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探讨

2019-12-16宋哲

财会学习 2019年31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县级

宋哲

摘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是考察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应当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探讨。本文利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应用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县级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扶贫项目。其中,大部分财政资金主要投放于县级和农村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區域。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又对地方拨付了大量资金用于专项扶贫。2019年5月中央拨付了351.17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加上2018年末提前拨付的资金,今年中央补助地方的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200亿元。大量扶贫资金能否充分发挥效果是目前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对县级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与合理性。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经济性,也在于效率性和效果性。本文希望通过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得出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策略。

一、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模式

(一)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十分广泛,主要包含6个方面:产业扶贫,即通过扶持县级产业发展实现脱贫,一般都是发展县级特色产业;就业扶贫,即通过发放助学补助等方式,帮助贫困对象解决就业难题;教育扶贫,即通过落实教育政策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社会兜底扶贫,即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关爱老、幼、病、残等群体,建立相关的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即通过改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来实现扶贫;金融扶贫,即通过小额贷款等政策为县级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帮助贫困群体实现脱贫[1]。

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为例,2018年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如下(见图1[2]):

(二)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

目前来看,由扶贫部门依据财政扶贫资金的预算管理情况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方案,知道相关扶贫项目的实施,并实施项目绩效管理。与此同时,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落实和监督,根据扶贫部门制定的方案,落实资金的投入,保证扶贫项目顺利实施。近年来,我国逐渐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发挥扶贫资金的效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二、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应用

(一)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主客体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主要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从而起到监督作用。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关注扶贫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主体是指政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客体主要是县级财政扶贫项目及相关经济活动和人员。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出具合理的审计意见,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等现象,不断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需要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及相关主体来确定。县级财政扶贫资金属于县级财政资金支出的组成部分,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具有可追踪性,绩效审计的对象不仅涉及政府部门,而且还涉及金融机构及扶贫资金的受众群体[3]。因此,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不仅包括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而且包括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产生的绩效情况,是对扶贫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

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来看,应当贯穿于扶贫资金的使用和扶贫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当对扶贫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是否规范进行审查。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当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查扶贫资金的管理是否合规合法,并评价扶贫资金的绩效情况。在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应当以扶贫项目效益为基点,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

(三)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

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主要分类两类,一类是绩效审计证据收集方法,一类是绩效审计证据分析方法。从绩效审计证据收集方法来看,主要有审阅法、访谈法、抽样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审计证据收集方法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全面的审计证据,为绩效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从绩效审计证据分析方法来看,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和统计分析法。审计证据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的证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绩效审计结果。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大数据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绩效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中也应当注重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从而不断提高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率和效果。

三、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但是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效果,也会影响扶贫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部分领导人员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为了自身利益会出现影响审计人员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例如,在对某县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时,一些领导人员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害怕个人违规违纪问题暴露,担心相关审计结果会影响个人功绩,在绩效审计中干涉审计工作,导致绩效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在对扶贫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时,仅仅对项目进度进行了审计,相关的资金管理情况和项目质量情况均未审计,严重影响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证据收集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说,审计证据收集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县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支出的数据库还未建立起来。由于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主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包括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支出的基础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已有数据库也并不完善,导致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或扶贫对象之间并不能有效衔接,为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带来了一定困难[4]。由于缺乏资金支出的基础数据库,导致资金流向不能被实施监控,同时也为资金非法占用、挪用等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率不高

整体上来说,我国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效率并不高,不利于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以内蒙古某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为例,在对该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效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方法比较落后。由于该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审计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在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还主要采用人工翻阅、收集审计证据,严重影响了绩效审计效率。另一方面,该县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由于审计人员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工作认知度不高,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胜任相关的绩效审计工作,对审计证据不能进行全面高效地分析,因此影响了审计效率的提升[5]。

(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果透明度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并不高。特别对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说,审计部门在结果审计工作后,仅仅根据发现的问题出具了审计意见,并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但是相关的审计结果并未通过公开渠道进行公布,即使公布了审计结果也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或者并未通过公开的媒体进行结果公布。审计结果透明度低则不利于公众进行监督,公众无法了解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数量和方向,更无法了解扶贫项目进展,不利于财政扶贫资金效果性的发挥[6]。

四、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应用策略

为解决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通过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进行优化,不断提高绩效审计质量。

(一)充分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独立性

審计独立性是保证审计效果的重要保障,是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应当从立法上保证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独立性。我国在出台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中,应当对绩效审计的独立性进行规定,通过强制力约束审计主客体的行为。同时,县级审计部门也应当出台审计相关法规,强调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重视审计独立性的提升。审计人员在对县级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应当排除干扰因素,在独立性前提下完成审计工作。

(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信息化程度

我国应当利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县域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说,应当加强扶贫资金支出与扶贫项目或者扶贫对象的衔接,从而为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提供便利。同时,我国还应当建立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对扶贫资金进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后,可以有效提高绩效审计证据收集的效率,同时可以自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投入。

(三)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率

一方面,不断更新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法。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传统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法,不断解放人力资源,提高审计的信息化水平,利用更加先进的审计方法完成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绩效审计效率。另一方面,鼓励审计人员接收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提高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应当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更多关于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审计工作实践,从而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人才。

(四)不断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的透明度

一方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公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结果。县级审计和财政等部门应当通过新闻、报纸、公开报告、政府网站等渠道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结果进行公布,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应当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公布的及时性。在审计部门出具绩效审计结果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对绩效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而不是间隔相当长的时间再公布审计结果。只有及时公布审计结果,才能更好地利用审计结果,从而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五、结论

县域作为财政扶贫资金的主要投放地区,应当不断优化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审计水平。本文通过对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应用及其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优化策略。我国应当从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信息化水平、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四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参考文献:

[1]李彦军.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21): 203-204.

[2]盱眙县人民政府.2018年度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公示[EB/OL].[2018-12-25].

[3]段晓晖.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4]高志琦.对县级财政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思考与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14+22.

[5]乌仁图雅.内蒙古C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6]王会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8):167.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县级
试论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县级区域雨量站观测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