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2019-12-18李佳荣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阶段习惯

李佳荣

(贵州省福泉市第二小学,贵州 黔南 550500)

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养成、品德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好。学生想要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首先就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小学生的学习非常的被动,教师留作业只知道学习作业的知识点,多余的一概不看,如果不留作业连看都不看。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课文是否背的流畅,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没有加以关注和了解。

一、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而现如今很多教师都正视了自己的定位,转变了教学主体位置以学生为主体。抛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是引导者的身份,主要的作用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甚至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好的语文基础。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比较差,教师可以先提出来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进过一番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让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良好的课堂体验感。

二、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好,但是很多学生的能力都没有被教师激发出来[1]。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很多小学的教学都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改变了教学方法,但是还是保持着“老师地位不容侵犯”的状态,很多小学生一看到自己的教师不是尊重而是害怕,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把自己放在教学中的第一位,把学生当做被教导者,甚至是被训斥的对象。很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完完全全就是按照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教师的思想去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喜欢动脑思考就等着教师下结论,然后照葫芦画瓢写在书中,当做课堂笔记。但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去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快乐教学法、情境教学模式、建立智慧课堂等方法,利用一切新型的教学方法去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和学生多互动,增强自身的亲切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以问题情境激发思考

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小学语文课本是以故事和记叙文为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需要抓住语文的趣味性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被语文故事中的情节吸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讨论,用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是整个课程的参与者,这样他们的思路才会更开阔,从而能从更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说《鲁兵孙漂流记》这节课主要是讲鲁冰孙航海船出了事故,自己飘荡到一个小岛上靠自己的智力和毅力存活下来。在讲解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鲁兵孙,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飘到一个小岛上你会怎么做,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想法为主,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鲁滨孙的看法。通过这种交流方法打破之前以教师为主导的尴尬关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2]。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进行互动,课后要多加复习。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就可以养成的,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教师多花费心思和耐心,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阶段习惯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上课好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