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财政内部控制现状探析

2019-12-16彭湘湘

财会学习 2019年3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

彭湘湘

摘要: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需要完善和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到财务工作就是要求我们财政人员确保管理规范,资金安全。全面做好内控建设,有效防范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预防资金浪费、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保障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安全。

关键词:基层财政;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内控轮岗

一、材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及本地区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学习和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深入挖掘实际编制内部控制报告过程中的问题,结合单位作为基层财政单位的实际情况,探索内部控制管理对基层财政单位发展的作用。

二、案例结果

随着财政管理不断进行适应性变革,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新形势下财政工作需要做到更加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作为基层财务工作人员,深感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2014年,常州市金坛东城街道原城管办副主任周某采用收款不及时报账的手段,开票和收款都是同一个人负责,两年内先后挪用公款202万元。

2016年,常州市一名公司会计利用单位农民工较多,发工资不方便,通过其个人银行卡转账支付的便利,挪用了公司劳务工资及其他资金333万元。

2016年,常州市金坛区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某为满足个人高档消费需求,利用自己财务总监职务便利,四年多时间累积挪用公司资金2400万余元。

以上事例,都是财务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发现了监管的漏洞,利用职务便利,一步步走上犯罪之路。加强基层财政内部控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受地区、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基层单位在进行财政管理过程中,凸显一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三、分析讨论

(一)基层财政内部控制中凸显的问题

1.内控意识淡薄

2017年1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同时安排了通知,要求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并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填报格式及要求做了统一规定。近几年,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要求逐步提高,不断加强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2019年1月布置的2018年度内部控制报告,要求各单位提供内部控制报告附件佐证,同时也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编报工作的监督检查。

但在具体实施与操作工程中,很多基层单位重业务、轻制度,部分领导缺乏系统的综合管理理念。一部分单位以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即使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没有落实执行;即使组建了一些内部控制管理领导及工作小组,但空有人员安排,没有工作实则。

2.内控轮岗形如摆设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较紧张,特别是财务部门,不能严格执行会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同时因为财政管理涉及业务较广,也会参与管理其他相关事务,如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时间久了,这类工作统一纳入财务工作。部分财务人员在现任岗位上工作了五年、十年,对工作本身已经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继续学习的进取心。部分人员排斥轮岗,导致岗位职能混乱,定位不准,内控轮岗工作阻碍较大。

3.预决算业务控制不够严谨,资金监管不能落到实处

财政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编制。而有些单位行政领导对预算概念较模糊,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又没有有效的衔接、沟通,资金分配主观意识较为严重。实际运行中,往往出现预算与实际支出差额较大,正常业务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部分基层单位领导预算执行意识不强,随意更改科目,增加预算标准,调整资金类别,对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谨的控制约束,预决算的制定和执行严重脱节。

有些单位资金流动大,而大量资金收支仅靠出纳、主办两人负责,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偏高。同时,“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事屡有发生,既负责经济活动的实施,又负责经济活动的管理,对单位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难以履行监督职能。

4.资产控制流于形式

资产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很多基层单位并没有专人进行资产管理,部分单位仅依靠财务人员在账务中体现资产明细,缺乏独立的资产台账。资产使用与资产管理没有密切联系,资产处置上不及时,导致账实不符。财务人员只负责资产购入和处置,并核销资产科目,对资产的实际使用、维修、保养及利用率知之甚少,单位资产使用不规范,分配不均,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也相当严重。

(二)优化基层财政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强化责任,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健全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了更加有效的提高基层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以及加强财政资金、资产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单位行政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自身单位情况,制定适宜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多渠道的形式加强宣传和学习,单位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中注重内部控制管理,率先遵循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单位员工认真学习。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内控意识,在本单位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负责。

建立内控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完善管理内容,明确职责和分工,定期组织汇报执行情况,提高对资金管理的标准化使用。

2.合理配置人才,提高内控轮岗的利用率

在同一个岗位工作的时间过长容易情绪懈怠,增加内控轮岗机制,不仅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激情,还能全面的掌握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轮岗更容易发现工作岗位的风险点,能够及时制定防范风险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和措施。另外,也降低日常工作沟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提高基层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加强预决算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预决算工作是基层单位的基础工作,也是单位开展所有活动之前最重要的工作,首先要正确树立预决算编制的重要性,不能将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编制部门预算前,单位行政负责人应组织各相关部门会议研究,全面分析下年度的运行和规划,准确核算完整、合理的资金需求。

另外,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及预算法相关规定,做好每一项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规范使用每一笔财政资金。杜绝一切“一言堂”和随意性的经济活动,杜绝无预算的项目支出。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厉行节约,切实做好预决算工作全面公开。基层单位应成立审计部门或内审机构,严格把控对本单位预决算执行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全方位规范业务操作规程。

4.构建健全的资产监管体系

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的权限,以避免采购与管理为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个人的现象,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及资产使用處置审批流程。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及时做好资产登记台账及使用明细账,定期做好清查,并将清查数据及时与财务部门数据核实比对,并将比对结果汇报单位主要领导,做到账实一致,账表一致。最后,应明确资产责任人,谁领用,谁负责,领用与处置程序严格按照单位内部审批流程。资产管理是一个贯穿日常工作活动的过程,只有严格保证这项工作在资产管理制度下开展,才能使得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严谨化。

(三)结论

总之,内部控制贯穿于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与单位每个部门、每项经济活动息息相通。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完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六大业务,增强单位整体的发展建设环境,为基层单位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历雅萍.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 (10).

[2]刘菁.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8 (01).

[3]张守美.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研究[J].经济师,2017 (05).

[4]段世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经济,2013 (03).

[5]胡德杰.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8 (28).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
浅议互联网时代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途径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交互研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博物馆资产的管理与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