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影视配乐中戏剧性音乐的创作模式

2019-12-17杨一伦崔文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戏剧性影视音乐

杨一伦 崔文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电影艺术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摄影、特效、音响、剪辑等都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戏剧性”原本指的是戏剧艺术所具有的属性,这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提及,较难对这一词有一个系统的界定,但大多数时候它都是与冲突、矛盾、悬念、情绪转换等分不开的。

一、影视配乐中的戏剧性

(一)影视戏剧性

曾有位戏剧理论家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冲突可以说是戏剧性的源泉所在,影视作品中的冲突与矛盾往往能够扣人心弦,是影片的重要看点。戏剧性的表现手法通常有三类,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类主要通过剧情体现。例如在很多警匪片、动作片中,例如《战狼》、《复仇者联盟》、《无间道》中,往往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形象对立的角色或是意图相反的势力,常因为利益的纷争或是观念的不同产生矛盾,致使双方之间存在抗争,进而形成具有戏剧性的剧情。另外,强烈色彩的戏剧剧情一般都给观众造成一些悬疑感,例如恐怖片、侦探片、悬疑片等,往往剧情走向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类影片中也会体现很强的戏剧性。还有就是反差剧情也是戏剧性的体现,故事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得到走向失去、从喜剧走向悲剧等等,都是常见的反差型剧情创作手法。

第二类主要通过叙事方式体现影视的戏剧性。影视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剧情的发展离不开具体故事的支撑,而故事的展开和发展往往只能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进行。[1]叙事中的戏剧性常被人称作非线性叙事,打乱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然后重新组合,以此给观众带来一种悬念感、骤变感和反差感。例如《萨利机长》这部影片就是采取结果前置插叙叙事方式设置的悬念。

第三类是通过画面展现戏剧性,这是体现影视作品戏剧性的一种内在形式,除了直观的画面之外,电影还可以辅助以拍摄构图、虚实结合、色调、画面运动、镜头角度等方式进行画面处理,在使人眼前一亮的画面下渲染影视作品的情绪和氛围。同时还能展现人物心理,具有潜台词的功能,进而深化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与认同。尤其是特写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使用,这也是表现戏剧性的惯用手法。

(二)声音戏剧性

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当人们听到一些声音时,会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灵敏的做出反应,[2]这种反应一般都是情感或是情绪上变化所产生的,所听到的这些声音本身就带有戏剧性。例如,人们在听到救护车声音时,自然就想到哪里有病人需要急救;又如,当外面有雨滴声噼里啪啦时,需要出门的人会想着是否需要带上一把雨伞。这些声音传递至人们耳中,自然就带有了一定的戏剧性。与影视中的音乐而言,其戏剧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内在体现。音乐中的感情色彩、情绪内容能给观众带来心灵的触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舒缓的小调音乐能使人产生温柔悲伤之感;激昂的大调音乐能够振奋人心,这些情绪色彩都使得音乐带有戏剧性。

其次,外在体现。此类型的音乐具有反差、冲突、对比、多变等特点,给人一种不安定、强烈、紧张、意外之感。例如《功夫熊猫2》里面《Zen Ball Master》这一配乐中,一开始是上行减七和弦的主旋律,节奏是四分音符与八分三连音,是进行曲的感觉,同时伴有打击乐和铜管乐,预示着饿狼即将来临,十七秒时的小号吹出了五声音阶活泼的主旋律,前后之间强烈的音响效果对比随同短笛、小号的出现产生以柔克刚的效果,给人一种滑稽之感。

(三)不同类别的影视作品配乐所体现的戏剧性音乐

第一类,叙事类影片。其中多以剧中复杂的情节或是人物对白为主,剧情发展惯用“细水长流”的讲述法,很少有非常激烈的冲突或是矛盾,所以戏剧性音乐用得比较少,配乐常根据主题旋律的方向发展,音乐较为完整,主要是烘托剧中画面,刻画人物。第二类是情感类影片,影片传递给观众强烈的视听刺激会使观众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此类影片中,常喜欢在剧中安排多出悬念,例如恐怖片中宁静过后的电闪雷鸣会使观众情绪非常紧张;又如喜剧中紧张气氛戛然而止,继而转向非常尴尬的情节,以此产生一种幽默之感。多种元素作用下的不可意料的音乐陈述预示着突发事件即将发生,这种一惊一乍的声画结合方式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第三类,动作类。这类影片中常需使用戏剧性的配乐,例如犯罪片、警匪片常会使用枪战、追逐、跟踪效果的配乐;动作片中常会有器械激斗的配乐。剧情惯用“一鼓作气”的讲述法,画面和音乐都应该环环相扣、紧张强烈,很少使用不可意料、强烈反差的音乐形态。第四类为混合元素类。此类影片中常会塑造一个或是多个英雄人物,在经过很多努力后终于阻止了灾难的发生,为人类带来了和平和光明,情节中少不了正、邪双方力量的较量,也必定少不了对抗、激斗,音乐形象通常由紧张、黑暗转向和平、光明,同时在影视尾声还常会用到激情类的颂歌,这些音乐有时也会交替出现或是呈相反的方向进行,音乐形象丰富且反差鲜明,其本身也就带有很强的戏剧性了。[3]

二、影视配乐中戏剧性音乐的创作模式

(一)渐变形态戏剧音乐创作模式

渐变形态的音乐主要有两种陈述方式。一种是主体陈述,通常是短小、具有动机的材料进行缓慢展开,其中多是反映主题特色的音响或是节奏材料。横向发展过程中多采用循环性创作,在进入下一个循环时,往往会叠加其它的因素进去,逐渐形成非常丰满的音响效果。当音响非常丰满时,前期的音乐材料都成为了后期音乐的辅助材料或是主要材料,当作主要材料时就会产生新的主体音乐,当作辅助材料时,便是辅助功能的伴奏织体,这一形态是由弱至强的走向。由强至弱形态则反之,在影视中,一开始会以非常丰满的音乐形象出现,然后在发展中逐步减少材料,到最后只用主要材料进行收尾,给观众一种逐步带入的感觉。第二种是和声陈述,通过非常规的和弦构造,表现音乐色彩,在影片中表现焦急、恐怖、的等待、不安的情绪。音乐中渐变形态的需求常通过改变基础和声的内在结构来推进和实现。另外,还可通过在原有和声发挥作用时在和弦低音下再加上一个低音,促使和弦色彩偏离,音乐感中增加紧张和不确定的因素。

(二)骤停突进类音乐形态的创作

骤停突进类音乐形态常在两种不同喜剧色彩的音乐中运用,表现为前一段突然停止,后一段猛然开始,前后两段音乐在节拍、节奏以及主题旋律方面各不相同。另外,可以在紧张中带有幽默感的影片画面中使用这类创作方式。骤停时也可选择不完全停止,期间加入主题性或是其他情绪响声不太大的音乐深化主题,然后在突进的音乐中形成对比。

这类音乐在陈述时,骤停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规则骤停,不停止在正拍或是毫无预兆直接停止,这给影视画面创作留下来很大空间,具体操作时,常将音头整齐的音频反置于原有音乐之上进行修饰,这样的音响效果比较干净利落,在骤停时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另一种是规则骤停,停止于完整乐句的正拍上,或是在不完整乐句上作补充终止。

(三)交织对比音乐形态

音乐是声音中最早进入电影的一门艺术,推进故事情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影视配乐戏剧性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交织对比音乐形态,其中主要有强弱对比和情绪对比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强弱对比形态主要通过陈述旋律起作用,不同段落中,主旋律通过变奏的方式形成对比。常在乐句终止时突然改变声音的力度,并在两个乐句子首尾处用相同的织体进行衔接,形成彼此咬合的感觉。和声方面,声响对比较为强烈时,常采用常规和声,注重功能性和声对旋律性和声进行辅助;声响对比小的段落,更多采用色彩和声,以重点表现音乐紧张感,渲染细腻的色彩和情绪。音响方面,声响大的段落惯用质感强硬、刚健有力的音色,在融合度高的乐器或是音色中产生饱和的音乐效果;在声响较小的部分有很多音色的选择,常用的有竖琴点状旋律等音色形态,轻柔的声音下有内在力量的涌动。

三、结语

本文对影视配乐中戏剧性音乐的创作模式作了相关总结,但由于艺术欣赏多少会带有一些主观性,评价时也是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在影视音乐的不断发展今天,还需相关工作者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融入自己的思想积极创新,促使在观众欣赏影视作品时能够得到更高水准的视听享受。

猜你喜欢

戏剧性影视音乐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音乐
影视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