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9-12-17孙虎刘金昊徐益鸣杨东海黄小进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糖尿病

孙虎 刘金昊 徐益鸣 杨东海 黄小进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動脉血管病变患者80例。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各项有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87.5%,对照组的显效率72.5%,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间隙性跛行评分分别为(0.57±0.25)分和(0.59±0.97)分,对照组的评分为(0.86±0.45)分、(0.95±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ABI)为(0.84±0.34),比对照组的(0.75±0.17)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 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膝下活动能力提高,疗效显著。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180-02

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LEA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1]。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所以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糖尿病的致残率也明显增大,该文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0例。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平均年龄(64.34±12.37)岁;对照组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平均年龄(66.75±12.64)岁;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ABI(踝肱指数≤0.9);②动脉病变部位位于膝部以下,膝上动脉血供正常;③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前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⑤配合度和依从性高;⑥不存在沟通障碍。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口服二甲双胍来降血糖。

1.2.1 对照组  同时给予贝前列腺素纳(国药准字H2002 3370)西洛他唑(国药准字H10960014)口服。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采用球囊扩张导管(美国Cordis公司,国械注进2015 3773794)扩张球囊,将腹股沟进行局麻,借助数字血管造影(DSA)进行Seldinger穿刺技术,造影观察患者膝下血管病变狭窄部位、流速、膝下动脉病变血管的侧支供血情况等,然后通过导管鞘侧壁注入肝素盐水进行全身肝素化,将造影导管撤出,换球囊导管,扩张患者膝盖以下的病变部位可以用直径在3~5 mm的球囊,扩张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内,压力控制在6~8 atm,每次扩张30 s,当扩张不满意时可重复扩张,但扩张次数不宜超过3次。扩张之后,再次借助 DSA对病变部位的血管进行仔细观察,术后将导管鞘拔出,局部压迫并包扎穿刺点,告知患者制动24 h[2-3]。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访问,然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还有患者身体相关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把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基本愈合,患者疼痛感消失,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有所改善,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稍微减轻,溃疡面部分愈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处于正常范围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改善,溃疡面没有愈合则视为无效,总显效率=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之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值,观察组显效率87.5%,对照组的显效率72.5%,数据对比,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项相关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间隙性跛行评分分别为(0.57±0.25)分和(0.59±0.97)分,对照组的评分为(0.86±0.45)分、(0.95±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ABI)为(0.84±0.34),比对照组的(0.75±0.17)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也在增高,往往这种患者还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主要表现在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以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就在于保持血管畅通,保持足够的血液供应。虽然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疗效,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在临床上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效果[4],不能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针对以上的阐述,怎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把糖尿病人的膝下动脉血管病变发生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值得深入研究。目前采用 PTA 疗法,利用球囊扩张内膜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断裂,从而解除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腔狭窄,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对多部位动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病变的血管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下是难有效再通的,膝下旁路也很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切口愈合困难、大隐静脉缺失、搭桥困难等。缓解患者的静息痛,截肢平面降低或者保持,溃疡面的快速愈合都是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目的,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常规药物治疗对这种疾病的治愈率不高,一般是会采取截肢,但是大多数患者在心理上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传统疗法在针对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5]。PTA疗法采用抗凝、抗栓治疗,并且结合DSA,可有效扩张膝下血管,尤其是狭窄部位,治疗后患者的膝下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恢复了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对患者肢体缺血状况以及预后都很明显的改善,最大限度地避免截肢。截肢患者术后身体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缺陷,不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将承受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所以在不是非要截肢才能治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截肢。PTA疗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经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发现这种疗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都是比较少,安全性更高,患者不用承受太大的疼痛。所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中得到了认可、赞同,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对这种疗法进一步加强重视和研究。该文研究观察组显效率87.5%,对照组的显效率72.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间隙性跛行评分分别为(0.57±0.25)分和(0.59±0.97)分,对照组的评分为(0.86±0.45)分、(0.95±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ABI)为(0.84±0.34),比对照组的(0.75±0.17)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糖尿病膝下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Arslan S,Yuksel IO,Koklu E,et al.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for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s[J].Postepy Kardiol Interwencyjnej,2015,11(2):114-118.

[2]  金昌,吴常生,赵蒙,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7,5(1):1-4.

[3]  王永红,张驰,陈佩琦,等.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膝下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06-209.

[4]  周少恩,王晔.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J].华南预防医学,2015,41(2):195-198.

[5]  王馥婕,吴梦洁,沈捷.肠道菌群种类、分布及其与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7,23(6):1066-1070.

(收稿日期:2019-07-21)

猜你喜欢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遥远吗
糖尿病离你真的很远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