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绍剧的传承发展

2019-12-16冯晓秋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自信

【摘要】绍剧是与越剧、婺劇齐名的浙江三大剧种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自信视域下,绍剧的传承发展就是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欣赏、解读绍剧艺术的最佳途径,不断增强绍剧的影响力与普及性,使社会各界能共同重视文化传统的存在,籍此发扬绍剧艺术之特色,凸显其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情与学校美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绍剧在新时代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绍剧;非遗;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绍剧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绍剧是与越剧、婺剧齐名的浙江三大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上海等地,作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对绍剧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绍剧属乱弹腔系,现存绍兴地方文献中明确提到“乱弹”的,以清末范寅所编《越谚》为始。清乾隆年间,绍剧已较为流行,在迎神赛会、春秋社祭、酬神逐疫时都要搬演绍剧,是为社戏,乾隆时会稽鲁忠庚所作《鉴湖竹枝词》中即有载述:

奏罢霓裳却凤笙,首春逐疫半严城。踏歌角抵余风在,夜夜高棚演月明。

注云:元夜,村巷演《月明度柳翠》之剧,以逐疫也。

社戏多为乡野民众为祭祀所演,用于迎神祈福,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咸丰、同治年间,随着“花雅之争”中花部胜出,绍剧班社都改为唱乱弹为主。

绍剧唱腔以二凡、三五七和阳路为主,二凡腔调高亢激越,与秦腔有明显的渊源关系,慷慨激昂,气势雄壮,地域特色浓郁,以二凡为主腔的剧目有《龙虎斗》《高平关》《硃砂球》《千秋鉴》等;三五七是一种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唱腔,行腔委婉柔和,流畅动听,带有南方的抒情性特征,以三五七为主腔的剧目有《双贵图》《双核桃》《龙凤锁》等;阳路为吹腔,有高阳、平阳之分,剧目有《和番》《醉酒》,以及属于目连戏的《男吊》《女吊》《调无常》等。绍剧的场面音乐包括丝竹、吹打牌子和锣鼓,打击乐用大锣、大鼓、大钹,气势宏伟,火爆炽烈,锣鼓点粗犷、朴实,自成一格,有“绍敲”之称。

绍剧不论是脸谱化的角色形象还是高亢激越的唱腔,都与秦腔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多用三原色,少用过渡色,色彩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图案寓意明朗,和音乐、表演的风格一致,尤以猴戏脸谱为代表,逐渐形成独树一帜、自成一格的绍兴地方戏曲风格。绍剧以高亢嘹亮的唱腔、粗犷简约的音乐、大胆自由的表演和文武兼擅等见长,传统剧目据初步统计约有300多个,其中有18本大戏被称为“老十八本”,是绍剧中最老的戏目,亦多见于各地乱弹和京剧,故称“江湖十八本”,“含有这十八本戏通行江湖,各地乱弹戏班相通共有之义”。

新中国成立后,将绍兴乱弹正式定名为绍剧,成为剧有定词、演有定格、唱有定腔、场有定景的现代剧种。在“戏曲改革”“百花齐放”方针指导下,绍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在主题思想、叙事结构、唱腔唱词等方面均有显著改进,创编了一批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作,主要体现在整理和改编传统剧、改编和创作《西游记》系列剧、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剧等四个方面,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更是名噪一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毛泽东亲笔为该剧题诗,号召“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1979年,新编历史剧《于谦》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获得演出一等奖。2008年,绍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文化自信与绍剧传承发展的关系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绍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准。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社戏》《女吊》《无常》等作品中都留下关于绍剧的浓重笔墨与生动描述。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与生活方式的剧变,绍剧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其表演精髓、经典戏目、剧本唱腔等都濒临失传,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缺失所导致。近代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大量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与转型,对西方音乐广泛追捧,一批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吸收西方音乐精髓来改造传统旧乐,甚至公然发表“向西方乞灵”之类的谬论,在音乐创作上,也更多地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传统音乐一度受冷落,其影响迄今犹存。

文化是民族之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只有大家发自内心地认同传统文化,才能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阔步前行。早在1956年,《戏剧报》就发表《为绍剧呼吁》的文章,明确提出:“有关领导部门应该给予更大的鼓励和支持,为绍剧和它的年轻的一代更多地解决些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成长壮大起来。”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倡言绍剧改革应立足于“走向未来,走向全国”,并提出四点建议,尤其强调要“改进绍剧唱腔音乐的生产方式,尽快积累成活率高的唱腔教学经验”等。21世纪以来,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围绕繁荣绍剧的目标,大力实施绍剧保护与发展工程,适时启动绍剧音配像工程,通过对优秀绍剧剧目的传承、整理与新创,紧跟时代步伐,循序渐进,立足长远,不断扩大绍剧的受众面与影响力,为其生存发展争得了一席之地。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绍剧更以慷慨激昂的唱腔表现惩奸除恶、奋发进取等正能量题材,具有刺贪刺虐、警世醒民的作用,倾人间不平之厉气,寄古越豪迈之雄风,正所谓“紧鼓斗残龙虎,急弦际会风云;声将海底翻起,调高冲霄遏云”。基于绍剧的上述特点,1996年,浙江绍剧团根据当地流传的大禹传说创作出新编历史剧《大禹治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首都戏曲界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编剧根据简单的史料,突出了大禹精神民族魂,很有现实意义。大禹前赴后继、为民造福的奋斗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科学治水的求实精神,无疑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折射出当今的时代需求和艺术家们的美好愿望。”对绍剧而言,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在保留其自身艺术特色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传播正能量,追求真善美。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绍剧传承发展之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绍剧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坚持绍剧的优良传统,发扬和传承其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艺术精神,让高亢的声腔激扬起新时代的主旋律。正如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绍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六龄童有言:“就表演艺术而言,必须在遵循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叫做依葫芦画出自己的瓢来,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笔者看来,绍剧在新时代语境中要注重“戏”的内容,与时俱进,敏锐捕捉时代主题,为时代抒情,为人民抒怀,在创作中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针对绍剧的音乐形态与唱腔设计,要不断进行新作品的创编和优秀传统剧目的发掘与二度创作,吸纳国内各声腔剧种的成功经验,将其与绍剧的地域化元素完美融合,守正出新,互鉴互融,为绍剧寻求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表达方式与契合点,提高其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以非遗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软实力。绍剧有着坚实的文化底蕴与顽强的艺术生命,在传承发展中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生。绍剧艺术积淀深厚,剧目丰富多样,不论是《龙虎斗》《斩经堂》《硃砂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戏目,还是《于谦》《大禹治水》《秋瑾》《生命的飞翔》等优秀新创剧目,已然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朵朵奇葩。这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一幅幅中华儿女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光辉画卷。在新时代语境中,让绍剧在年轻观众中获得广泛认同与强烈共鸣,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赢得世界性声誉,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与必由之途。

综上,文化自信视域下绍剧的传承发展,就是要为广大群众提供欣赏、解读绍剧艺术的最佳途径,不断增强绍剧的影响力与普及性,引发社会各界对绍剧传的兴趣与关注,凸显其在文化传承、社情民意与学校美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绍剧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黄芳.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绍剧[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3]浙江绍剧团.绍剧文论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冯晓秋(1998-),女,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2016級本科生。

致谢:本文得到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副书记黄芳同志的指正和帮助,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自信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