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应有“大语文”教学观

2019-12-18陈俊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大语文课本课外阅读

陈俊

(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中心校,四川 威远 642458)

今天,许多语文教师仍停留在“小语文”教学上,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学完教科书上的课文,把书本知识教过手,学生能考出不错的分数,就算把语文教好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知识大爆炸的现实,随着高考、中考制度的改革,如果小学语文教学故步自封,仍只是依赖那薄薄的几本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是不能充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基,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大语文”教学观。简单地说,就是不再把语文课仅仅当做一种工具课,而是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学习语文的态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方式,把语文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灵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语文是情智双修的学科。大语文教学观就是要在教学中具有大教材观、大教法观、大课堂观和大阅读观。

一、大教材观

大教材观,就是语文教师应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开展教学。它不是贬低和排斥课本,而是以课本为主导,做到触类旁通,做好知识迁移,围绕课本有选择地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极大好处,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教材”可以是报刊、杂志、影视,或者大小部头的小说,乃至古今中外的不朽篇章,它能让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丰富起来。

为了贯彻这种大教材观,我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拥有“四本教辅”:一本语文工具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一本周记(培养写作能力)、一套课本同步资料(加深教材理解能力)、一份报纸(拓宽阅读能力)。我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后,还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即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做好句段摘抄);每周看一本高品位杂志(《读者》或《散文》);每周写一篇周记(随感或美文点评);每周练一版楷书字。我在所教班级还建立了“图书角”,存有几十上百册书刊供学生阅读。这些书,大多是师生捐存的。为了让学生爱护书籍,我在班上开展了每两周一次的“拍读活动”,让想看书的学生参与拍读,如一本书几人争着看,以拍价高者先读。这样既能让捐书的学生得到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也能用这些拍读款或学生捐款从书店和旧书摊上购买一些书刊充实图书角。这样一来,学生阅读兴趣倍增,既开阔了知识面,也充实了课余生活。

二、大课堂观

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真正的大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课堂内外不分主次,相辅相成。语文老师除把握好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校园、家庭和社会这些大课堂中。今天,许多老师主张“跳出课堂教语文”,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课堂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做到语文学与用的结合。

我在教学中常把课堂结构分成三部分:课前三分钟,着重检查和训练学生听说读能力,分小组或值日生完成;课中半小时,着重课文的有效互动教学,读“厚”读“快”读“宽”;小结五分钟,着重课文内容德育美育的延伸与写作技巧、方法的拓展,把课文中积极的思想内容推荐给学生作为作文素材。

为拓宽学生视野,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教室黑板报、手抄报等渠道进行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书法、作文、读书等兴趣小组,举办或参与朗读、演讲、辩论、春秋乡村游等活动,把语文学习从教室内拓展到校园、街道和乡村。

三、大教法观

所谓“大教法”观,就是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少些“主义”与“法、性”,多些灵活具体的操作,培养好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杜绝“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写少;课本分析多,方法指导少;作业布置多,课外阅读少”的现状。大语文教学法,强调的是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注重课内外的联系。

我们尝试着打破学生从进校门到毕业这六年“从一而终”的跟师学习局面,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好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采用集体备课和“专题走教”等方式,落实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的研讨,取长补短,寻求规律,让有不同专长的老师对精研专题进行“轮教”,让一个班学生能同时享受到多位教师高质量的教学。

四、大阅读观

大阅读观实际上是新课程背景下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开放式教学法。除了要求学生对经典课文熟读成诵外,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教材选文虽是精挑万选的佳作,但它是精粮,就像人要营养均衡,身强体壮,必须做到精粗搭配一样。对相关课外读物的补充阅读,是必要的。当今是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很大一部分信息的来源都存在于课外书籍中。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全世界语文教育成功的经验。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课外阅读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小学生如能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能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好祖国语言文字;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把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我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后,就要求学生每天要有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把词句摘抄或读书笔记作为语文常态作业;每周评比班级“阅读之星”来激励学生;每周用一节课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等。

总之,从传统语文教学观转变为大语文教学观,其实是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有限的语文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已显落后,我们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把社会作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才能促进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大语文课本课外阅读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