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9-12-18周红艳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朝代历史素养

周红艳

(重庆市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重庆 巫山 404700)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传承与发展更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无数知识与哲理等待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历史不仅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肩上还担负着传承文化素养,实现文化创新的重大使命。对国家文化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推动作用。多数教师受传统观念中的常规教学方法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仅对课本知识点进行讲解,往往忽略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历史课程中文化知识附带的相关情感和价值观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这一方式在学生历史素养养成和发展方面存在消极影响。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注重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历史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真谛。

一、在历史朝代的更迭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初中历史的学习中,理清时间线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朝代更迭和历史事件数目众多,在没有清楚事件发展顺序的情况下,很难完全掌握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并通过一些办法及时解决。可以尝试让学生学会代入思考,将自身带入所学内容的朝代,体会不同时空下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意识形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等领域的繁盛兴衰体会不同朝代的变革,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立体概念,在思想上与书本中冰冷、陌生的历史事件知识产生共鸣,理清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最后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在学到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上一节课刚讲过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前两者朝代相同,并与隋朝分属两个朝代。前一节课主要讲述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前期发展迅速,后期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实行残暴统治,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才有了各地起义的发生,以及唐朝统治者结束各地分战,吸取经验教训采取利民政策,紧接着就开创了“贞观之治”以及之后的“开元盛世”。在类比推论和对比教学中,学生能在认清异同点的基础上,了解朝代统治方式随朝代基本社会情况、时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不同社会背景和大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历史事件。在代入教学中,学生能学会在不同层面和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在事件梳理中帮助学生理清时间线,树立空间和时间观念。因此,针对朝代更迭和历史事件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和必要性,教师应该采取教学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二、在史料的探究辨析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历史知识的学习方面,如果引用历史资料佐证书本上关于历史知识的观点,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标准和规则,指导学生将同类史料对比互证,既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深层次地挖掘和探寻历史资料的真正价值。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学生较难理解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思想,墨家学派提倡“兼爱”、“非攻”等观念,相应事件的发生顺序也很难完全对应上,在采用史料列举教学后,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等了解和学习儒家和墨家核心思想的差异。基于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应用史料协同教学,在列举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明辨真伪的能力,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和整体知识结构的利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历史事件基于历史背景产生,让相关历史现象得以解释,教师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习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通过历史信息的获取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学习“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雨中耕作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询问学生画中人物、动作、景色等,通过学生回答,既能加深学生对唐朝经济繁荣,尤其在农业技术方面特别发达的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在图片中找出更多当时社会现象的映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处处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基于此,在真实历史事件中,有较多信息隐藏在细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探寻历史事件的价值,再与课堂学习内容相互印证与整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在历史素养培养中实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结束语

由此可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历史核心素质的培养,既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又符合教学的核心发展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创新与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科目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总体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朝代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猜朝代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