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探究

2019-12-16王颖怡

财会学习 2019年3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优化策略内部控制

王颖怡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国家监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化利用;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优化内部管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内部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优化策略;探究

一、加强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

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提升内部管理的效率[1]。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行政事业的行政管理成本,虽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但是外部监督的力度毕竟有限,而且监督的方式以事后监督为主,不能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监管,因此需要单位内部重视建立自己的监督控制机制,同时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业务特点的刚性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位的不必要支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其一,内部侧重公共服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这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效率[2]。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公共性特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主要希望通过完善内控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同时实现社会的公平。

其二,资金利用的非营利性。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与以盈利为目的组织的内部控制存在本质的区别。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同时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以防控工作中各种类型的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

内部控制在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来看,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是缘于對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也就是说需要单位全体人员的参与。实际上,很多同志对此认识不够,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有党纪政纪的约束,无须再制定条条框框,增加工作的复杂性,降低工作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可以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促使其规范操作。许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并且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实现财务岗位与监督岗位的分离,进而导致监督的作用难以有效的发挥。预算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各环节特别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没有制定科学的预算支出标准,导致预算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

从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阻碍了这项工作有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受现有人事制度的制约,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紧张,工作任务重的现状,一人多岗的现象也非常普遍。除此之外,如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开展一项工作,基本都是在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如果工作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都是通过临时培训来补充。内部控制工作也是如此,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都是在办公室进行,办公室杂事多,日常事务繁杂,内部控制往往成了一项摆设,趋于形式化,所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重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优化,需要重视改善单位内部环境,这是提升内控质量的前提。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最重要的保障,所以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首先要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和推动。要强化内部控制的领导责任,从根本上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氛围,为内部控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位领导和职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内控理念的转变,从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推进。

(二)重视培养专业的内控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工作具备内控的理念;财政部门多组织内部控制的专题培训,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养。单位应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加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重视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从内控的内涵和精神出发,以发挥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

1.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单位领导发挥着重要作用,领导要重视科学的进行决策,以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业务,如单位的预算业务、采购业务等,内部控制要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联动机制,以提升内控的效率。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最重要的保障。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重视建立内部制约机制,这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岗位约束机制,明确权责等方式加强制约与监督,通过约束与监督将内控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3.“治未病”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通过制衡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将风险管理点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4.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流程再造是必要的方法。单位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认真进行合理推理,分析重建各个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内险防控点,并针对各个风险点提出有效的制约管理制度。平衡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制定确实可行的制度。

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与要求,结合单位实际人力的现状,根据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对确保单位规范高效的履职尽责,防范内部风险隐患,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四)注意内部控制工作成果的运用

注意内部控制成果的运用和评价,更好的将内部控制工作与廉政风险防范、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相结合,增加工作的统籌性、协调性、同步性,将内控核心职能日常化、常态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提高单位管理效能。

(五)建立科学高效的内控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内部控制,应以完善的内部监督审计体系为前提,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避免一些暗箱操作行为[3]。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审计监督部门不能置于财务部门之下,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设两名,一名外部选聘,一名内部选拔,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经营活动以及外部公共服务活动的公平性。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其精细化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内部的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其履行职能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规范化、科学性,其需要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的评估、内部监督等。通过全面系统的进行内部管理,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障了资金管理目标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2]王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J].纳税,2018 (15):168.

[3]李莹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8 (15):254-255.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优化策略内部控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