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策略

2019-12-18王海霞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肖邦阅读课绘本

王海霞

(甘肃省漳县武阳西街小学,甘肃 定西 748300)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定的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阅读课中,教师的作用一是要熟知教学目标,二是要做好课内外读物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小学生注意力涣散,又容易分心。加上本身词汇量又小,在阅读学习中,难免遇到对字句、语法内容不了解的情况,而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讲课,有些知识来不及讲解,这就容易让学生中途放弃阅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生词、字、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解释,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巩固练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不是来自内在的求知欲,而是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认同,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表现出对老师的不配合,或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消极懈怠。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策略

(一)设置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设置一些有益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讲解《多彩的春天》课文时,笔者使用了“找朋友”的游戏模式。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选一部分学生参加游戏,让学生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提问,一个组回答,比如A组提出小草是什么颜色的?B组就应该回答“碧绿的”,之后B组提问“原野里吹着温暖的什么”A组应该回答“春风”。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其实激发了学生们浏览课文的速度,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词汇的搭配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小学生的荣誉感也非常强,他们喜欢在竟赛中表现自己,在多次的比拼互动中,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这个时期,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否坚持长时间阅读的关键。阅读的黄金时间是清晨和晚上,笔者会让学生在早操后,大声进行课文朗读,在集体朗读时,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带动的,通过大声的朗读,学生会无形中提高对课文的喜爱度和理解度。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晨读成为笔者所带班级的特色。

(三)做好课外绘本阅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应以文字为主,重点在于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本身。所以,绘本其实是小学生的最佳课外阅读材料。绘本最大的特点是图画大于文字,让学生在品味大师的绘画中体味大于文字的生活体验,而且绘本中的文字也较简单,字数较少,学生结合着图片,非常容易建立阅读的自信心,也就有了不断摸索新绘本的勇气。同一本绘本,学生在每次翻开的时候也会有新的发现,这会给他们的阅读带来新鲜感,绘本的这些特点是普通的书本所达不到的,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多搜集优秀的绘本推荐给学生。

(四)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阅读,是通过文字解读作者的人生思考,学习知识,引发思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力。《多彩的春天》一文进行讲解后,笔者问学生都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看到了春天的温暖,有的学生感到了万物复苏的朝气蓬勃,有的学生怀念冬天的大雪,这些观念都是非常好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也将有自己更多的思考。阅读提升一个人的基础学习能力,而多动笔无疑可以巩固这样的能力,所以在一定的阅读练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心得感悟,也可以是日常所闻所见。虽然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但是,教师一定要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多练习、多运用,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五)教师要保持教学热情。文字是艺术的载体,教师在进行阅读时,如果对阅读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对教学工作没有热情,那么文字中承载的情感就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学工作持有热爱,对文字艺术有一定的领悟力,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做出积极的引导。

(六)全面接触文本,深化生本对话。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基于生本对话视角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接触文本,通过充分的自主预习,使其全面把握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心路历程和创作风格等,为阅读学习作好铺垫。这样才能够深化生本对话,使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音乐家肖邦由于革命起义失败,被迫离开祖国前往法国生活,后来因为肺结核客死他乡。在生命弥留之际,肖邦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这表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本,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包括肖邦的生平、时代背景和音乐作品等。学生了解到肖邦的祖国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大部分国土被当时的沙皇俄国侵占。生活在被欺凌、压迫的时代,肖邦内心满怀悲愤,被迫离开祖国,写下了《革命练习曲》。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初步的对话,在课堂上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从而为全面解读肖邦的形象作铺垫。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切课程的莫基石,打下良好的基石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而阅读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母语的语音、汉字、语法、行文要求等语文要素有了深刻的理解。

猜你喜欢

肖邦阅读课绘本
“钢琴诗人”肖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绘本
绘本
绘本
肖邦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