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梅映窗弄管弦

2019-12-17撰文曹放

厦门航空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园雅集米芾

撰文_曹放

怀抱散开了,心花绽放了,这是怎样的风流蕴藉呀!一幅长卷徐徐展开,我的目光久久不去,时而凝视,时而逡巡,时而往复流连,我相信,我的目光里,一定有沧海月明的清辉和蓝田日暖的温馨。因为,我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千古名画:《西园雅集图》。

老子岀关,风尘三侠,金陵十二钗,关公夜读《春秋》,中国传统绘画,这些都是奔来眼底的常规题材,历久而弥新。除此之外,还有吗?有,很著名的一个,西园雅集。松桧梧竹,小桥流水,河岸浅草尽头,繁花绿树深处,宋神宗驸马王诜的私家花园,游烟袅袅,瑶琴依依。“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北宋元丰三年,夏秋之际,继东晋兰亭会之后,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文雅集。

应雅集主办者王诜之请,李公麟记下了当时盛况,他绘制的《西园雅集图》,是怎样的隽永啊。那白描线条的风姿,那超然淡泊的意境,牵动了中国历代文士永远的依恋和向往。自此以后,以李公麟震古烁今的开篇,这次高山仰止的人文雅集,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一大经久不衰的题材。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选、唐寅、仇英、丁观鹏、张大千,上千年来,这些中国美术史上最明亮的星辰,都以此为题材,留下了一幅又一幅传世的经典。

当欧洲人骄傲地说“我们拥有达芬奇”的时候,中华人文的代表又是谁呢?许多专家认为,应该是苏东坡,那个“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那个“起舞弄清影”的苏东坡,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西园雅集图》的第一组场景,就是他端坐在一张宽大的方形书案前,轻援纤笔,在一幅铺

开的卷轴上细细题写,黑亮的墨迹已经是第三行了。书案上,有砚池,有笔山,有一摞线装书,还散落着香炉、花瓶和烛台。一圈红男绿女围观,娴雅而又专注,钦慕而又期待,这其中,就有主办者驸马爷王诜。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传世诗文并不多,但只要这么一句,就足以流芳百世了。这一句中,他的柔情似水,他的情理相參,道尽了男欢女爱多少缠绵与壮阔。一株苍翠的古树,主干虬虬而上,枝叶披离繁茂。浓荫下,道士陈碧虚手挥琴弦,专注地弹琴,眯着眼,神情自得,沉浸在一片自我陶醉之中。而秦观,则闲坐在弯曲的树干上,静静地望着道士弹琴,随和又散淡。一少一壮,两个学子,恭立在右侧,袖手胸前,端庄而虔诚。

这不是米芾吗?一派仙风道骨,一派睥睨天下,一派汪洋恣肆。“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中国书法“宋四家”中,米芾占有一席;若论“唐重结构,宋尚意趣”,米芾则最出机巧,最领风骚,最显骏迈。他还爱石如痴,赏石,藏石,题石,拜石,皆成千古佳话。在《西园雅集图》中,他宽袍大袖,面石而立,如玉树临风。他手执毛笔,纵情题石,一副谁主沉浮的气概,一副挥写江山的豪迈。他身旁站立着一位稚气未脱的小书童,捧着一方古砚,那神情,两分吃力,三分欢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 黄庭坚该穿越过多少人生苦难,该体验过多少人情冷暖,该经历过多少山重水复?只见他还有苏辙、晁补之、张耒,他们在观看李公麟作画。而这李公麟呢,正以他当世一绝的白描功夫,牵引着众人的目光,他在精心绘制陶渊明的《归去来》图:“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传世的《西园雅集图》有百余幅之多,画面几乎都是一组场景一组场景依次展开,一般都是分为五组。现在是这第五组也即最后一组场景了:注释过《老子》的名士刘泾,就无生论,与圆通大师对话交流。佛教传至宋代,禅宗大兴,其影响力渗透思想界和文学艺术创作。刘泾对佛教饶有兴致,画面中他专一倾听,又似有所感想,欲与圆通大师讨论切磋……人生如梦,亦真亦幻,虚实相参,有无相生。《西园雅集图》以此收尾,真是别有深意。

己亥开年之际,细细品读《西园雅集图》,一幅又一幅的版本,李公麟、马远、仇英、刘松年、张大千,我兴味盎然。这《西园雅集图》,它为什么如此广受尊崇呢?原来是对雅集的价值认同与形式欣赏。人生需要仪式感,雅集,随性而自然,可以一纵才艺,可以忘情山水,可以脱去功利之心地随缘结缘。那是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散步呀!还有,更重要的,《西园雅集图》,它要传导给世人的真意何在呢?当年雅集的与会者米芾写有《西园雅集图记》,其中有言:“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它的真意原来是在这里:只有退去名利之心,才能得享人间清旷之乐。而雅集所焕发传播的,正是清旷之乐。是的,是这样的。你看,无论是苏东坡、黄庭坚、秦观,还是米芾、王诜、李公麟,这场雅集的参与者,哪一个不是知进又知退?哪一个不是有所为又有所不为?西园雅集,你是如此亲切随意地告诫我:寄至味于淡泊!汹涌于名利之域者,不可能得享清旷之乐。

我担日月走天涯,

除却寒梅不看花。

浩荡长风凭此去,

管他春燕入谁家。

铮铮傲骨犹未湮,

不随俯仰厌周旋。

寒风冬夜摇书影,

红梅映窗弄管弦。

迎春,我写下了两首小诗。“管他春燕入谁家”,就是要如米芾所言,面对汹涌的“名利之域”,要“知退”。“红梅映窗弄管弦”,我自信,凭这般心生之境,我也就拿到了西园雅集的入场券,可以追随着苏东坡他们,风雅,澄明,超然淡泊了。

猜你喜欢

西园雅集米芾
米芾拜石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用“心”写字
林友农作品
《清溪雅集》
“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戊戌海棠雅集
丁酉海棠雅集
题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