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2019-12-16陈曦

财会学习 2019年3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息系统

陈曦

摘要:财政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本文从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认真学习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一些探讨。本文侧重于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现状,围绕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以达到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发挥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重要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财政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指标体系;信息系统

为了有效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必须紧密结合财政绩效评价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结合财政管理的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评价管理体系,客观评价财政绩效情况,及时发现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支出结构的优化。

一、财政绩效评价基本概述

所谓财政绩效评价就是评审人员应当根据预算单位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利用科学化的绩效评价方式,对财政支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提交的自评报告应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比,若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应当找出动因。开展绩效评价可以根据预算单位提供的自评报告、绩效目标等资料,制定相应的评价计划,设计和选择评价工具和评价指标,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及结果进行考核,从时效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应反映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关于财政绩效评价的思考

(一)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全过程

在目前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即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财政资金实施监督和评价的模式。日前《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正式对外公布,该《条例》也明确规定了重大行政决策要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程序,选择专业、中立的专家和专业机构开展论证工作和风险性评估。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权归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财政绩效评价为“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进行的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评价不能满足公信力和专业性的需求,因为财政部门其本身对资金分配和监管就负有责任,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也將资金落实作为评价指标,因此财政部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被评对象。可以说,现行体制环境下,评价发起主体或评价组织模式已成为制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一步走向纵深的关键障碍。目前已有G省尝试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第三方对重要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并得到广泛关注。在这种模式下,人大、政协、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第三方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加强了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提升了评价的独立性和公信力[1]。二是预算部门在设定绩效目标和自评阶段也可引入第三方参与。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应根据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规划等情况,测算资金需求,报送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并且必须明确、清晰、可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社会关注度高,关系重大民生领域或专业技术复杂的重点项目,可根据需要将其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牵头,各预算单位在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开展时,认为应该由单位的财务部门对接负责,相关业务部门配合,但是具体负责业务的人员可能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并不了解,更谈不上分析研究,从近年报送的部门单位绩效自评报告来看,大多数部门单位的自评报告质量不高,自评打分也没有认真收集核实相关资料,未按相应指标要求规定内容进行评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也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托其专业性,在资料审查、项目查勘、现场问卷方面提供服务,提高自评报告及自评分的质量。

(二)建立和逐步完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指标体系也是绩效指标建设的基础。评审工作开展前,必须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指标必须能明确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状况,利用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创造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2]。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共性指标及特性指标两个部分,其中共性指标的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所有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绩效目标设定、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评价对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特性指标是针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和特点设定,适用于不同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指标,特性指标由预算部门、评价组、相关行业专家等在共性指标框架下,共同研究设置并由财政部门最终确定[3]。目前大多数绩效评价把指标框架中的一、二级指标作为共性指标,结合项目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三、四级指标。其中绩效评价包含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以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等,由于立足点不同,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由于涉及的项目内容最多、范围最广,以此为例,针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对财政项目支出进行科学分类,是构建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设定相关指标的重要前提。实际工作中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唯一。如果从财政项目支出所具有的功能来看,可分类成: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以及行政运行类等几大类型。之后根据以这几个大类型为框架,再进行细分。其中产业类可细为工业类、农业类、服务业类等;基础设施类可细分为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类、基建修缮类、设备购置类等;民生类可细分为教育类、科学技术类、节能环保类、新闻报刊宣传类等;行政运行类可细分为培训类、政策研究类、纪检监察类等。经过分类后,对项目绩效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可持续影响和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可以制订绩效指标。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合理分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的效益权重。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可包含收入、税收、成本、新增就业人员、科技进步贡献率、设施设备的延续利用情况等方面内容。

(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我国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如何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和体系化,对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4]。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只有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才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全方位的监督与管控。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没有一个容纳绩效基础数据库,指标库、中介信息库、评价专家库的网络平台。要建立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基层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等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全国绩效评价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更公平公正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评价专家和中介机构,甚至可以开发出专门的绩效评价软件,在指标设计、问卷设计、评价方案以及数据采集和报告撰写方面都可以更科学和实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能规范绩效评价工作行为,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三、结语

综上,我国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应该加快财政绩效立法进程,加快绩效评价的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信息技术体系,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整体水平,为财政支出管理指出改进方向,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卢扬帆.我国财政绩效评价实践及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 (08):135-140.

[2]刘国永.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财政,2017 (17):19-21.

[3]《四川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川财预[2009]92号)

[4]王泽彩,毕瑞祥.智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财政监督,2018 (21):22-27.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信息系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