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期内,学生资助助力学生成长

2019-12-18章娟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章娟

(江西省新余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其中还包括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措施,庄严承诺不让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境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常规的资助体系,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贫困学生的发生、发展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贫困生的帮扶工作趋于停滞。相反,这样的发展趋势更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根据校园环境,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经济帮扶政策,在解决学生生活资金等问题的同时,更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始终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帮扶原则,缓解贫困学生内心的心理压力,促进这些家境特殊的大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下去。除了要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还要为他们缓解学习、情感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高校校园环境。高校资助工作对高校贫困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贫困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推进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建立扎实合理的捐资助学体系,多方培养、谋求创新,从而将高校贫困生的捐助帮扶工作做到最佳。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的瓶颈问题

(一)资助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考生不知道高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又未入学期间为学费住宿费等一筹莫展甚至辍学。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了解国家资助体系由多种形式组成,导致他们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资助。

(二)经济困难程度鉴定标准不够科学

评定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校的评定首先依靠《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据了解,部分《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相关数据可以由学生本人或家庭成员随意填写,家庭所在的乡镇或街道民政/行政部门无须经过验证即可直接盖章,导致表上数据的真实度有待考究。虽然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谈心谈话或实地走访来进一步确认学生的困难程度,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9月开始申请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这么短的阶段开展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这就可能导致各项资助未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有失公允。

(三)资助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某些资助资源(如国家助学金)一般以下发固定指标的形式来分配,具体下发指标的数量常常以学生总量为基数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会导致部分高校或者院系指标过于宽裕或者名额不足,指标过于宽裕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不困难也能成功申请,名额不足的情况下未能全面覆盖到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

(四)贷款的还款约束力不够严格

校园地助学贷款学生毕业离校前必须签署还款承诺书,进入还款期后,银行根据还款计划自动扣款,如果金额不足造成划扣失败,系统将对其拖欠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而影响个人在金融机构申请信用卡和贷款。这种约束对还款意识低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

鉴于资助工作的特殊性,在被资助工作的认定上,我国要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程序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例如,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资料收集库、实现平台化贫困生认定资格审核。对受资助学生的认定除了凭借户籍地所开出的贫困证明,还有家庭收入相关资料证明,并将最终的贫困认定纳入日常生活情况、绩效考核、学业证明等信息中。除此以外,还要对学生所申报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特别是要走入贫困大学生的内心,让高校资助工作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确保学生资助工作高效、顺利的进行。

(二)适当增进学生资助名额

面对名额不足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采取拓宽捐资助学项目的策略,联合爱心企业、慈善机构等资助机构,设立专业的多向资助系统。相关工作者要结合地区特点,不断开拓社会“捐资助学”新模式,逐步改变高校学生资助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形式。积极发动当地慈善机构,推行“长期性”和“常态化”的捐资助学工作。例如,联系爱心机构为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长期性的帮扶,提供大学时期每学年的生活费、学费等,鼓励贫困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捐助体系。同时,在学生名额、资金的分配上,要采取民主投票、张榜公示等方法,将最终的结果公开化,使高校捐助中的资金分配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

(三)强化贫困学生心理帮扶

高校的主要作用是“教书育人”,学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对学生心理教育上的帮扶同样是学生资助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除了要满足学生的经济需求,还要通过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学生自立、自爱、自强。使高校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辅导员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同时,聘用一些贫困学生作为图书管理员、仓库保管等校务工作的负责者,借此鼓励他们勤工俭学,找准自己人生的定位。不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资金援助的问题,消除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困扰,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人生。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的改革推进,资助工作也会面临新形势的新挑战。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也必须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反思和创新,逐步提升资助工作层次、拓展资助工作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从而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时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