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与《玉篇》囗部字的释义比较

2019-12-16张涵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玉篇说文解字比较

摘  要:比较《说文解字》与《玉篇》对囗部字的释义部分,能够对中国文字把握的更加深刻,对字书的释义方法也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玉篇》;囗部字;释义;比较

作者简介:张涵潇(1995-),女,汉,河南省周口市人,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1

一、《说文》囗部字的释义分类

通过分析《说文》对这些字的解释,这些字的释义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四种情况。

第一种表回绕浑圆义,如:圜、团、?、囩、圆、回、圛。其中,“团”是“圜”的重文,“囩”是“回”的重文。此处不多做分析。

第二种表建筑、区域义,如国、壸、囷、圈、囿、园、圃、囹、困、圂。其中每个字意义的具体侧重点又有不同。如“园”“圃”二字,虽然都指种植农作物的地方,但“园”特指种植果树的地方,“圃”特指种菜的地方。从这二字意义的精细划分可以看出农作物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圈”“圂”二字,“圈”即蓄养畜生的栅栏,但“圂”特指猪圈。此外,其中的“壸”字指代宫中的道路,若按照区域的意思精细划分,不应划分到此类,但由于和区域、界围有关,便暂放于此处。

第三种表囚禁、阻塞义,如圄、囚、固、围。

除上述的三种意义之外,《说文》还收录了图、因、?、囮,分别表示谋划而苦其难、依凭、向下摄取物体,紧缩而收藏起来以及翻译。

二、《玉篇》“囗”部字的释义分类

《玉篇》囗部共有61个字,其中古文7字,籀文1字,异体字10字。有些《玉篇》中的囗部字只有一个义项,如表回绕义(圜、圎、?、圛),或表界围义(国、圈、囿、圃、囹、圄、囤)等。有些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如以回绕为基本义的字(回、图、围),或以回绕为引申义的字(困、?)等。

《玉篇》囗收录的字中,有一些是作为一个语素出现在双音节的单纯词里,《玉篇》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些字的意思,而是直接对这些单纯词进行释义。还有一些字只标明了读音,没有解释。另外还有个别字的义项增多了。对于《玉篇》中囗部字下作为单纯词出现且为地名的字,文中就不再加以分析。同时,对于异体字和古文,因前者在词义上与其相对应的字没有差别,后者没有直接释义,因而在此部分也都不再加以赘述。根据《玉篇》对这些词的释义,大致分为上文提到的几类。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文》和《玉篇》囗部中词的意义大部分是与围绕、区域的含义相关的。表示形状和回环旋绕的样子,以及区域和房屋等也都以“囗”部来表现。另外,“囗”字的外形就是一个回环紧闭的形状,因而一些以“囗”为义符的字也可以表示穷尽等意思。这一点在《玉篇》中的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中可以看得更清楚,如?、困、围这三个字均有穷尽封闭的意思。

三、《说文》、《玉篇》囗部字釋义比较

在两书相同的字中,《玉篇》中的释义大部分都继承了《说文》中的解释,如“围”字,《玉篇》中注为“余石切。《说文》云:‘胡瑰切。回转也,又邪也。”天圜而地方”。也有些字只标出了音,并没有给出解释,如“圚”,还有的字头下既没有音,也没有释义,如“囶”。还有一些字,两书中的解释看似完全不同,但实际却是一脉相承的,如“固”,《说文》解释为“四塞也”,而《玉篇》则解释为“坚固也”。最后还有一类字,《说文》和《玉篇》中是完全不同的,如《说文》将“国”解释为“国,邦也”,而《玉篇》中则直接标注为“小曰邦,大曰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国与邦的不同。

这些释义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两部书在编写时,根据文献的用字改变了一些释义、增加或去掉了一些义项。变化最大的当属“国”“困”二字。

《说文》将“国”解释为“邦也”,在《说文解字注》中,段玉裁解释道:“国,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这里明确地指出了国与邦的不同之处。“国”作为“邦”的意思很少出现在文献中,如《周礼·大司马》:“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其注曰:“国谓之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又如《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说文》是一部以小篆字形为基础的字书,这种特质在“困”一字的解释中明显地体现出来。《说文》中解释为“故庐也。从木在口中”。这个解释很明显是基于“困”字的小篆字形解释的,而《玉篇》中则详尽的解释为“穷也,匮也,极也”。

四、结语

通过梳理《说文》与《玉篇》的释义,能够对中国文字把握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为透彻,对字书的释义方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两部书对后世的辞书的编撰有极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能为辞书释义的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并促进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杨蕾.《说文解字》“囗部”的文化阐释[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57.

猜你喜欢

玉篇说文解字比较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