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东征在石楼

2019-12-18高美红

山西青年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东征渡河陕北

高美红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一、东征前情—英明决策

1935年10月,中国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当时陕北作为陕甘苏区红军的根据地情况并不乐观,自然条件恶劣,敌我态势严峻,制约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军发展,因此红军发展方向和战略行动成为党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中央于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此次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制定了党的正确方针路线,作出了渡河东征决策。1936年2月17日发表《东征宣言》,18日举行东征誓师大会,随后开赴黄河沿岸,准备进行东征抗日。

二、渡河东征—转战山西

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和彭德怀正式下达了渡河命令。当晚8点,红一军团北沿绥德沟口、红十五军团南沿清涧河口同时渡河,冲破阎军防线,进入山西,开启伟大东征抗日。2月21日拂晓,红军围攻石楼城的战斗打响,毛泽东亲率红一方面军及红十五军团从石楼县辛关、老鸦关、转角镇、河口、贺家洼等渡口强渡黄河,击溃守军,到达石楼城下。

(一)指挥关上战役

据国民党《中华日报》记载:“红军渡过黄河后,红色政权在不到20天内就迅速蔓延到石楼全境。”红军入驻石楼后,毛泽东以石楼为根据地,指挥了关上、蓬门等战役。红一军团与晋绥军在关上村进行首次正面交锋,战斗之初,由于敌军装备十分精良,官兵受“反共”宣传很深,拼命抵抗,红军久攻不下。于是一师师长杨得志亲率部下冲到山下,指挥红一、红十三团,从左右两翼包围上去;一军团参谋长左权亦亲临前线指挥,命令直属工兵连冒着枪林弹雨进行爆破,终于在守敌宁国寺西南围墙炸开一道豁口,打了东渡以后的第一个胜仗。

(二)召开“晋西会议”

关上、蓬门大捷后,红军队伍坚持战斗扩大胜利果实。在这期间中央军委先后召开许多重要军事会议,研究部署红军下一步的战略行动。3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在孝义县上益千村(今属交口县)、石楼县罗村、四江村等地召开了“晋西会议”。会议对政治军事统战着重讨论,分析了华北局势,并指出抗日是党和红军的重要任务。晋西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政治军事思想,明确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战略方针。

(三)传唱诗词歌谣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据长征将士的回忆和学者的研究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一诗词写于石楼。2月20日晚,红军冲破敌军的封锁,21日红军东征渡河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满怀胜利的喜悦,渡河进入石楼境内,当晚留宿留村,3月1日至3月5日住在西卫村。在这期间,红军既取得渡河全面胜利,还取得东渡后第一个大战役——关上战役的胜利。在捷报频传的喜悦氛围下,毛泽东远眺壮丽河山,触景生情,诗意大发,创作出了《沁园春·雪》这一脍炙人口的诗词。至今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展示厅内仍展有该诗词。

2.陆定一的《红军东征歌》

东征红军除与阎锡山军队作战外,极度重视发挥政治优势,积极宣传抗日和不断发动群众。红军途经之处,政治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群众,通过标语、演戏和张贴布告等方式宣传抗日,唤醒人民抗日意识。时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陆定一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其代表性作品就是:《红军东征歌》。陆定一作为宣传部长,在战火连天中以诗歌为武器,既鼓励红军作战士气,同时也真实记载了红军东征的光辉革命历程。民谣《红军东征歌》贯穿于红军东征过程中,不断激励着红军前进步伐。

3.穷苦百姓的乡间歌谣

东征之前,反动派诬蔑抹黑红军,在群众中制造恐慌气氛,使的山西人民群众害怕红军。渡河后,红军不损坏老百姓的东西,并积极帮助乡亲们,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用真实行动粉碎敌人的反动虚假宣传。人民群众由衷拥护共产党领导。劳苦人民用自己的朴素语言编成民谣来赞美红军:二月初四天气晴,红军过河来东征;红军兄弟打得狠,顽军死的堆成垅;团长死在大庙中,族长撒腿往回奔;斗了地主和土豪,分了土地和粮食,穷苦百姓把身翻,跟上红军打日本。东征红军渡河不到二十天,红色政权就遍布石楼全境,石楼人民用陕北民歌的曲调唱着自己填上的词:红色政权遍满山,人民当家喜洋洋,赶走小鬼子,砸破酱(蒋)罐子,捣烂盐(阎)钵子,过个好日子。

三、红军东征—得失论述

(一)东征之得

1.完成扩红筹款任务,发展壮大红军队伍

红军长征锻炼了红军战士的坚定革命意志和必胜的革命信念,但长征造成红军人员极大折损,物资奇缺,要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显然较为困难。因此东征红军除了肩负与蒋介石、阎锡山军队军事上斗争的任务外,还兼任筹款和扩大红军的工作。红军的筹粮筹款工作,因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取得显著效果,同时筹粮筹款工作为壮大红军队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红军东征后,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站在老百姓立场,切实为老百姓考虑,发动大家打土豪、斗恶霸,收获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扎实群众基础,在此地播下了民族革命的火种。

2.缓解陕北苏区军事压力,巩固陕甘革命根据地

红军东征打破了国民党“围剿”,分散了剿共敌军的兵力,打破其集中火力量围剿陕北苏区的图谋,保全了陕北。阎锡山为防止红军东渡到达山西,急派大批兵力加以阻拦,这大大减轻了陕北苏区军事压力。同时由于山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东征红军总部的带领和陕西地方工作委员会配合下,东征红军积极开展地方工作,巩固和壮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利于促进西北和平局面的形成。

(二)东征之失

东征之前红军制订的军事战略原则是:扩大红军队伍;抵达华北抗日前线,以便直接抗日;将对内战争与对外抗日战争相统一。尽管选择东征山西是出于无奈即缓解陕北苏区压力但更多是考虑到山西优越的地理位置期望解决红军燃眉之急,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但是红军东征战略的制定并未做到全面把握山西战局的变化以及对阎锡山军事实力估量预测不够充分,因此在蒋介石介入后,形势急转直下,红军无法在晋绥军和国民党中央军联合压迫下站住脚,中共审时度势,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尽管东征期望达到的长远目标未能实现,但是它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为日后党和红军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东征渡河陕北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关于“小船渡河”中最短位移下的时间问题
“鸟人”
众猴渡河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杜文秀起义扩张
浅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