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9-12-16苏鹤

中国瓜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河南省存在问题

苏鹤

摘 要: 河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保障全国蔬菜产品有效供应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支柱产业。笔者对河南省蔬菜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总结出在当前蔬菜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河南省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 河南省; 发展现狀;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及建议

河南省四季分明,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生长,蔬菜种类齐全;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蔬菜具有显著流通优势;河南省是人口大省,2018年末乡村人口总数4 638万人,蔬菜种植劳动力丰富;良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促进了河南省蔬菜产业蓬勃发展[1]。河南省2018年蔬菜播种面积1 721.09 hm2,居全国第1位,也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蔬菜产量7 260.67万t,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蔬菜产量70 346.72万t的10.32%,比全省粮食作物产量6 648.91万t多611.76万t[2]。河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保障全国蔬菜产品有效供应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支柱产业。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近10 a(年)来蔬菜播种面积较为稳定,总体在1 666.67 hm2至1 766.67 hm2之间左右波动。随着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有显著提升。2018年播种面积1 721.09 hm2比2009年播种面积1 692.21 hm2增加28.88 hm2,增幅1.71%。2018年蔬菜产量7 260.67万t比2009年蔬菜产量6 370.38万t增加890.29万t,增幅13.98%。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89.71 hm2,产量1 856.61万t,分别占全省蔬菜总面积、总产量的16.83%和25.76%,分别比2009年播种面积261.4 hm2、产量1 500万t增加10.83%、23.77%。

1.2 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全省近50%的蔬菜集中在周口、商丘、南阳、开封、驻马店等5个省辖市,邓州、滑县、内黄、扶沟等40个蔬菜大县(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占全省60%以上。2018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 334 hm2以上的县(市、区)达到32个,占全省设施蔬菜的62.9%。设施蔬菜基本形成了豫南地区塑料大棚为主的早春和晚秋菜基地,豫北日光温室为主的冬春菜基地,豫东、豫中地区温室大棚并重的冬春和早秋菜基地。在特色蔬菜方面,形成了杞县、中牟大蒜,柘城、临颍小辣椒,开封县胡萝卜,鹿邑西芹,淮阳、平舆黄花菜,许昌绿叶菜等一批露地蔬菜基地,还有内黄设施瓜菜,扶沟巨型大棚黄瓜,新野拱棚甘蓝,汝南温室番茄等一批设施蔬菜基地[3]。

1.3 产业化水平逐渐提高

在种子经营方面,涌现出了豫艺种业、郑蔬种苗、欧兰德种业等一批大型种子生产经销企业。在设施建造方面,培育出了河南农园、郑州创美农等一批温室大棚建造龙头企业。在规模化种植方面,涌现出了君源、昱健、富士康、建业农庄、弘亿等一大批设施蔬菜生产企业。每个省辖市都建设有1~2个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部分县也建起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其中,位于中牟县的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蔬菜果品区占地1 000 m2,年交易量达1 000万t,交易额350亿元,成为河南省及至全国蔬菜价格风向标。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推广连锁超市、直供直销、网上配送、互联网+等新型流通方式。全省拥有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一亩田等电商平台20多家,有近2万个网店开展涉农电商业务。

1.4 增收作用日益明显

蔬菜产业是当前农业种植业中收益较好的产业,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的支柱作用日益突出。在一些特色乡镇,种植蔬菜收入甚至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80%以上。2018年全省蔬菜产值达到2 000亿元左右,其中设施蔬菜投入产出比在1∶3~4,设施蔬菜667 m2产值是露地蔬菜的3倍以上。据2018年初典型调查,大棚蔬菜每茬平均667 m2产值13 000元、效益8 200元,温室蔬菜每茬平均667 m2产值18 000元、效益14 000元。在当前产业扶贫中,设施蔬菜扮演着重要角色。

1.5 科技水平不断加强

全省蔬菜良种覆盖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其中一代杂交种达到70%以上,大多数蔬菜5~7 a实现1次更新换代。各种设施不断引进和创新,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棚为主,小拱棚、连栋温室为辅的格局。据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调查,2018年全省设施蔬菜日光温室、大中棚、小棚的占地规模,分别为全省设施蔬菜的27.36%、55.06%、17.58%。集约化育苗技术日趋成熟,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推广,设施环境调控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露地品种与设施品种互补、特色菜品种与精细菜品种丰富的局面。2018年全省蔬菜667 m2产量2 790 kg,比2012年蔬菜的 2 700 kg提高3.33%,设施蔬菜667 m2产量4 270 kg,比2012年的3 620 kg提高了17.96%。

1.6 产品质量持续向好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转变思路,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大力推广应用生态栽培技术、示范绿色配套技术模式,使全省蔬菜产品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安全稳步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总体平衡、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据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统计,2018年全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没有出现大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蔬菜产品1 222个,占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36.41%。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品1 088个,占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的42.82%;蔬菜地理标志29个,占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35.80%。

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田间基础设施脆弱

菜田排灌设施标准不高,设施建造标准较低、性能不优良、抗御灾害性天气能力不强,增产效果差。

2.2 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主要是生产设施不标准,栽培技术不规范,质量控制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许多蔬菜园区设施老旧,棚室使用性能和安全水平都较差,亟待解決;生产管理过程中,施肥浇水喷药凭经验靠感觉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存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严重滞后。

2.3 产品四季供应不均衡

露地蔬菜比重偏大,设施蔬菜比重偏小,山东、河北等蔬菜生产大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50%以上,河南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只占全省播种面积的20%左右。每年12月份至来年4月份蔬菜自给率只有40%~50%,产品上市淡旺季现象较为突出。

2.4 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不强

蔬菜产业科研技术力量依然薄弱,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推广应用较慢。因蔬菜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复杂,生产相对分散,农资、农机企业对蔬菜生产领域关注度较低,专用物资及设备开发迟缓,例如综合机械化率小麦达95%,玉米达75%,水稻达70%,而蔬菜只有20%。国内生产的产品设备质量品质方面现阶段与从国外先进发达地区引进的产品设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国外产品又普遍价格昂贵,一般中小型蔬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难以接受。集约化育苗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据统计,河南省仅西甜瓜和茄果菜类育苗数量就需要200亿株,而目前集约化育苗总数约10亿株。集约化育苗具有秧苗整齐健壮、适于机械化操作、适合长距离运输、有利于抗御育苗风险等突出优势,是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空间会越来越大。另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缺少示范样板、缺乏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技术指导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生产机械化作业率仍然较低,不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利润空间不断遭受挤压。

2.5 产业竞争能力较弱

一是新型主体普遍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品牌不响;二是冷链体系不健全。田间预冷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滞后,不能满足蔬菜保鲜贮运的要求,在采摘、运输、贮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不足5%。三是市场预警体系不健全,“卖难”与“买贵”现象时有出现。四是产品加工存在短板。全省蔬菜产品的年加工量仅占蔬菜总产量的3%左右,且大多是低水平的腌渍加工和脱水加工,精深加工比例低、叫响的品牌产品不多。

2.6 产业风险不断加大

一是市场风险。目前全国范围内蔬菜产需总量已达到阶段性相对平衡,“卖难”与“买贵”现象时有出现,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二是自然风险。近年来,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病虫危害加重,生产防灾减灾能力较弱,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条件的任务艰巨。

2.7 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

蔬菜生产田间管理环节多、工序繁琐复杂,生产机械化作业率较低,需要较多的劳力投入。但是,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在高位持续攀升,占比逐年扩大,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遭受挤压,传统优势正在逐步弱化[4]。

2.8 提升产品质量压力增大

从消费需求来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识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绿色优质产品的需求将呈迅速增加趋势。但从生产环节来讲,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特别是肥水管理不科学,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将导致蔬菜生理性病害加重,病虫危害种类增多,一旦防控措施不当将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

3 蔬菜产业发展方向及建议

3.1 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

虽然当前冬春蔬菜保障自给依然有不小缺口,需要从外省大量调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从全国来看,蔬菜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供需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今后蔬菜在保持总体规模稳步发展的同时,宜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能力提升上来。在优势产区,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条件,着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推进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壮大地方品牌,形成区域优势。

3.2 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

集约化育苗是蔬菜生产绿色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成苗速度快、种苗质量高、一致性强、方便茬口衔接等优点,不仅节约空间和土地,增加产量和效益,同时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推广普及。目前,每年集约化育苗的商品苗量约10亿株,仅满足当前全省需求总量的约5%,与兄弟省份相比,无论在育苗数量上,还是在育苗技术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应按照就近育苗、就近供苗的原则,在蔬菜集中产区,支持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集约化育苗基地,积极探索熟化集约化育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满足生产发展用苗需要,为推进蔬菜绿色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

3.3 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水平

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装备更新换代。重点是对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加固棚室结构、更新覆盖材料,配套水肥一体化、机械卷帘等必要装备,全面提高其使用性能和抗灾水平,力争用3~5 a,基本实现低产园区的改造升级工作。对于新建温室大棚,重点是引导发展大跨度(18 m以上)外保温大棚、连栋智能温室等高标准设施,配套应用物联网、专用农机等技术装备,全面提升其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促进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限制低水平设施和蔬菜栽培模式发展,促进优势设施类型及种植模式快速发展。

3.4 推进标准化生产

根据不同地区环境特点和市场优势,按照设施类型区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科学确定适于不同地区的设施类型与结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资源优势和设施类型,充分开发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和栽培模式,大力开发适于不同区域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标准。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组织为载体,积极创建一批基础设施标准高、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高、辐射作用强的设施蔬菜标准园区,推进设施结构标准化、蔬菜生产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示范引导管理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河南省存在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