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漫谈

2019-12-18付建广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歌谣儿歌儿童

付建广

(河北省顺平县蒲阳镇永录幼儿园,河北 顺平 072250)

一首好听的儿歌,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儿歌以短小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情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语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有优美的节奏,是适合儿童歌唱吟诵的韵体作品。

儿歌是儿童歌谣的简称,属于民间歌谣的范畴,可以这么说,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也就出现了人们口头创作的儿歌,如"劳动号子、摇篮曲"等。这些民间口头歌谣对现代儿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婴儿还不会说话时,他们在摇篮里或成人的怀抱里,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歌谣的内容可以是他们不理解的,但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他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作为一种最早出现的文学作品,儿歌自有它本身独特的魅力。

一、魅力表现

(一)结构紧凑完整,不枝不蔓。儿歌结构清晰,紧凑完整,靠线性思维联系在一起。如传统儿歌《搬米》: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二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这首儿歌没有任何跌宕起伏,一直是"搬米",按照蚂蚁数量来展开情节。再如"花盆妈妈,抱个娃娃,娃娃咧开嘴儿笑,开出一朵小红花",由最下面的花盆到最上面开出的花儿,线索非常清晰,易于把握。

(二)内容丰富多彩。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为题材。有介绍周围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形象、习性和功用的,如最为幼儿所熟悉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如《四季歌》"春天到,桃花开,杨柳树儿轻轻摇;夏天到,知了叫,小荷露出尖尖角……";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如《干净》"鼻涕擦干净,指甲剪干净,脸儿洗干净,妈妈和我亲一亲……";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如《七个阿姨来摘果》、《十个数字歌》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有趣的情节、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出来的,易于幼儿接受和引起学习的兴趣,对发展儿童的思维、想象和语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语言简练、形象。儿歌简短明快,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因此儿歌常常会把深刻的教育意义寓于短短的诗句中,使幼儿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巧妙地让幼该学习什么等。培养幼儿的首选情操,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如《小刺猬》"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一瞧,不是小刺猬,原来是一个小娃娃",作品用夸张的手法,先把不理发的小孩比作手发杂生的"小刺猬"等理完了发,才变出一个清洁整齐的"小娃娃",短短几句,使幼儿在欢快的笑声中受到要"勤理发,爱清洁,讲卫生"的教育;另外,重叠句式和像声词的运用,更使儿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使儿歌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更加丰满。如"弯弯月,弯弯刀,弯弯河边去割青草,青蛙见了'咯咯'笑,眨眨眼,弓弓腰,放开喉咙'呱呱'叫……"

二、儿歌的作用

(一)愉悦儿童,培养审美情趣。就儿歌来说,大多格调欢快,内容形式幽默,儿歌念唱时得到极大的快乐。儿歌优美的语句、节奏和韵律,能培养儿童最初的美感。如"小姑娘,会做饭;拿小瓢,舀白面。舀了白面做啥饭?擀面条,打鸡蛋,面要擀的纸样薄,面条切成一根线,下到锅里滴溜转,盛到碗里莲花瓣"。把小姑娘做面条的过程写的生动、形象,不论是词汇还是节奏都充满美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矫正语音,促进语言连贯性。婴幼儿开始接受声乐美的浇灌和陶冶,从感官和知识的零点起步,儿歌可以对婴儿的口部器官以诱导作用,使他逐渐学会连续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而绕口令,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发音,还能帮助他们学习说话。它的特点是把一些发音易混淆的双声、叠韵字或同声同韵而不同调的字,巧妙地连缀成具有一定意义的韵文,儿童朗诵时感到十分有趣,乐此不疲,不知不觉中唇舌齿腭等发音部位和口型变化都得到锻炼。如我国流传极广的一个绕口令: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四是四十四。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饶有趣味,因而儿童怀有强烈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学会正确的发音,掌握数个单词。

儿童在学习儿歌时无疑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好的儿歌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规范,可为儿童提供使用语言的良好范例。语言连贯性的发展是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幼儿语言连贯性差缺少表达式的独白语言,儿歌在培养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反复吟唱有简单情节、充满趣味的儿歌,能促进其语言思维的发展。

(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通过儿歌,婴儿对他首先发现的混浊的、模糊的环境逐渐加以区别,组织成一种秩序,发展成一种初级结构以应付当前环境的变化,并为更高的发展以有力的指导。有些儿歌含有各类丰富的知识,如我们下面要讲的谜语就包含对事物、外形及特征的认识。有的知识性儿歌,先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的生理构造和功能,引导儿童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简单事物,引起观察的兴趣:

小眼儿看景致儿,小鼻子闻香气儿,

小耳朵听好音儿,小嘴儿吃玫瑰儿。

儿歌大都先就儿童本身指点为歌,渐及身外之物。如《手指歌》:

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

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有一类儿歌,描述事物的属性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阐发一些为儿童所接受的联想,开始认识小小的世界。

狼来?钻洞了;洞来?草塞了;

草来?牛吃了;牛来?上山了;

山来?雪盖了;雪来?化水了;

水来?调泥了;泥来?砌墙了!

随着婴幼儿年龄增长,这种认识自己的儿歌渐渐有了更为丰富的丰容。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欢。儿歌对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语言,特别是对语音和语感的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和幼儿家长,要充分认识"儿歌"独特的教育魅力,巧妙利用这一文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歌谣儿歌儿童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睡觉儿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