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川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建议

2019-12-18杨仕元项树理王晶晶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雅安市培育农民

廖 妍 杨仕元 项树理 王晶晶

(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省雅安市 625000)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独立自主、流动开放、集约专业、高素质为主要特征,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群体[1-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助推我国农业尽快实现现代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3]。四川是农业大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笔者以四川省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资料收集、深入访谈、统计分析等方式,对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新型农民职业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其成效

1.1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1.1 制度体系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逐步推进,雅安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即“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机制,具体情况见图1。

1.1.2 培训体系

图1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雅安市建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准备、培训主体确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跟踪回访服务,具体培训体系流程见图2。

在培训准备上,培训对象按照条件标准层层筛选,为满足不同需求的农民,将专业分为经营、投资、技术三大类,并在每大类中设置不同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培训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业人才、“土专家”和“田秀才”等)组成,培训教材选用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编写的相关教材,也可按需编写教材;在培训实施上,以全脱产培训为主,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观摩学习”集中培训10~15 d的方式,同时强化对教学、基地及师资的管理。2014—2017年雅安市各区(县)培训机构汇总情况见表1。

表1 2014—2017年雅安市各区(县)培训机构汇总

1.1.3 培育模式

四川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涌现出了3种典型培育模式,即崇州“1+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广汉多主体联合带动型培育模式、新津“大园区+小业主”全程托管型培育模式[9]。

雅安市充分结合区域情况,形成了“活动课堂+能人带动+专家指导”“‘5+3’+‘3+1’+课堂+实训+参观”“政府主导+农民自愿+部门协作”3种培育模式。其中,“‘5+3’+‘3+1’+课堂+实训+参观”培育模式,是以“3+1”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为核心,确立“5+3”特殊优势产业格局,重点发展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畜(禽),积极发展雅蔬、雅椒、雅鱼。从事以上产业的农户,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可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群体,从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雅安市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做到整合农村资源进行大型农业生产,但由于其自然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因此可利用已成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形成“产业联盟帮扶”“能人带动”等多种多样的培育帮扶模式,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自愿+部门协作”培育模式。

1.1.4 认定管理

雅安市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采取市和县(区)分级负责、分级认定、分级管理的方式。市级新型职业农民,由雅安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从认定标准及条件、认定程序、退出机制三方面进行认定管理。县(区)级新型职业农民,由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管理,符合条件的人员自愿填写认定信息采集表,经当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初审盖章后,报县(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由县(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审核、建档立册、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及相关组织服务等认定事务。

1.1.5 政策扶持

雅安市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见图3。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2014—2018年期间,共投入资金1 253万元,各年份的资金投入情况见表2。

图3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

表2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1.2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

雅安市针对不同培育目标,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青年农场主、生产经营型农民、专业技能型农民、社会服务型农民四大类。据统计,2014—2016年期间,雅安市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 226人,其中获得认定证书的有1 622人,各类型的培育、认定人数见表3。2018年,雅安市政府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平衡发展专门从事加工、营销等专业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表3 2014—2016年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人数汇总

2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时间问题。每期培训的教学时间为10~15 d,由于时间较短,课程内容很难兼顾连续性和系统性,大部分农民不能消化所有所学知识,农民综合素养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二是资金缺乏[1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虽然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每年约有250余万元的补助资金,且雅安市政府还给予多项创业补助资金,但仍不够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总体费用。三是资金投入不平衡[11]。雅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实施“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但90%以上的资金都用在了教育培训环节,另外两个环节的资金支持乏力。四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刚启动时,大部分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参与热情度高,但由于培训效果不佳、农民对自身的认知不足、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导致后期主动参与培训的农民明显减少。

2.2 改进建议

2.2.1 拓宽培育面,优化培育思路

为解决教学时间短、培训效果差的问题,相关组织部门可尝试开展远程网络教育,并在乡镇或村中设置远程网络教育点,这样既能节约农民到市、县(区)参加培训来回路上的时间,又能降低农民及相关组织人员的吃、住、行等费用。为解决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雅安市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应在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准确把握创业方向和产业定位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还应在畜牧良种保护和发展、国土整治、环境保护、森林维护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

2.2.2 降低扶持门槛,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扶持资金有限、扶持门槛较高,新型职业农民难以享受到较好的扶持政策。因此,雅安市应在今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可适当降低扶持门槛,提高惠民政策的覆盖面,同时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政策、资金、土地流转等各方面给予不同的惠农措施,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优秀人才向农业流动,激励更多青年农民投身于农业发展。

2.2.3 招商引资,增加内生动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来源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扶持,增加内生动力才是关键,因此雅安市应采取必要的招商引资措施。雅安市要在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招商思路、拓宽招商渠道,实施精准招商、选商,引入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块头”项目,从而实现招商引资量和质的突破,营造双赢的局面。

2.2.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认识

针对后续自愿报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农民越来越少的现象,雅安市应提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让农民意识到新型职业农民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职业”的象征。同时,还要实施“回引工程”,让更多青壮年回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农业事业,确保雅安市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雅安市培育农民
雅安市体育社会组织调查与分析*
四川省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杨兴品对雅安市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1971—2017年雅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