,造成了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存在不足,比如缺乏生物医学与临床实践技能;选择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低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1)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具有主体性、文化性、素质性、终身性的特征。充分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与时代特征结合,确立符合我国医药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类型以及层次。培养目标具有国家、学校、教育类型三个维度的意义。首先,高等职业教育要能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其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及专业结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匠工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要能够适应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实际技术水平的需求。(3)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是关键,目前,随着技术革新和经济转型的加快,职业界限日趋模糊。在课程设置之前必须进行职业调研分析。专业设置要与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现状等外部因素结合,才能保证专业设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基于对我国医药健康形势分析,我校新增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三、高职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急需大量的应用创新技能型专业人才,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说明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正确方向,也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具体的岗位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此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实行师资互聘,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锻炼,定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药剂生产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药学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高职药学专业教育一直受到传统的“化学”模式的影响,药学课程设置中对化学方面课程的设置比较重,对医学类课程以及人文类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欠缺医学知识、药学服务技能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基于此,从基层医疗机构、社会药房等对于药学人才的要求出发,对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等的培养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和学生职业取向、新医改的要求相结合,对能够满足岗位要求的药学人才进行培养,对服务于基层的高职药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构建。高职院校新药学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之中,对化学类课程的比例给以适当的减少,对医学类课程、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增加。对涵盖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在内的药学服务课程群进行构建。不断优化药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实现药学教学内容和基层药学服务岗位的紧密联系。对于药理学课程而言,教学内容涵盖了药物在人体内的过程、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构效关系、不良反应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和基层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内容,比如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等内容,简化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人体内的过程等内容。对于药学课程的人文类课程设置方面,以药事管理与法规作为根本,对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比例增加,使高职院校药学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注重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培养

根据药学专业办学目标和定位,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专业课程教学按医院、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即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增加校内外实训,实训教学过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工学交替,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药学服务特色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仁爱为本、服务为先的意识。高职院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需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使其尊重与关爱服务对象。

(四)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

1.课程设立。药学专业课程设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支撑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建立了以药学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2.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我校针对学生毕业后能够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以考促学”,教学内容以执业药师考试内容为主线。3.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中,突出技术技能的实用性、社会性,提高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实践达标教学标准。成立互动实训室、模拟实训间,创建与岗位融和的实训环境。

(五)健全人才培养和需求反馈体系

在校内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效果反馈,形成督导组现场听课、学生的网络问卷、行业专家座谈多维度的开放式教学评价方式,及时纠正教学偏差;关注行业新动态和国家政策,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态势;遴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作为调研对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增加校企互动;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等人才需求反馈机制,毕业生反馈信息包括就业岗位分布、岗位适应能力、个人升职空间、工作及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企业反馈信息包括岗位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前景评价和同类学生优劣评价等;完善专业调研途径与方法,及时收集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信息,获悉新技术、新岗位、新标准、新知识、新能力等,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结语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内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校外社会服务能力等不断结合,使药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服务、实践相融合,从而使高职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药学设置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