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地标:凝固的历史,闪耀的精粹

2019-12-18

学生天地 2019年19期
关键词:豫园紫禁城游人

文题呈现

繁华盛景之下,总有一些风景、一些建筑、一些地域,代表着历史和传统积淀,流淌着千百年文化的热血。请你以“地标”为主题,写一篇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文章。

佳作展示

墙 说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金笑非

我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宫墙。自1420年起,我就伫立在北京城的中央,守卫着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紫禁城。我静静见证了明清王朝的兴衰荣辱,痛心目睹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欣喜遇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疯狂地将紫禁城保护起来,虽然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我却丝毫不觉得开心。紫禁城向国人展示的仅是那凤毛麟角,其间还有80%的区域尚未开放,还有近90%的珍贵文物封存在仓库里。我看见,游人路过我身旁时,那严肃而神圣的表情,似乎对这神秘的紫禁城充满了敬畏;我听见,人们讨论的不是我的雄伟壮观,而是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野史传说和谣言中故宫里的妖魔鬼怪;我嗅到,臭豆腐的气息和糖葫芦的香味,大皇族的尊严何去何从?

好在,我等到了一个好时代。紫禁城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东方魅力。

如今的紫禁城,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我不禁为此欢呼雀跃。每天进宫的游客虽然少了,但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参观,欣赏到紫禁城的大部分建筑;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旷世珍宝被展出,伴随着高科技的数字全景讲解,游览故宫成了一次文化学习之旅。我看见,人们有滋有味地参观紫禁城的外表和内涵。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文化知识;大人们也不再单纯地拍照了,有时,会有一个老者踱步到我身旁,弯腰捧起一抔紫禁城内的黄土,叹一声岁月蹉跎。我听见,人们发自肺腑地赞叹“紫禁城越来越亲民了”。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故宫官方APP上的最新动态,还有淘宝上“故宫文创”的各种用品,夸赞着足不出户就可领略的故宫美景。我尝到了,紫禁城重新焕发生机的甜蜜滋味。

去年,北京的一场大雪又让这座古老的紫禁城火了一把。红墙映衬着白雪,庄严的宫殿顿时展现出了鲜有的柔和,我的照片被成千上万网友疯狂转发,“网红”的滋味余长;元宵之夜,遍身璀璨的我居然在夜间与人们相见,现代感的灯光设计照耀着整座紫禁城,这是我在度过了无数个黑漆漆的孤独夜晚之后,第一次全方位地释放自我,是何等骄傲和自豪。

现在,人们谈起紫禁城,不再只有威严肃穆的三大殿,还有“萌萌哒”的雍正、被誉为皇帝同款的“朝珠耳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韩熙载夜宴图》的APP……文创产品拉近古今距离,“来自故宫的礼物”已拥有103万粉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开始走向“大千世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的血脉经五千年流传仍生生不息,正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将我们紧密相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至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璀璨珍宝,而我所想做的只是唤起人们心中的那份文化自信。我也坚信,如今紫禁城所做的一切,正是激起国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

我是紫禁城一座古老的城墙,我已伫立五百余年,而我最大的梦想,正是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继续伫立于文明之中国。

指导老师黄 忠

上海豫园感怀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附中卞宇飞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到上海市老城厢东北部的豫园——江南园林艺术的明珠。豫园的美,在于它典雅、精致的山水,隐藏于潘家住宅世春堂风景秀丽的菜畦上。

明朝官员潘允端是豫园的园主,为了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潘允端历经二十余年打造了豫园。而“豫”有“平安”、“安泰”的意思,同时也蕴含了“豫悦老亲”的深意。

豫园内的小桥流水,池沼溪流均掩映在花草古木之中,世有“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之美誉,无不体现出潘允端的一片孝心。可见,“豫悦老亲”是上海豫园真正的文化密码。

豫园的石桥上,是观看水中金鱼的最佳位置。身姿奇异,色彩绚丽的金鱼时而沉潜水底,时而浮出水面,时而追逐不舍……然而,我的心绪却飘向了中华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因为孝道贯穿于中华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传出生贫苦、年幼丧母的舜因为继母的虐待而离家出走。但是,当父母病危,他又回家服侍,尽心尽力,孝心可掬;对继母生的孩子,他处处谦让,百般照顾,爱心可嘉。

有史记载,秦代,不孝顺父母者,当斩。可见,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孝”的重视已经严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中国的孝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但当代不忠不孝、虐待父母者,阳奉阴违、抢占父母财产者,与父母反目、对簿公堂者比比皆是,俨然是对孝文化的亵渎与蔑视。

我想,游览豫园,除了欣赏它的美景之外,最重要的是感受和传承“孝”的文化遗存。“豫”不是警策游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才能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吗?

移步豫园的九曲桥,又是另一种文化氛围。

九曲桥九曲十八弯,给人的感觉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处处给游人以某种启迪。就桥而言,我国古桥多为拱桥、曲桥,与外国迥异,其实质是文化不同也。

中国人面对任何事物都会心境平和,就如古桥般独立自主、深沉含蓄,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一样。在他国需要帮助时,总会伸出援手,温润如玉,含蓄如桥。从不张扬,从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事务。

在豫园,即使是寻常景物,似乎都具有这种文化传统。比如园中的流水,灵动飘逸,富有生机;园中的假山,宽厚稳重,脚踏实地,无不折射出中国人内敛、厚重的品质。

在我看来,豫园景美,而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更美。

豫园的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曾经在这个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地擦肩而过,曾经共同徜徉在文化的海洋,沐浴过传统文化之美。我相信,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之传统美德,是所有游人的共识。

指导老师张宗明

猜你喜欢

豫园紫禁城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登神农顶
古典园林美学层级结构模型
江南园林设计中的“海绵智慧”
紫禁城中嵌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