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2019-12-16王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色彩运用

【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以主题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技术的成熟、产量的庞大、销量的良好闻名于世。本文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各时期的具体作品为例,追溯其历史发展与变迁,分析其题材内容、色彩运用及形式形态,探究其具有的真正美感和内在研究价值。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运用;色彩形态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概述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概述

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朝年末,兴盛于清朝,虽然诞生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但生产创作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原潍县和周边其他县区的三十几个村镇,在初期形成了“粗货”“细货”“黑货”三个派系。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作扎根于民间,因此在节日中经常出现,可以起到装饰作用。长久以来,借助杨家埠木版年画,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美好愿望得以寄托。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也间接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民间社会状况,对中国近代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特点

明朝时期,为迎合大众神明膜拜的需求,杨家埠木版年画主题大多为辟邪,内容大多以刻印门神、财神、灶王、菩萨等神像为主,《灶王》《门神》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精湛、风格古朴。

清朝初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种类增多,艺术风格简洁大方,绘制技法更加成熟,如《年年有鱼》《刘海戏金蟾》等大量优秀作品绘制技艺已比较稳定。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题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的神像画更加丰富。

从乾隆嘉庆年间开始,杨家埠木版年画蓬勃发展,咸丰年间达到鼎盛。这一时期,新兴杨家埠木版年画人才大量涌现,呈现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杨家埠木版年画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也传播至大半个中国。

清末民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家们纷纷打破传统陈规,开始借鉴其他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并加以创新。如《四季花鸟》《八仙条屏》等作品,画面整体线条顿挫有致、生动活泼,更加赋有灵魂性。同时,此时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大多数主题内容是基于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如《打樱桃》,或者“发福生财”的吉庆画,如《摇钱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前因受战争影响发展低迷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焕发生机。1952年,众多专业艺术工作者以原本传统绘制工艺为基础,吸收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新文化生产方式,完善并升华了杨家埠木版年画技艺,同时以此基础进行挖掘、整理、创新工作,创作了大量新的画作,使印数达到780万张。这一时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包含政治意义的现实题材为主流,如《妇女翻身》《儿女满堂》等作品内容简单直白,形象通俗大方,广受老百姓欢迎。

杨家埠木版年画所具有的独特地方风味与年画艺术创作相得益彰,代表了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这种表现形式也决定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画作中,画面基本没有留白,画中人物大部分面含笑意、着装崭新,孩童个个健硕丰腴,直观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富裕与如意,也从侧面表达了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凭借呈现出的鲜明强烈美感特征,杨家埠木版给所有观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人物表现形式及内容

杨家埠木版年画形式精简、造型概括、形象浮夸且富有装饰性,这些特征都是其创作年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优势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结合了艺术美和工艺美,在人物上追求灵性和完美饱满,避讳财损干瘪,为广大贫苦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题非常广泛,形式丰富多样。明朝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作主题主要为辟邪神像,相对比较窄;清朝乾隆年间,其题材逐渐丰富多彩,可分为风俗类、吉祥事物类、辟邪神像类、传说典故类、娱乐讽刺等几大门类,如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趣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和讽刺幽默等。

在具有代表性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人物的形象运用上,“门神”“灶王”等带有明显封建迷信色彩的传统神明形象频繁出现。门神画是门画的一种,有文武形象的区分。文门神是供堂屋门张贴的朝官式门画,最大的称为“文顶号”;武门神是手持兵刃、身着盔甲的将军型门神画,最大的称为“武顶号”。以上述內容为主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构图形式也如“武门神”一样完整严谨,如边形一样方正,与中国画中的人体比例结构有明显差异,以适合门板的整体性。

同时,画作中的人物端庄文雅,借此表达接福迎祥和对岁岁平安的希冀。相传,在年画中这是最早的表现形式。灶王画属神像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灶王画版,大多世代交替、互相传刻,早期与近期的呈现方式也基本相同。现存传统的灶王版,按照规格不同,可分为大灶、二灶、三灶、四灶等形式的灶王爷。因此,杨家埠木版年画《灶王》,最初看起来完全是一幅含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作品,但深究起来,也隐晦地反映了农民在财源茂盛、家庭和睦等方面的美好愿望。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与色彩运用

作为民间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一方面为装饰环境所用,因此在形象、构图、色彩等各种审美要素的表达上都极为讲究;另一方面,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艺术表达方式,所以也要求其在表现手法上尽可能遵循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习惯、审美观点、生活需要等各个方面,这就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作在大胆、夸张的同时又做出了不小的舍弃,最终以概括、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年画大多采用套版印刷,受杨家埠木版年画自身色彩的影响,最多的套版也只有6种颜色。依靠色彩支撑画面是年画的主要特征,因此,在颜色运用上必须在简练的同时兼顾表现力。木版年画的色彩常常追求鲜明热烈,较多运用火热的大红色。同时,大红色也是年文化的主色,代表热烈、洋溢、激情,能使人心情愉悦、充满干劲。根据色彩关系,使用对比色是画作中常用的手段,因此,黄色的运用仅次于大红色,使人通透、舒畅。如《福寿双全》,大面积运用红色和黄色,再加上少量的蓝色和绿色对比,提升了画面的色彩饱和度。

杨家埠木版年画大多采用矿物原料和植物直接制成颜色的原色,极少使用调和色。为了赋予这些简单的原色更丰富的表现力,艺术家们将色彩技艺生动运用,通过相互交错的表现方式,使整个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因此,画面简洁丰富且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这也成为木版年画独有的色彩语言表现性。先极度归纳、概括复杂多样化的形象,再以装饰的表达性手法和谐优美地整体输出,最终呈现出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的状态和装饰性特色,成就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最突出的特征和极具感染力的年画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农民自力更生创作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农民丰富的想象力。根据主题需要,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像做出必要的夸张和变形,再以简练概括和象征手法突出画作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浪漫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例如《连年有余》《鱼龙变化》等画作中的形象,都是根据艺术家的想象和愿望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加以表现,表达出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现实期望。

杨家埠木版年画充分体现出农民的精神宣扬与升华,并反映了创作期间的传统民间文化。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一幅幅作品和一门门独到的手工技艺,更传递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印制不仅需要技艺的学习,更需要经验的传承。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尚有一批杨家埠人在为保护和传播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坚持不懈。一张张木版年画的不断印制似乎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讯息——杨家埠年画从未老去,它是传统记忆和民俗的永恒的承载。

参考文献:

[1]王教庆,韦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美感[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

[2]丁建武.杨家埠年画的传承与发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66-68.

[3]王勇.杨家埠年画的审美情趣和美感特征[J].潍坊学院学报,2003(3):94-96.

[4]刘莹,刘长宜.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色彩运用[J].艺术教育,2009(12):21.

[5]丁建武.杨家埠年画艺术的色彩语言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65-67.

[6]宋春安.浅议杨家埠年画题材的发展与探索[J].美与时代(上),2013(4):52-54.

[7]朱向鑫.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8]牛小娟.淺谈杨家埠年画中的吉祥寓意[J].美与时代(上),2014(3):41-42.

作者简介:王淳(1993-),女,硕士研究生,北京印刷学院 ,研究方向:包装设计。

猜你喜欢

色彩运用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浅析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色彩运用
玩转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教学
动画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手法
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的色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