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019-12-16邸攀峰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新形势事业单位

邸攀峰

【摘要】要想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同时坚持安全利用的原则,维护档案权威。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设策略,以期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事业单位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的完善,合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及设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逐步渗入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技术设施配置。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相关软件、硬件设施配置,大力培养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实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化转型升级。鉴于此,本文围绕“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从现状来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足。在以往,档案信息的载体多为纸质文件以及一些音像资料,管理手段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文书、档案原件堆积,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已經无法奏效,需要大量硬件、软件设备的支持,比如说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信息存储量大的存储设备,以构建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输入、存储、分析、编辑、输出一体化系统。但是由于经费有限,管理理念陈旧,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未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需求,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制约。

(二)缺乏保密性与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保密性与安全性不足的缺点,具体如下:1.档案保密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无法满足社会信息安全保障的需求,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保密工作的开展没有健全的法律依据。2.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不熟悉,因此经常会做一些具有泄密风险的事情,比如说利用公共计算机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录入、传输或查询等。3.保密技术落后。我国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较为落后,保密防范措施无法跟上网络开发的脚步,网络信息安全性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信息时代发展前期,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上,通常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管理人员是在岗数十年的老员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不具备现代化的信息素质,有些甚至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除了信息素质低之外,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多为办公室文员等,在档案工作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档案工作的业务知识、工作流程不熟悉;部分人员对于《档案法》及相关方面档案管理规定不熟悉,保密意识不强,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如前所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提升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及质量,有必要注重有效策略在其中的应用。总结起来,具体策略如下:

(一)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内容的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根据信息利用者的需求,输入关键词,即可快速查询所需资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模式,引进相关技术及设备。而且,在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后,管理部门应该秉承着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适度公开档案信息,简化档案借用、查阅的手续,扩大档案的利用范畴,让档案管理能够得到监督,以提高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档案利用率。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纸张受潮或遭虫蛀,或者文字因光照氧化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改变档案管理方式,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输入、存储、分析、编辑、输出一体化系统,并将计算机硬盘、磁盘及光盘等电子档案存储媒介储存在合理的地方,按照时间、种类及机密程度,分类存放,将储存室温度控制在17℃至20℃,湿度控制在35%至45%,并做好防火防水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资源,储存起来,建立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的异地共享,提高档案利用率。

(三)坚持安全利用,维护档案权威。电子档案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信息泄漏风险较大,为了保持人事档案信息保密及适度公开的平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保障档案安全:1.制定严格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档案利用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开放利用程序,构建差异化的等级权限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及组织机密的部分,只提供给需知情的合法利用者。2.以科技手段及技术设备来保障档案安全。确保原始档案的唯一性,而且必须要有当事人的亲笔手稿、签名或者是公章等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做好电子档案备份工作,并且合理利用计算机防火墙,以免计算机故障,或者是遭到电脑黑客、病毒入侵导致电子档案丢失,或者泄密。

(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切实掌握各类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并且应用相关软件、硬件设施,对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部门在配置信息化系统及数字化设施后,应该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训,让其掌握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在工作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将档案信息录入电子信息平台上。而且,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网络化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保持高度警惕,尽量消除工作中可能引起电子档案信息泄露的失误,严格按照档案安全管理方案开展日常工作,贯彻落实档案管理的高度保密性原则,维护档案的隐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甚至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方针,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指导。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及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档案利用的需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说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提高档案利用的时效性、效率及价值,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事业单位需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带动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4):131.

[2]杜弟丽.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9(06):51.

[3]孟娜.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J].纳税, 2019,13(08):249-251.

[4]王杉杉.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 2019(07):210.

[5]张玉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再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04):71.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新形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