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游戏精神教学

2019-12-18孔德鸿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抱团夹角建构

孔德鸿

(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实验小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是儿童数学,因此需要用儿童的方式引领学习。用“游戏精神”观照小学数学教学,能舒展学生身心,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活力体验。以“游戏精神”观照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寻绎小学数学教学之本真。“游戏精神”是一种自成目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精神、一种不断生成精神、一种自我更新精神。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往往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本体性价值,学生在数学游戏性学习中体验到自由、快乐;二是工具性价值,学生能通过游戏,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感受、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方法。

一、蕴含“游戏精神”的场域建构

游戏,也就是一种群体之间的对话、交往。游戏之于儿童数学学习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有许多数学教学驱逐了游戏,虚化游戏、伪化游戏、窄化游戏的现象层出不穷。要让学生展开真正的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学习,首先需要进行教学场域的建构。通过场域建构,唤醒学生数学游戏内需,激活学生数学游戏潜质,助推学生数学游戏表达,让游戏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比如教师教学《位置与方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在学桌上滚乒乓球,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游戏性实验遭遇失败,学生没有体验到数学实验的成功,自然提不起数学实验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蕴含游戏精神,首先就要丰富游戏素材,对学生的数学游戏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比如,要精准规制学生实验的斜面的长度、坡度,以便提升数学实验的有效性;要精心选择可以滚动的物体,比如圆柱体杯子、皮球等。其次,要精心预设数学游戏流程,比如可以分别选择比30°小的夹角、30°夹角、介于30°到45°间的夹角、45°夹角、介于45°到60°间的夹角、60°夹角、介于60°到90°间的夹角、90°夹角等。再次,要对学生进行分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还可以让学生多次展开游戏性实验。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游戏化情境的打造,让学生自主、自觉、自由地活动。自由、快乐是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学习的底色、本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也不必要求学生神情庄重、表情木讷,而是要唤醒学生的游戏内需,敞开学生的游戏场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指向自觉自能。

二、蕴含“游戏精神”的活动建构

在希腊语中,“游戏”和“教育”的词根是相同的,都指称儿童活动。这表明,游戏与教育天然地契合,也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数学活动的真正展开。著名美学家席勒认为,“只有人,才展开真正的游戏;只有通过游戏,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在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全身心沉浸,形成一种思维勃发的运思状态,形成浚通思流的有序表达。有专家认为,当下的数学活动都显得太过“神圣”。太过“神圣”,数学活动的枯燥、乏味也就在所难免。充满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应当具有一种“玩味”,应当是“儿童味”与“数学味”的交织,应当成为抽象的“理性数学”与儿童具体形象“感性思考”间的桥梁。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具有规则性。比如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的时候,许多教师反复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但效果甚微。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室外,让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抱团游戏”活动。本班一共38人,首先是3人抱团,学生发现还剩下2个人没有团抱;然后是5人抱团,学生发现还剩下3个人没有团抱;接着,6个人、7个人……抱团。学生边游戏、边猜测,边猜测、边游戏。在不断的抱团游戏中,学生有了新发现:老师,剩下来的人数比抱团人数少;老师,如果每个团的人数多,剩下的人数可能会多些;老师,每个团的人数一定比总人数少,也可以是总人数……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游戏之于儿童,不仅是娱乐,更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最为自然、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在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才能展开真正的数学思考、探究。这里,游戏成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成为学生的生存方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蕴含游戏精神的活动,达成学生本质力量的充盈、舒展。

三、蕴含“游戏精神”的认知建构

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塑造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习本质、回归学生本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游戏的规则,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冥想、沉思、表达。换言之,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场域建构、活动建构,还要重视认知建构。认知建构,需要遵循学生的经验原点,需要塑造学生的活动伙伴,需要优化游戏的活动过程。蕴含“游戏精神”的认知建构,不仅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要注重催生学生的数学想象。通过认知建构,实现游戏的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蕴含“游戏精神”的认知建构,让数学教学不再机械呆板、生硬僵化、索然无味,而是充满智趣、充满情趣、充满韵趣。教学即游戏。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设计就是游戏设计。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应当从三年级学生立场出发,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成就感。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数学好玩”,更要求“玩好数学”。游戏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形式,它更是数学教学本身。在游戏中,学生充分地表达思想,享受着学习的愉悦。蕴含“游戏精神”的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与学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的内在统一,促进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猜你喜欢

抱团夹角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