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诗词大会” 谈古韵潮音

2019-12-16袁小伦

岭南文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仄声古语押韵

袁小伦

被称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中国诗词大会”(以下简称“诗会”),其宗旨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大众学习古诗词,感受诗词的美感和乐趣,汲取营养,涵养心智,更从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该节目自2016年开播至今,共四季四十场,影响海内外。本文作者试图作为一个来自潮州方言(以下简称潮语)区的观众,梳理对“诗会”的一些观感,其中主要从“诗会”所涉及的诗词中对比潮语与普通话(以下简称国语)的差异,分析潮语在平仄、押韵和多音字等的优点和便巧,从中领略潮语在阅读古典诗词中的魅力。

古典律诗有严格的格律即格式和声律。如果不了解格律,将影响对律诗内容的理解,也谈不上充分地欣赏。声律是诗人依照汉语声调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包括平仄和押韵。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古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这就是平仄。古语的四声和今天国语四声不同。国语虽然也是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去声,入声没了,古语的入声转变到国语的四声中去了。举一个例子:赵本山段子有一副“名联”:“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心里搁;泡温泉,掐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这里的“吃”“喝”“搁”古语都念仄声,入声字;在国语则都念平声,[chī][hē][gē],均为第一声阴平;在潮语都念仄声,[ngiag4迄][hag4瞎][goh4阁]均为第四声阴入。在这里,潮语全部保存古音。再举一例:“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姓名中的 “白”字,古语中念仄声,入声字;国语念平声,[bái]第二声阳平;潮语念仄声,[bêh8伯8]第八声阴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用国语阅读古典诗词是连“诗仙”和“诗魔”的姓名都念错了。入声问题是国语辨识平仄的最大障碍,潮语则没有这一障碍。

古语的入声至今依然保存在包括潮语在内的南方方言中。潮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话的一种方言,是唐以前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官方语之一。作家王朔曾笑称,秦始皇讲的是一口潮语,还以《诗经》开篇“关关雎鸠”为例,说明潮语押韵优于国语。潮语确实保存着很多古语成分,其中就包括入声。语言学家王力曾指出“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分阴阳。”潮语正是因为有八个声调,一二三四为阴平上去入,五六七八为阳平上去入。因此,用潮语来读律诗辨平仄,非常简单方便,就像父母叫儿女的名字或儿女在人群中辨认父母一样。

“诗会”一季二场、三季七场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平水韵标识:⊙●○○●●△,◎○⊙●●○△,◎○⊙●○○●,⊙●○○●●△(○平声,●仄声,◎宜平可仄,⊙宜仄可平,△押平声韵)第四句的“一”,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yī]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zêg8泽]第八声阳入,合平仄。

一季十场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平水韵标识同上述《赠去婢》。第一句的“惜”,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xī],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sioh4 烧4]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二季一场、二季三场、四季一场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平水韵标识:⊙●○○●,○○●●△。◎○○●●,⊙●●○△。⊙●○○●,○○●●△。◎○○●●,⊙●●○△。第二句的“发”,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fā],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huag4伐4]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二集一场一位小朋友在填空题“随意春□歇,王孙自可留。”把“春芳”错填成“春风”。如果笔者是嘉宾或主持人,则会说些鼓励的话:虽然答错了,但诗意仍在,平仄也对。“风”“芳”都是平声,说“风歇”也通,李白《上李邕》有“假令风歇时下来”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王维《山居秋暝》尾联。平水韵标识:⊙●○○●,○○●●△。 “歇”字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xiē]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hiah4靴4]第四声阴入,合平仄。二季四场嘉宾康震教授念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歇”字,也是同样的问题。

二季二场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平水韵标识同上述《赠去婢》。第一句的“白”,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bái],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bêh8伯8]第八声阳入,合平仄(四季二场李白《早发白帝城》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还有张志和《渔歌子》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白”与此类似)。第三句的“发”上述《春夜喜雨》已罗列说明。同时,押平声韵绝句第三句末字仄声也是平仄常识。

“诗会”经常提到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平水韵标识同上述《赠去婢》。第一句“石”,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shí]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ziêh8质8]第八声阳入,合平仄。

二季四场、四季二场孟浩然《过故人庄》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平水韵标识:⊙●○○●,○○●●△。上联末字“合”,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hé]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下联第三字“郭”,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guō]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合”[hah8哈8],第八声阳入,“郭”[guêh4瓜4],第四声阴入,均合平仄。二季八场的李白《送友人》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该场还提到杜牧《江南春》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也都有类似的国语“郭”不合平仄的问题。

二季五场明代孙承宗《渔家》:“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平水韵标识同上述《赠去婢》。主持人在讲述“下列垂钓名句中哪项不是唐朝人写的”时,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中的“好作”错读成[hǎo zuō],正确读音应为[hào zuò]。

二季十场北宋王安石组诗《明妃曲(一)》的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押仄声韵)“杀”字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shā],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suah4宿]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二季十场“看沙画说诗句”题中,有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平水韵标识:◎○⊙●●○△,⊙●○○●●△,⊙●◎○○●●,◎○⊙●●○△。第三句末字“出”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chū],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cug4寸4]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三季一场“超级飞花令”环节中,选手念到苏东坡《江城子》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把“忘”读成[wàng],不合平仄要求。词林正韵标识:⊙○◎●●○△,●○△,●○△。“忘”字古语平声;国语[wàng],第四声去声,仄声,不合词林正韵;潮语[bhuang5亡]合词林正韵。

四季一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平水韵标识:◎○⊙●●○○●,⊙●○○●●△,⊙●◎○○●●,◎○⊙●●○△。首句“宅”,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zhái],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têh8妥哑8],第八声阳入,合平仄。

四季一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平水韵标识同上述《望天门山》。首句“屐”,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jī],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giah8剧],第八声阳入,合平仄。

四季二场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句(◎○⊙●○○●,⊙●○○●●△)的“泊”,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bó],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boh8薄],第八声阳入,合平仄。

四季二场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三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结”,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jié],第二声阳平,不合平仄;潮语[gag4各],第四声阴入,合平仄。四季三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第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插”,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chā],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 [cah4炒4],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四季四场刘禹锡《乌衣巷》首联“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 “夕”,古语仄声(入声字);国语[xī],第一声阴平,不合平仄;潮语[sêg4色],第四声阴入,合平仄。 四季七场崔颢《七夕》尾联“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的“夕”类似。

笔者注意到,“诗会”全程四十场,嘉宾谈及平仄的寥寥可数。二季九场郦波教授在主持人董卿纠正选手“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看”的读音,说:“刚才董卿老师念的是对的。‘看’本身古音读平声,尤其因为这是格律诗。这一句就是‘⊙●○○●●△’,这个地方‘看’必须读平声,否则就破坏了它的格律。所以很多读诗的时候和现代汉语的发音习惯不一样。如果我们去追寻诗味的话,按原来面貌去读会更好一些。”四季十场中,来自北京六年级小学生选手将陆游《示儿》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忘”(国语[wàng],第四声去声,仄声;潮语[bhuang5亡]第五声阳平)念成[wáng]第二声阳平时,杨雨教授表扬了他:“不仅答得很从容,而且我注意到你的发音,‘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注意到了平仄规律。”可惜的是,紧接着,这位选手将李白《渡荆门送别》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结”(国语[jiē]或[jié]第一声阴平或第二声阳平;潮语[gag4各]第四声阴入)念成[jié],而如果按杨雨教授所讲的“平仄规律”,至少应该念成仄声,如念成[jiè]。可见,一个母语为北京方言者,想要有讲究地阅读古典诗词是不容易的。

格律诗的声律,除了平仄,还有押韵。诗人用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民歌、戏曲也没有不押韵的。北方戏曲把押韵称“合辙”,潮语把押韵称“合念”。所谓押韵,就是把韵部相同(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一般置于句末,所以又称韵脚。所谓韵部,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归到一类,即为韵部。格律诗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其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让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以构成声音回环之美。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诗人至今津津乐道的“一零六部平水韵”。王力教授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也就是说,平水韵正可以用来分析唐人用韵的规律。押韵的位置固定,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举一个用国语和潮语读起来都押韵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二萧”,一、二、四句押韵:国语“迢”[tiáo]凋[diāo]箫[xiāo],潮语“迢”[tiao1挑]凋[diao1刁]箫[siao1消]。“诗会”二季三场由一道选择题所涉及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也是用国语和潮语读起来都押韵的七绝,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八齐”。一、二、四句押韵。国语“蹊”[qī]“低”[dī]“啼”[tí],潮语“蹊”[hi5奚]“低”[di1蜘]“啼”[ti5提]。

再举一个用国语读起来不押韵、而用潮语却押韵的出现在“诗会”三季四场的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一首仄起首句不押韵五绝,平水韵“四支”,二、四句押韵。国语“期”[ qī]“儿”[ér]不押韵;潮语“期”[ki5其]“儿”[ri5字5]押韵。

中国疆域辽阔,南腔北调,语音迥异。秦始皇统一中国,也只能是“书同文”做不到“语同音”。20世纪初以后推广国语至今,同样依然保存着各种方言。在历史的长河中,语言在不同时代中语音存在很大差别,同一时期的各地方言也不尽相同。北方连绵不断民族征战、融合,语音变化最快,而国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所以有很多字的读音不同于古语。因此,读起古典诗词来,常常觉得它们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相反,南方社会在历史上比北方安定封闭,语音变化慢,还保留着较多的古音。潮州先民大多是由晋、唐、宋战乱时期举室南迁的,按家族成为聚居点,一直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俗、语言。所以,潮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俗,潮语也保留了古语的基本特征。

正因为潮语完整精细地保存古语音韵,所以不少古典诗词中用国语不合平仄不押韵或不够和谐地方,用潮语则押韵和谐,平仄分明、琅琅上口,比国语更有韵味。

“诗会”一季二场、三季七场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仄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一真”。国语“尘”[chén]“巾”[jīn]“人”[rén],韵脚不如潮语“尘”[dêng5藤]“巾”[geng1斤]“人”[rêng5仁]完美。

一季二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起首句不押韵五律,平水韵“十一尤”。国语“秋”[qiū]“流”[liú]“舟”[zhōu]“留”[liú],韵脚不如潮语“秋”[ciu1手1]“流”[liu5留]“舟”[ziu1周]“留”[liu5流]完美。

一季二场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仄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八庚”。国语“行”[xíng]“声”[shēng]“情”[qíng],韵脚不如潮语“行”[gian5京5]“声”[sian1圣1]“情”[zian5正5]完美。

一季二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七绝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四支”。国语“期”[qī]“儿”[ér]“知”[zhī]不押韵;潮音“期”[ki5其]“儿”[ri5字5]“知”[di1低]押韵。

一季七场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仄起首句不押韵五律,平水韵“十二侵”。国语“深” [shēn]“心” [xīn]“金”[jīn]“簪”[zān]大都不押韵,潮语“深”[cim1寻1]“心” [sim1审1]“金”[gim1今]“簪“[zim1]押韵完美。

一季八场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仄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二侵”。国语“情”[qíng]“成”[chéng]“明”[míng],韵脚不如潮语“情”[cêng5橙]“成”[sêng5承]“明”[mêng5铭]完美。

二季二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一真”,国语“尘”[chén]“新”[xīn]“人”[rén]的韵脚,不如潮语“尘”[dêng5亭]“新”[sêng1辛]“人”[rêng5仁]完美。

二季九场李贺《雁门太守行》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国语“摧”[cuī]“开”[kāi]不押韵,潮语“摧”[cui1崔]“开”[kui1亏]押韵。

三季四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仄起首句不押韵五绝,平水韵“十一真”,国语“贫” [ pín ]“人” [ rén],韵脚不如潮音“贫”[peng5屏]“人”[reng5仁]完美。

三季五场、六场、七场王贞白《白鹿洞(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二侵”。国语“深”[shēn]“金”[jīn]“寻”[xún]不押韵,潮语“深”[cim1寻1]“金”[gim1今]“寻”[cim5深5]押韵。

三季十场高适《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仄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二文”。国语“曛”[xūn ]“纷”[fēn]“君”[jūn]韵脚不如潮语“曛”[hung1昏]“纷”[hung1昏]“君”[gung1军]完美。

四季二场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仄起首句押韵七绝,平水韵“十二侵”。国语“金”[jīn]“阴”[yīn]“沉”[chén]韵脚不如潮语“金”[gim1今]“阴”不[im1音]“沉”[dim5琛5]完美。

最后比较一下同音字。

相对于潮语,国语的韵母较少,国语的声韵母搭配方式较少,加上前面讲到的国语入声消失,因此,国语的同音重复大大高于潮语。恰巧在电脑输入本文时,当笔者想用拼音敲出“律诗”二字,却是同音的“律师”跳出在第一位,而潮语中“诗”[si1司]“师”[se1思]不同音。人们在普法讲座中听讲到“法制”与“法治”,“权力”与“权利”时,专家往往还要再解释一下:到底是刀[zhì](制)还是水[zhì](治),是力量的[lì]还是利益的[lì],显得很麻烦。因为在国语中法制与法治、权力与权利同音。潮语则不同音:制[zi3志],治[di7地];力[lag8六],利[li6丽](利息的利,潮语还另有读音[lai7来7])。《水浒传》有张清(“没羽将”)和张青(“菜园子”),“清”“青”古语不同音,在平水韵中,“清”属“八庚”,“青”属“九青;国语同音,笔者小时候听评书时常混淆;潮语不同音:“清”念[cêng1称],“青”念[cên1星]。

类似的例子在“诗会”中也不少。

一季四场、七场,二季六场,三季四场,都出现宋之问的两句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做填空题时,有选手把“怯”[qiè]错填成同音字“切”。如果是潮州人肯定不会错,因为潮语的“怯”[kiab4却]和“切”[ciag4妾]不同音。一季七场的填字游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选手把“溅”填成“渐”,因为国语这两个字同音,都念[jiàn]。潮语因不同音而不容易弄错:“溅”[ziang2剪],“渐”[ziam6尖6]。

二季三场选择判断题:“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二、留连细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国语“戏”“细”同音[xì]而容易错;潮语“戏”[hi3希3]“细”[soi3洗3],因不同音一般不会错。另一道选择判断题:“一、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国语“幽”“忧”同音[yōu]而容易错;潮语“幽”[hiun1休]“忧”[iu1优],因不同音一般不会错。

可能“诗会”编导也意识到方言在阅读古典诗词方面的优势,因此一季四场出现了一个场景:来自不同方言区的选手分别用广州话、陕西话、潮州话、四川话,主持人董卿也用上海话,朗诵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1958年,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指出:“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人们也总是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思维写作。笔者曾问过母语为方言而国语也讲得不错的朋友,在写作思考或默读诗文时使用的是方言还是国语。朋友多不加思索便说是国语,然而想一想又说可能还是方言。笔者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结论是潮语,而且往往从写作中写错字的地方得到证实。母语为方言的人往往有自卑感,如果有人称其国语听不出方言口音,往往会沾沾自喜。母语为方言的人,国语讲得再好,其方言口音还是难以消除。母语是母亲讲的话,是孩子在妈妈怀里听到的话,是一辈子也改不了的。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曾经是“推普”先进人物的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等,讲的国语同样保存浓重的方言口音。其实,母语为方言的人完全不必自卑,反而应该感到幸运和自豪。例如,在学习、感悟、传承中华古典文化方面,潮语等方言往往有着国语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笔者期望这篇以近几年风靡海内外的央视热播专题“诗会”为例,略谈潮语、国语的关系,作为引玉之砖,能对读者和乡亲有一点启发。

猜你喜欢

仄声古语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寒号鸟
吟出古诗之美
我给小鸡起名字
古人说现代流行语
Watch Out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