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9-12-18肖宁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师应

肖宁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河北 永清 065600)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人们常说的“家国情怀”主要是一种对于共同事物的认同感,并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的基础内涵包括:家国同构、仁爱之情、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的实现路径:注重强调个人修养,深化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做到行孝尽忠,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以此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借助生活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

高中历史是描述并还原历史事件的一门课程,然而对于当代高中而言,教材中讲述的历史事件发展年代都相对久远,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共鸣感,又因为古今时代的差异较大,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更加精准地掌握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利于学科价值的有效发挥。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其二,设计生活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收集更多的生活素材与生活元素,加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城市发展等等热议话题的关注程度,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铺垫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深化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房屋多为土筑建筑,出行工具多为自行车,街道狭窄冗长;随后在为学生播放现下社会的发展情况: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道宽阔、高铁飞机,出行便利。最后,引导学生针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与现下的中国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进步、中国的成长,感受我党正确领导的重要性,给予学生强烈的自豪感,更好地提升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

二、借助巧设疑问,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巧设疑问,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加大典型课例的研究力度,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发展意识,引导并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中的典型课例,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及学生特点,恰当设计一些问题,指导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爱国情怀的奥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丝绸之路”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的学习兴趣。其次,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文明传承,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丝绸之路”的开辟精神,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再次,延伸教学内容,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凸显古代人民的聪颖智慧,提高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最后,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解疑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洋务运动发生时,清政府处于何种状况?其二,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其三,洋务运动的发生目标?其四,洋务运动有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考,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雄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收获更加优质的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三、借助历史故事,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

家国情怀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教育工作,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的讲解与引导,已经无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无法收获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让学生在了解英雄事迹的同时,感受他们的博大胸怀、优秀品质,提高家国情怀教育质量。其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影活动,坚定学生报效祖国的意愿,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共鸣感,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保障,是实现家国情怀有效渗透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以此收获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顺利变革。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师应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家国情怀(组诗)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